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宗旨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响应《“十四五”艺术创作规划》及《北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3年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工作方案》等文件要求,北京市文化馆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任务使命,积极开展高质量首都市民系列文化活动,为全市戏剧爱好者和工作者提供沟通交流和学习展示的平台,现特联合相关单位,面向广大戏剧爱好者,开展2023戏聚北京群众戏剧大赛活动。
主办单位
北京市文化馆
北京戏剧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
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
《新剧本》杂志
题材范围
参评作品应主题鲜明,富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展现时代风貌,弘扬社会正能量;
突出群众文艺特色,讲述百姓故事,反映多彩生活;小作品、大情怀,注重地域特色;倡导真善美,传递正能量;适合基层演出和交流推广。
赛事过程
由各区文化馆、各参赛单位组织初赛选拔,个人或独立团体报送作品均需报送至所属区文化馆或本单位,初赛结束后报送参赛视频,通过视频复赛评选,选出入围决赛作品,现场进行决赛评比。
奖项设置
戏聚北京群众戏剧大赛将评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特设优秀儿童剧奖及青少年戏剧奖,对获得入围决赛的作品辅导人员,颁发“优秀辅导”奖。对参加复赛评选并具有一定水平的视频作品颁发优秀奖,对积极组织作品报送的单位、个人颁发优秀组织奖。获奖作品将由北京市文化馆根据报送单位需求,开展创作辅导、打磨提升,安排专家定期授课,帮助作品提升舞台呈现水平,并优先推荐参加以“群星奖”为代表的各项赛事、展演活动。
参赛要求
1.身份界定:作品的创作者、表演者为群众文化工作者及业余文艺爱好者。专业文艺院团演员、主创人员(包括有《营业性演出许可证》的各类民营文艺院团演员、创作人员)不得参选。
2.作品类别:以原创作品为主,原创或改编移植的小戏小品(含话剧、歌舞剧、舞台剧、音乐剧、儿童剧等)均可参赛,鼓励儿童剧作品积极参赛。
3.作品规模:作品演出时间尽量不超过15分钟,以20分钟为限,演出人数不超过12人(含乐队人数)。
4.作品题材:讲述百姓故事,反映群众现实生活,突出首都和北京特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征;讴歌新时代,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来表达基层群众的爱国、爱党情怀,彰显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作品要求:参赛原创作品必须符合主流意识形态以及当代主流价值观。演出剧本需无版权争议,演出团队对剧本有合法演出权。
6.在全国性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中保留的其它常设文艺评奖和历届戏聚北京以及其他省(直辖市)及以上文艺评奖中获奖的作品不再参加本次活动。
报送参赛
1.初评:个人或独立团体报送作品需报送至所属单位或所属区文化馆,由各区文化馆、各参赛单位组织初赛选拔,评选出不超过3个作品进入复赛,并对进入复赛的作品进行视频录制。
2.视频要求:分辨率不低于1280×720,帧率:25,码流不低于8Mbps;确保视频拍摄稳定不抖动,尽量全景一镜到底。
3.复评报送:各单位统一报送本单位参加复评的作品视频+作品剧本,以压缩包形式发送至指定邮箱,邮件名称为“戏剧大赛—XXX文化馆—组织报送人姓名—联系方式”,报送时间截止至8月4日。
4.决赛评选:复赛由北京市文化馆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评委集中观看录像的方式进行,选拔优秀作品进入决赛。决赛将于2023年8月底采取现场观看表演的方式进行,具体比赛时间及地点待后续通知。
联系方式
刘老师:18611836345
报送邮箱:XJBjing@163.com
注意事项
本次活动开展后,后续产生的摄影录像权、衍生作品版权以及著作权归北京市文化馆及活动组委会所有,组委会有权对参赛人员的肖像用于摄像、电视播放、线上播放、摄影、识别以及其他方式的记录和记载,包括用于组委会授权的第三方使用。
本次活动解释权归北京市文化馆及活动组委会所有。
因不可预见的原因,导致本次活动内容有变化的,或其他未尽事宜将另行通知。
内容来源:北京市文化馆创作辅导部
本期责编: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