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庆祝党的第101个生日之际,创伤骨科智能研究型病房在新街口院区西一病区并正式运营。西一病区新增正式床位10张,为智能骨科与神经外科共同使用,同一护理团队共同承担两科护理工作。
2022年7月5日清晨,在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正式运营的第5天,李玉梅书记、蒋协远院长、赵兴山副院长等领导莅临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参加早交班查房,并举行简短的开科仪式。
首先由值班护士进行前一天的病人病情汇报,医务部主任鱼锋介绍了病房成立以来的运营情况。院领导充分肯定了新组建的病房设置,医护人员的精神面貌以及病床使用率,并且对创伤骨科和神经外科两个急诊科室的组合提出了要求,要在我院严重创伤病人的急诊救治工作中起到关键作用。神经外科苏亦兵主任和智能骨科病房王军强主任感谢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一定不会辜负医院对西一病区的期望。
“拳头”科室的建设离不开每位医护人员的付出,在团结协作中才能有所成就,在精诚合作中才能把工作做得更好。两科将发挥神经外科及创伤骨科的学科优势和临床特色治疗,联合攻关合并脑外伤、脊髓损伤的骨科多发伤救治,力争将手术机器人技术扩展至我院神经外科领域。交班查房后,智能骨科迎来组建西一病区后的第一个手术日,当天成功实施6台骨科机器人手术,迎来机器人单日手术量新高。
苏亦兵主任、公茂琪主任、王军强主任向李玉梅书记汇报西一病房的运营情况
蒋协远院长、李玉梅书记参加西一病房早交班并鼓励两科医护人员努力工作
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将会以新病房的建立为起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朝着既定目标砥砺前行。在未来5年建设周期中建成40-50张病床的专用病房和与之配套的2间专用骨科机器人手术室,2年内收治500例患者,完成5种以上新术式治疗规范(详见《骨科手术机器人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组建方案》)。在工程中心项目建设周期内,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还要争取完成骨科手术机器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申报任务,从而使我院依托医工交叉的智能骨科研究水平位居全国领先水平。随着智能骨科研究型病房的逐步完善,探索创新性、实用性的前沿技术在骨科手术的临床应用模式,积累临床资料和数据,逐渐满足全院骨科具备医工交叉特色的智能骨科临床应用研究需要,将保障我院基于骨科机器人研发的智能骨科临床研究全程规范开展。依托研究型病房的高质量支撑体系将为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提供科研项目、设备、技术保障及人才培养路径,推动我院智能骨科临床研究走上有序、高效、高质量发展的快速路。文丨创伤骨科 韩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