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正式揭牌,标志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迈上新台阶。2024新年伊始,对于北京地坛医院首批进驻徐州的9名临床、医技、管理专家来说,开启了自己人生中的一段新征程。
进驻徐州一个月以来,专家团队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带动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临床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不断提升,逐步实现同质化管理,高质量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工作,实现国家级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为徐州乃至淮海经济区老百姓看病就医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
TA们在这里填补空白
纵隔因包含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等重要组织器官,如果感染极有可能侵及上述器官,引起致命损伤。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ICU病房中,一位结核病患者的纵膈脓肿紧邻心脏和肺,会诊认为最好的方法是积极、充分的引流,将纵隔中感染区域的坏死、液化部分引流出来。1月11日,进驻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的第二周,北京地坛医院超声科主任医师王连双就指导了来徐州后第1例超声引导下的有创操作——纵膈脓肿的置管引流,成功引流出了脓液,填补了当地医院业务空白,让徐州的患者在“家门口”就能得到北京地坛医院同质化的医疗服务。
1月2日进驻徐州后,王连双协助当地超声科建立了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病例随访制度、科室内业务学习和质控制度等相关制度;参与住院超声建设;推动超声留图和报告的规范化,将地坛医院超声科的质控标准平移至徐州医院,保证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与地坛医院的同质化水平。此外,加强当地医生的培训同样是王连双重点做的工作。“来了以后,已经申报14项新技术新业务,包括超声引导下的有创操作和超声造影。”谈及未来工作,王连双说,下一步我们将逐项开展,让当地患者受益。
填补技术空白的还有北京地坛医院消化内科林毅军医生。1月15日,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内镜中心开展了第一例无痛电子结肠镜检查及内镜下结肠息肉切除治疗。
为此,前期医院做了大量工作,制定了人员进修学习计划,梳理设备配置需求,为在徐州医院引进胃肠镜检查及内镜下治疗等新业务做好充足的准备。林毅军医生入驻徐州后,经过详细调研,协调各部门,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将内镜中心进行了全面的升级改造,整体迁移至三号楼五层,扩大了诊疗面积,改善诊区环境,同时加强与临床科室沟通优化申请流程,申请新业务新技术准入,申购相应耗材、药品等,为内镜中心建设奠定良好的软硬件基础。目前,内镜中心已常规开展电子胃、肠镜检查,近期还将逐步开展内镜下消化道出血止血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及治疗、ERCP、超声内镜检查等项目,为当地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在首批9位常驻专家中,关春爽主任医师、郭明楠技师来自北京地坛医院放射科。到了徐州后,两位专家对X线、CT、核磁操作流程、操作间管理制度、医疗质控制度、完善CT知情同意书、过敏反应处理流程等工作制度进行了完善,主抓的重点工作是规范操作流程、培训新扫描技术、申报新技术和审核检查报告,纠正不规范用语,提高诊断水平。之前,医院肺动脉CT血管成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经过关春爽主任医师培训和郭明楠技师的指导后,图像质量明显提高,能够为临床提供准确的是否有肺栓塞的影像诊断。
TA们在这里开疆拓土
“很高兴再次来到徐州,希望能够发挥技术特长,发挥‘国家队’引领示范作用,造福当地百姓”,北京地坛医院肝病中心刘如玉主任医师是第二次来到徐州工作。2023年1月,为进一步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建设,北京地坛医院遴选多名临床、医技和管理等领域的专家,派驻徐州市传染病医院参与临床诊疗及医疗管理等工作,刘如玉就是其中一员,在徐州工作了50多天。
再次来到徐州,刘如玉感觉肩上的担子“比上次大太多了”,去年来徐州以临床诊疗工作为主,这次肩负着肝病学科业务拓展、人才培养等学科发展的重任。1月2日来徐州医院后,在前期工作摸底的基础上,刘如玉逐步完成了“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肝病学科的思考和建议”、“肝病学科工作方案”、“新肝病科(肝病三科)2024年工作计划”等工作,为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发展献计献策。
除了专家门诊出诊、会诊等临床工作,刘如玉梳理了徐州医院肝病学科药品清单,并和北京地坛医院药品清单进行了比对,筛选出徐州医院目前缺乏但临床需求大或学科进一步发展需配备的药品。最近,刘如玉正在忙一件“大事”,通过对徐州医院各病房楼的实地考察,配合医院整体发展规划,新的肝病三科病房即将开科,他牵头进行了功能区规划、开科所需设施设备申请、医护人员配置、科室工作流程等等准备工作。
1月26日,刘如玉以及王君丽、张俊霞、白雪垠、王连双、林毅军、关春爽、郝营、郭明楠专家团队和当地医院李燕、张翠翠、焦向鲲、赵娴、葛龙等医护人员来到徐州市云龙区东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义诊,这是他与相关部门制定的“2024年义诊宣传工作计划”系列活动的第一站。在“北京地坛医院徐州医院肝病学科的思考和建议”中,对外宣传工作也是重要工作之一。
TA们在这里全面帮扶
在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中要通过“品牌、技术、管理”三大平移实现与北京地坛医院同质化发展,其中管理工作也是全面合作的内容。
党委办公室王君丽来到徐州后,担任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的重任,这是承上启下的重要岗位。还未出发前,王君丽就一边交接工作,一边履职新角色。作为派驻人员的“后勤保障员”,临行前做好住房安排、物品配备,到达徐州后,第一时间有序安排好派驻人员的食、住、行,为开展工作提供良好的生活保障。作为 “沟通联络员”“参谋员”,负责北京徐州两院间、徐州市卫健委徐州医院两机构间的沟通联络,一个月来,统筹整理数据,牵头完成调研汇报、医院发展需求材料6份,参加班子会议9次,参加市政府、发改委、卫健委调度会4场,参加专项工作会议4场。作为“管理指导员”,牵头管理制度梳理修订工作,组织搭建医院决策、行政管理、医疗服务、应急管理的制度框架,开展两院制度内容对比与修订,为医院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作为派驻队伍的“班长”,协助执行院长带好派驻人员队伍,实行每周四例会制和工作台账周报制,协同推进工作落实。谈到这一个月来的感受,王君丽说:“每天要在不同角色中无缝转换,非常充实,也富有挑战,但我们知道身后有地坛雄厚的后盾支持,相信我们一定可以的。”
护理部副主任张俊霞、肝病中心郝营护士长两位护理专家,来到徐州的工作也十分充实。从前期的环境评估,寻找适宜的开设新的肝病病房位置,到人力评估,为开科筹备人力,再到落实同质化护理质量管理,各项工作都在有序进行中。
她们经过现场调研,为了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大胆提出想法,最终整合目前科室,挑选有肝病工作经验的护理骨干组建新区,由郝营进行统一管理,为开科做准备。在准备好物资后,郝营为每个护士安排了任务,做宣教视频、安排肝病知识培训、新药物培训、技术操作培训、仪器设备培训,护士们热情很高,对新科室充满了期望。
张俊霞每天都会到病房走访,针对发现的问题一一进行解决。首先是梳理护理工作制度、流程、标准,结合当地政策、管理要求重新制定了徐州医院护士长手册、护理质控标准、护士继续教育手册,继续教育增加了循环培训并对课程进行筛选更替。为了落实工作,张俊霞带领护理部及护士长骨干下临床现场质控,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狠抓临床护理质量。“200多项规章制度要进行分类、整合是一个大工程”,张俊霞说,未来的工作任重而道远。
“梳理财务制度、绩效制度、进行数据测算”财务处白雪垠笑称自己来徐州就“干了3件事”。运营管理是医院管理工作中重要一环,白雪垠首先与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一起进行预算编制,对各项收支进行详细的预测和规划,梳理了现有财务制度,加强预算执行的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全面调研和分析基础上,深入科室充分听取意见和建议,结合北京地坛医院较成熟的财务制度,一起进行徐州医院财务制度的梳理修订工作。此外,为了调整和完善更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及方案,进行了平衡记分卡财务维度数据摸底等工作,为下一步建立科学、合理的新的绩效考核方案,激发员工工作潜力,实现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