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高校师生:这封来自清东陵的邀请函请您查收!
2023-07-19 11:4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摄影:徐贺齐

各高校师生:

为进一步丰富大学生们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深化景区与学校的合作,唐山清东陵保护区诚挚邀请各高校师生暑假来到清东陵研学旅游,共同了解古建筑和文物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探寻清东陵古建筑的独特之处,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来的自信。同时,也诚邀各高校来清东陵建立研学基地,长期开展研学合作活动。

所有参加研学旅游的个人或团体请持学生证或学校开具的介绍信前往清东陵开展研学。研学旅游师生可享受50元/人的特惠票价(含景区观光车费用)

咨询电话:0315-6940888

2023年7月13日

附:

1.《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的建筑之美》

2.《清东陵的历史文化内涵》

世界文化遗产

清东陵的建筑之美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中国,自古就有着“祭祀祖先,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讲究敬天法祖,注重孝道人伦。在距今两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就修建了规模宏大的帝王陵墓,至秦代,皇陵制度基本定型。

皇陵建筑作为集封建王朝之力构筑而成的古代建筑,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宏伟的建筑类型之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它逐步与绘画、书法、雕刻等诸多艺术门派融为一体。不仅是中华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物化载体,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典范,清东陵正是中国皇陵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

摄影:李秀文

清东陵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的一处大型皇家陵园,位于北京以东125公里的河北省遵化市境内。它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帝王陵寝建筑群,有各类建筑物、构筑物、遗址662座,蔚然壮观!

摄影:王建

清东陵四面环山、三面傍水,地臻全美、景物天成,山川自然美与建筑人文美有机结合,生动体现了中国传统观念中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景观理念!

清东陵的选址有一个动人的传说:公元1651年(顺治八年),14岁的少年天子顺治皇帝到遵化昌瑞山一带行围狩猎。顺治帝抬眼四望,只见:昌瑞山好像锦屏翠帐,形势秀美;山后群山起伏,云蒸霞蔚;山前是一处盆地,四周青山环绕,碧水夹流,植被茂盛,让人心旷神怡。顺治皇帝当即传旨,说“此山王气葱郁,可为朕寿宫”。然后,他郑重地把自己手上佩戴的一个用来搭弓射箭的“扳指”扔出去,吩咐扳指掉落的地方定为陵址。公元1661年(顺治十八年),顺治皇帝去世。清王朝遵照他的遗愿,开始在遵化昌瑞山下建造陵寝,这就是清东陵第一座陵寝——顺治帝孝陵的来历。

清东陵是一座规模宏大的中国古建筑露天博物馆,堪称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中国古建史上,占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清东陵的各陵寝以昌瑞山主峰下的孝陵为中心,依山势呈扇形东西排列,主次分明、尊卑有序,是中国古代陵寝建筑的典范之作,其建筑艺术达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顶峰。整个陵区内共建有陵寝15座,包括5座皇帝陵、4座皇后陵、5座妃园寝和1座公主园寝。这里最早的建筑顺治帝孝陵,距今已有360余年了;最晚的建筑慈禧陵,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清东陵,人们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独一无二的建筑精品,令人叹为观止,印象深刻:

摄影:李秀文

气势恢宏的顺治帝孝陵,在清代皇陵中规模最大。其南北长达5500米,面积达到220000平方米,在清东陵内居中而建,位置最尊贵,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孝陵神路上,有石牌坊、大红门、碑亭、华表、石像生、石桥、门座、宫殿、祭台、方城、明楼、宝顶、地下宫殿等各类建筑30余座(组)。孝陵按照中国建筑师遵循的“陵制与山水相称”的设计理念建造完成,在建筑体量、高度、空间布局上都刻意经营,给人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令人震撼!

摄影:徐贺齐

清东陵的石牌坊,建于康熙初年,是中国现存最宽的石牌坊,也是清东陵的标志性建筑。它完全用巨大的青白石料构筑而成,结构稳固,虽然历经三个半世纪时光,仍旧岿然屹立,特别是经受了1679年(康熙十八年)北京大地震和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考验,依然完整。

摄影:王刚

乾隆皇帝的裕陵地宫,为9券4门的拱券式结构,墓室长54米,空间面积372平方米,其精美程度在中国现在开放的皇陵地宫中,首屈一指。被十世班禅大师誉为“石雕艺术的宝库,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该地宫的墙壁、券顶、石门上,布满了佛教内容的雕刻,包括四大天王、八大菩萨、三世佛、五方佛、二十四佛等造像,另外,还有五欲供、吉祥八宝等宣扬佛教教义的图案,以及3万多字的藏文、梵文经咒。裕陵地宫石雕刻生动传神,布局严谨,既有文化内涵,也富于艺术美感。裕陵地宫,是今天人们了解乾隆皇帝精神世界的一个窗口。

摄影:闫晓萍

慈禧太后的菩陀峪定东陵,迎合了她喜欢奢华的个性。慈禧陵宫殿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木构架使用了被誉为“木中之皇”的黄花梨木,并且采用黄金装饰墙壁和大木架,显得金碧辉煌!慈禧陵的也石雕堪称一绝,大殿周围石栏杆和殿前的丹陛石全部浮雕龙凤图案。图案中把象征皇帝的龙放在次要位置,而把象征皇后的凤凰放在显要的主导位置,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的社会传统,彰显了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主宰清朝命运的政治背景。

清东陵就像一部用砖、石、瓦、木凝固而成的历史与建筑艺术的博物馆,其每一所建筑都蕴含着极丰富的文化内涵,每一个建筑符号的设计,都焕发着永恒的艺术魅力。它综合体现了传统的风水学、建筑学、美学、哲学、景观学和丧葬、祭祀、宗教、民俗等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诚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专家对清东陵的评价:在中国传统风水理论指导下建造的清东陵,其建筑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是人类具有创造性的天才杰作,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

当代建筑界的专家们也一致认为:清东陵在建筑层面的独特性在于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其空间建筑、步移景换的设计,表现出鲜明的叙事技巧,给当代建筑设计提供了启示性的工作样板。清东陵不仅是建筑专业学习研究的样本,也是大众特色旅游体验的重要载体。

摄影:徐贺齐

2015年10月,清东陵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禀赋、独具的自然风光、优质的旅游服务,被国家旅游局授予5A级景区的荣誉称号,成为人们访古览胜、旅游休闲的一处名胜。

近年来,清东陵景区积极与各院校合作,挖掘梳理古建筑所承载的深厚历史文化内涵,探索文化传播与传承的新路径,使清东陵以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对话迅猛发展的世界文明,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元素融入滚滚的世界文化洪流,用世界文化遗产讲述中国故事!

在此,清东陵景区真诚欢迎广大师生利用假期到清东陵旅游观光,欣赏中国古代皇陵建筑之美!

清东陵的

历史文化内涵

01

清东陵完美的风水环境是研究

中国传统风水的最佳例证

摄影:王建

清东陵的风水格局是中国传统风水理念的杰出典范,它既体现了“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美学、人文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多门学科的丰富内涵,被誉为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是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风水文化难得的最佳例证。

02

清东陵精彩的建筑是研究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最佳场所

摄影:王建

清东陵现存各类清代官式建筑662座,堪称一座规模宏大的露天建筑博物馆。这些建筑,从建筑艺术上看,严格遵照典礼之规制,配合山川之胜势,营造出了一种崇高、伟大、永恒不朽的意象;从空间布局上,以顺治帝的孝陵为中心,其他陵寝分列左右陪侍,严格按照居中为尊、尊卑有序、等级分明的理念进行排列;从建筑规模上看,也是按照皇帝陵规模最大,皇后陵规模次于皇帝陵,妃园寝规模最小的规律设置。

03

清东陵所承载的祭祀文化是研究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的最佳例证

摄影:徐贺齐

祭祀文化作为清东陵的核心文化,是我国传统礼孝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清朝时期,清东陵每年举行的五大祭、二十四小祭,被赋予了最为神圣的尊严与内涵。据《清实录》记载,有清一代,皇帝以万乘之尊至清东陵上陵修礼多达125次。近年来,清东陵经过深入挖掘祭祀文化,精心编排的“祭祀祈福大典”则是对皇陵祭祀文化的真实复原。

04

清东陵是研究清代

宫廷文化的最佳例证

清东陵是清代许多重要宫廷人物长眠的地方。这些人的文治武功和政治作为直接影响了有清一代268年的历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许多清宫故事和迷案在这里交汇,如“清初三大疑案”的太后下嫁、顺治出家、康熙之死以及“清宫八大疑案”的乾隆废后、慈安暴亡、同治之死等历史谜团,都能在这里寻到蛛丝马迹。

05

清东陵是研究清代

宗教文化的绝佳例证

摄影:龚为

在清东陵,有很多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作品。如:乾隆皇帝信奉佛教,在裕陵地宫,就刻有大量经文和佛像,被誉为“庄严肃穆的地下佛堂”。景陵石祭台上雕刻八卦钟,孝东陵石祭台上雕刻八卦图和太极图,昭西陵石祭台上雕刻八卦炉和“暗八仙”中的葫芦、宝剑、芭蕉扇、花篮和阴阳板等等。这些正是印证了清王朝奉行“三教同源”,尊重人们宗教信仰的开明政策。

06

清东陵是研究满族、蒙古族

特色文化的最佳例证

摄影:徐贺齐

清东陵内,有很多鲜明的满、蒙少数民族文化符号。如陵寝碑匾上使用满文、蒙古文字;石像生官员为辫发、着马蹄袖上衣、手戴扳指等,均为典型的清代衣冠装束;陵寝西朝房称“饽饽”房,祭祀供品多用满族人喜爱的面食等。

清东陵的守卫官兵大部分是皇帝的满族亲信。数百年来,这里形成了一个满族聚居区。大量满族人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在日常起居、语言、礼俗等方面,都保留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弥足珍贵。

07

清东陵珍贵的文物藏品

是研究清代经济、艺术水平的

最佳例证

温僖贵妃墓出土文物

左上:慈禧丽景轩御览之宝 右上:镀金铜佛

左下:慈禧竹枝袍 右下:珐琅插屏

清东陵的文物藏品,多为清宫传世品或陵寝地宫出土珍贵殉葬品,具有较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尤其是慈禧陵、乾隆裕陵、容妃(香妃)墓、温僖贵妃墓出土文物,如慈禧太后宝玺、竹枝袍;乾隆帝压舌玉蝉;容妃吉祥帽、哈达;温僖贵妃累丝金凤头冠、珐琅插屏等等,深刻反映了清宫丧葬习俗和墓主人独特的性格,弥足珍贵。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凝固着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历史讯息,是我们认识过去、了解未来最生动的教科书。近年来,清东陵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研学合作关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丰富、生动的课外教学场所。在此,我们诚挚地邀请更多高校师生利用假期到清东陵研学旅游,共同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清东陵

文字:方国华 杨晓健

编辑|杨晓健


作者:

清东陵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