首儿护话 | 走进你,陪伴你
2023-06-08 16:2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是无陪护病房,所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有一项特殊而艰巨的挑战,那就是安抚患儿的情绪。患儿因陌生的环境、远离父母、疼痛不适等伤心哭闹或者抑郁沉默,这时就需要我们护士在紧张的护理节奏中放慢脚步,主动走进患儿,去倾听、去关怀、去陪伴。在高效完成诊疗的同时,用心安抚好每一个宝贝。

 

图片

 

6岁的小梦因反复发烧、二尖瓣赘生物需要住院手术治疗。手术前,我每次巡视病房,小梦都热情主动的和我打招呼。谁能想到这么阳光的小朋友,手术后却“变了”。

 

那天,我看见小梦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仰望着天花板出神,有时还默默的抹眼泪,不和小朋友一块玩,对治疗也很抗拒。

 

小梦因为术后右上肺不张,需要做雾化和吹气球训练,治疗前小梦总是双手捂着嘴巴和鼻子,左右闪躲,满脸写着拒绝。面对小梦的情绪变化,我很替她着急,要怎么安抚这位情绪低落不配合治疗的小患者呢?

 

我耐心地询问原因,“宝贝儿,能告诉阿姨为什么不愿意做雾化吗?”

 

小梦表情痛苦的说:“臭。”

 

原来是因为药液的味道,“哦,那你做这个的时候会不会想咳嗽?”

 

小梦认真的说:“想咳嗽。”

 

“那就对了,你听阿姨说,宝贝右边一小部分肺因为脏脏的痰液堵塞而张不开,所以才会呼吸难受,现在我们做雾化,就是帮助你把脏脏的痰液咳出来,肺顺畅了,呼吸也会舒服了,就能早点回去找姥姥了”,我一边说,一边用手掌开开合合的演示着。

 

“我想姥姥了”,说着小梦就掉起了眼泪。

 

我拿起纸巾,温柔的帮她擦干眼泪,继续说道:“你告诉阿姨,想吃什么零食和水果,阿姨让姥姥给你送,下午问病情的时候,也让你和姥姥通话好吗。”

 

小梦立即痛快的答应了,随即她又疑惑到:“为什么隔壁的小朋友都出院了,我的肺还不好,是我做的不够好吗?”

 

“每个小朋友手术后的恢复情况都是不一样的,这可不是你的错。咱们来聊聊你幼儿园的事吧。”

 

她点了点头。

 

“阿姨觉得你特别的优秀,你平时在幼儿园除了上课都做些什么呀?”

 

“我会帮助同学收拾餐具。”

 

我有些惊讶的问她:“为什么是你收拾餐具呀?”

 

说到这,小梦语气中透出了一丝自信,骄傲的说:“因为我是班长呀,除了收拾餐具,每天我都是第一个来,负责打开饮水机,最后一个走,负责关灯和关饮水机。”

 

“那这样会很辛苦哦,你是怎么坚持的?”

 

“我会让姥姥帮我定闹铃提醒我,这都是老师交代给我的任务,我要认真完成,我不能让老师失望。”

 

“你真棒!那老师和同学们一定很喜欢你喽。”

 

“同学们都很喜欢我,我还经常带着她们一起劳动。”

 

“宝贝你对自己要求很高嘛。你在幼儿园表现这么棒,阿姨相信你在这里也会表现很棒,好好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出去找姥姥。”

 

小梦坚定的点点头。

 

我对她竖起了大拇指,“等你的肺好了,阿姨奖励你一个棒棒糖,而且阿姨还要交给你一个任务,像在幼儿园当班长一样,主动带着其他小朋友下床活动可以吗?”

 

小梦的眼中闪着光,自信满满的说:“放心吧,阿姨,保证完成任务。”

 

图片

 

这天下午,小梦就发生了变化,非常配合做雾化,开心的吹着气球,还带领其他的小朋友下床活动,我又看到了她开心的笑容。经过两天积极配合治疗,小梦的肺部情况很快好转。

 

这是我与小梦的故事,类似的暖心故事每天都在病房上演。因为儿科工作的特殊性,同事们都有自己的“法宝”——兜里的棒棒糖、随身携带的小玩具、手机里的儿歌和动画片,还有那眼角眉梢的温暖笑意和温柔安抚时的亲切。我们在忙碌的病房里学会了慢下脚步,去走进,去陪伴。也许患儿和家属记不住我们的名字,却能感受到我们的善良和爱。我们愿将这简单平凡真挚的爱,点点滴滴撒向患儿,为他们增添战胜病魔的勇气。

文 | 刘梦娟

编辑 | 宣传中心


作者:

首都儿科研究所官方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