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800多个日日夜夜,北京地坛医院的医务人员坚守在首都疫情防控一线,守护着首都人民的生命健康。新冠隔离病房里,24小时温暖和治愈的力量时刻在线。医患之间的守望相助,彼此照亮,是共同击退病魔的力量所在,更是医务人员坚守一线的信心之源!
6月14日,北京积水潭医院第三批地坛医院外援医疗队圆满完成支援工作。在来地坛医院支援的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们体会颇多,感悟颇多,每个人都经历着蜕变与成长,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感受。
克服困难 不畏艰险
曹丽丽说:“国家有难,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我感觉很开心。”
赵雪芳的心愿代表了大家的心声:“愿山河无恙,国泰民安,早日疫散去。”
王汉斌
专业素质 尽职尽责
赵力
说是容易,做起来难。其实每一天的护理工作非常辛苦,护士们每一个班至少要穿严密的防护服2-3小时。 范东月记录到:“防护衣使行动变笨拙,护目镜让视物不再清晰,双层的橡胶手套给操作增加了很大难度......” 肖莎的记录:“如果不是被同事抓拍,还不知道汗水模糊了双眼……”肖莎
孙蕾的记录是这样的:“炎炎夏日,端午来临,我们依然坚守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任汗水在防护服里面流淌,内穿衣早已被汗水浸透......”孙蕾
但是护士们每个人都铆足了劲。袁敏
6月6日以后疫情形势再度复杂,我们积极参与病人收治,一次一次详细地问询结果,一份一份传染病卡,也为疫情的控制贡献了一份力量。我们的工作虽然非常细碎劳神,但是能够参与到疫情防控之中,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汇聚在一起就是磅礴的力量。正如队员曹丽丽所说:“国家有难,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自己的微薄力量,我们感觉很开心。”
随机应变 勇于挑战
5月31日深夜,一位病人突发昏迷,又一次打破本来的工作节奏。病人刚好在我的夜班上,我迅速判断出患者是新发脑血管病。随后陪同病人完成方舱CT,证实为“急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顺利将患者转入重症病房。我陪伴病人,直到其生命体征平稳,可以正常说话,少量进食。随后,医院召集专家连夜制定诊疗方案,又安排王汉斌主任等10位神内、神外科医生轮流守护,每人6小时一班,连续3天。期间我们也被邀请参加这个病人的病情讨论。经过上上下下的精心治疗,患者不仅脱离生命危险,一周后新型冠状病毒核酸转阴,还转入筛查病区继续康复。
儿科的张立双在这里也发挥了她的特长。“有一个小宝宝,在地坛医院治疗,护士长和同事们都非常用心地呵护她、照顾她。她是科里最小的,也是我们最最用心保护的!虽然她的家人没在身边,但是我们都是她的家人!我们关心她,照顾她,陪伴她,这些天,看他的体重一点点增长,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这半个多月,因为他的存在,我们很多护士掌握了喂奶,换尿布,拍嗝等等技能,我们陪她长大,他陪我们成长!这个夏天,我们是彼此最好的见证!”
华秀娟为确诊的待产孕妈妈做胎心监护,保证母婴平安;在出院病人的房间做仔细的消杀工作,确保下一位病人的安全。
完完美美 平安收官
6月13日,离开前的最后一天,我来到熟悉的应急七病区,站好最后一班岗。
林孟如
张丹妹
带着一个新来的儿研所大夫,仔细把白1班,白2班,夜班的具体工作流程交代给她,看她戴严密N95口罩,穿好隔离衣,反复检查防护。再带她查房,查看双膝疼痛的患者,安慰着急出院的患者......郭笑磊(左一)
下午2点认真交好班。再和一起战斗过的应急七八病区的每一个同事一一告别。
28个人,28天的风风雨雨,我们一起度过,真是一份特别美好的恩典。衷心祝福每一个患者和他们的家人们;祝福参加抗击疫情的所有医护人员和他们的家人们;还祝福默默做我们坚强后盾的所有医院后勤保障人员和他们的家人们:
平平安安,健健康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