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厅话竹|竹编技艺之西南竹编
2023-08-15 17:1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第二章 西南竹编

渠县刘氏竹编

渠县刘氏竹编,流行于四川渠县境内,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城坝资人国都遗址出土了印有竹编纹样和痕迹的陶器,表明渠县竹编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300年前。唐代,渠县竹编业已十分发达,住竹房、坐竹椅、背竹筐、戴竹笠、持竹扇,处处都有竹编制品。入清以后,竹丝宫扇、细篾凉席等更是名噪一时,被朝廷列为贡品。渠县刘氏竹编有“竹丝扣瓷”的美誉,缘于它创造了图案疏编、扭丝编、雕花、漏花、别花、贴花等多种装饰技法。竹丝紧贴瓷面,依胎成形,随胎编织,胎弯竹弯,形曲篾曲,编织成功后,竹丝和瓷胎浑然一体、结合得天衣无缝。

渠县刘氏竹编以渠县本地产优质慈竹做材料,竹篾纤维均匀细密,丝柔韧耐磨,上漆后光彩夺目。从表现形态看,刘氏竹编可分为瓷胎竹编、竹编字画和双面竹丝编三类。代表作有瓷胎类的“国宝” “二龙戏珠”,字画类的“毛泽东长征诗” “观音菩萨”,双面类的“月中观音” “哪吒”,以及竹编卷轴“东篱赏菊图” “芙蓉锦鸡图”,竹编台屏“嫦娥奔月” “正气凛然”等。

青神竹编

青神竹编,流传于四川青神的古老民间工艺,2008年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蚕丛氏的故乡》载:早在5000多年前,青神先民就使用竹篾编“箕”养蚕。唐代,张武率县民编竹篓填石拦“鸿化堰”,提水灌溉农田,竹编得到更大发展。明代应用更广,青神人余承勋授职翰林院修撰,所用的书箱、膳食盒等均以竹丝编织而成。入清以后,竹编宫扇声誉鹊起,列为贡品。新中国成立后,保留了晒簟、簸箕、箩筐、篼、篮、粮屯、蒸笼、鱼具等30多种传统用具,还相继出现了花、鸟、鱼、虫一类的竹编新产品。

20世纪80—90年代,竹画编织技艺达到鼎盛,开发出7个系列的3000多个产品。艺人们能用薄如蝉翼、细如发丝的竹丝,编织出精美绝伦的作品,代表作有“中国百帝图” “清明上河图”等,多次荣获国际国内金奖。青神竹编以慈竹为原料,筒长节稀、质地柔韧。编织过程中,以特色人文景观、书法作品、名人画像为图案,纯手工编织。锁口、收尾不用任何粘结物,经画框、绸缎等装裱方式,制作成精美的竹编艺术品。

梁平竹帘

梁平竹帘,重庆梁平民间手工艺品,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梁山县志》 记载,北宋太宗年间匠人燕洪顺为了提高造纸的功效和质量,用手工破竹取丝,针缝线连,编织出了薄如罗绢、洁净透明的造纸中用于舀纸的工具。后官府发现此物工艺精巧,用此作幕则可以近观远,以暗观明,反之则朦胧模糊,以此物做门帘、窗帘、轿帘等,文雅素净,独具品位,于是将此人买至官府,专造竹帘。后逐步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用品,并将竹帘列为皇家贡品。

梁平竹帘采用慈竹为原料,以民间手工技术为主,借助简单而巧妙的木结构机械,结合书画、刺绣、植绒等表现手法,制作各种形式的挂帘、屏风、装饰画及实用工艺品,工艺精细,外观典雅,风格独特,具有浓郁的地方特点和民族风味。因竹丝制作工艺不同,产品分为嘈丝竹帘、抽丝竹帘、笔卷竹帘、窗帘竹帘等门类,尤以抽丝竹帘制作难度最大,工艺水准最高,每一根竹丝都要通过三个细如针尖的小孔来整理。1959年,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承制巨幅竹帘窗帘,朱德元帅称它为“新中国的一大成就”,苏联友人誉之为“天下第一帘”。1975年,成为邓小平出席联合国大会的礼品。

瓷胎竹编

瓷胎竹编,流传于四川邛崃的一种民间手工艺,2008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瓷胎竹编又称“竹丝扣瓷”,起源于清代中叶,当时主要用作贡品。入清以后巴蜀工匠开始在锡壶上编制竹编。后改用瓷作载体,产品更为美观,更受欢迎,瓷胎竹编由此形成。

慈竹为四川原产竹种,以节间长,篾性好著称,是瓷胎竹编最主要的原材料。瓷胎竹编有着“精选料、特细丝、紧贴胎,密藏头、五彩丝”的技艺特色,先经选竹、刮青、破节、晒色成竹片,然后通过选料、烤色、锯节、启薄、定色、刮片、冲头、揉丝、抽匀、染色等工序加工成丝,再将竹丝紧扣景德镇白瓷的瓷胎,以挑压方式进行编织,包括起底、翻底、翻顶、锁口等环节。

瓷胎竹编对竹丝的要求极为严格,断面全为矩形,厚度仅为一两根头发丝,宽度也只有四五根发丝,通过匀刀达到厚薄均匀,粗细一致。正是靠着匠人的一双手和一把刀,根根竹丝依胎成形,紧贴瓷面,所有接头之处都做到藏而不露,宛如天然生成,浑然一体。

道明竹编

道明竹编,四川崇州传统手工艺品,2014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汉时期,道明镇的先人就已经开始利用竹子扭绳、作架、编壁、造屋,编织背篓、撮箕、挑篼等农用器具。到了清朝,道明竹编逐渐由粗篾器发展到细篾器编织,品类逐渐丰富,工艺水平不断提高,获得过“省劝业会一等奖”。《崇庆县志》说:清代“所作竹器最繁,夙称优美。”民国已“畅销境外,以获盈利”。

道明竹编选用慈竹为材料,竹篾节间长、厚薄均匀、慈软柔和。以经纬编织为主,并穿插疏编、插、穿、削、锁、钉、扎、套等各种技法,编织图案丰富多彩。有时还会将竹片或竹丝用天然植物草木染色后互相插扭,形成各种色彩对比强烈、鲜艳明快的花纹。

特殊的编织技艺,使道明竹编有了独特的风格: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经纬比例恰当、图案清晰、色彩丰富、工艺精美。平面竹编的扇子、晒簟、凉席、枕席和瓷胎竹编的茶具、器皿等被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立体竹编的筐、篼、箩、篮等则是经久耐用的生产用品,而以字画为主的平面竹编更是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未完待续……

作者:

国际竹藤组织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