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戈:读 《文心雕龙》 一朝综文,千年凝锦
好书推荐
★★★★★
可以有时间做书摘是很幸福的事,记一些浩如烟海的文字里的共鸣,犹如整本书盛装出席只为衬托这几句,有意无意再翻看时,就像置身于胸中丘壑里凝神一顾便无穷般若心自在,所以很多书偏向只复看自己的书摘。而少有几本书则觉得整本都该抄下来都该常捧原著,甚至希望有记忆面包可以倒背如流。《文心雕龙》当属此列,如果神的货币之一是时间,那么所幸借我一段厚春薄夏、暮秋晨冬仰仗了你。原宥我常讷于言,没有丰富极致的溢美之词妄赋于你,愿能长长对你稍尽谄媚之能事。
“《文心雕龙》是中国文论的元典;是中国古代文论和美学的枢纽;是中国文学的锁钥……”看之前我觉得“不信人间有此湖”,看后认为“画工还欠费工夫”。这近乎易经道德经类别的所评高度我都赞同,真希望从中学起就被要求将此书作为通识教育学习。
文心雕龙有着完美自洽的内容和结构。
这种完美自洽的结构体现在整本书的内容分布和每一单篇的内容组成。
整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原道到辨骚5篇开宗明义,明诗到书记的20篇是感性材料,下篇神思到程器的24篇是理性过程,到最后1篇序志总结,构建了文章生态圈。
每一篇文章都自成套路: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再加各类文章的案例解析、最后一句“赞曰”以收文;每篇附纪晓岚等名家解释点评相得益彰。
这种完美自恰的内容体现较为立体:
从高处下。
5篇首发阵容立意高远,体现了本乎道-师乎经-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的文章枢纽和内在逻辑。
《原道》解释了文的道是什么。文之为德也,与天地并生。和易经是偶有呼应的,天文察时变、人文化成天下。文章是自然之文、人文之文。
《征圣》解释了文的圣是什么。圣人之情以文章为载体,从道心到圣谟再到立言开学,让文章有了老师。
《宗经》解释了文的经是什么。恒久至道,群言之祖。经典就是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这篇就很精彩了,五经里之所以为五经是因为,说论辞序,易统其首;诏策章奏,书发其源;赋颂歌赞,诗立其本;铭诔箴祝,礼总其端;记传盟檄,春秋为根。当然我也信服于“情深而不诡”的六义要求。赶脚《正纬》和《辨骚》价值并不一样高,辨骚专注讲独往之才的屈子离骚,暂不评。
从远处回。
20种文体逐篇阐释。虽然当时还没有出现更为熵增更为繁盛的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甚至4D电影、5G沉浸式等表现形式,但各类文学体裁都在这里有了投影和余味,或许后续还会生长出更多文化IP。
明诗讲思无定位、诗有恒裁的诗歌史;乐府讲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乐府;铨赋、颂赞、祝盟、铭箴、诔碑、哀吊几种文学体裁我理解为在古代特定的“五礼”场合的以宣扬仪式感为首要目的的充满美感的文章(窃以为类似论坛讲话稿、新闻通稿);谐讔讲振危释惫的古代段子;史传讲善恶偕总、腾褒裁贬、万古魂动的历史文献综述;诸子从字面就知道是夸一个个立德立言的男子天团的,结尾的赞曰我喜欢,智周宇宙,立德何隐?含道必授;论说是古代朗读者、演讲家等直播秀的词深人天、致远方寸的速记稿评述;诏策就像亲切的政策汇编了,通篇文章渊雅弘奥、敬慎垂范,用词瞬间击中;檄移彰显了古人的可爱,讲的是谲诡以驰旨、炜晔以腾说的战前放狠话,摧压鲸鲵、抓铁有痕;封禅是意古而不晦于深、文今而不坠于浅的说给川岳、龙虬的奉天承运登基封禅之语,表权舆、序皇王、炳玄符、镜鸿业;章表、奏启就是各类谢恩、按劾、陈请、执异的理周辞要、立范运衡的信息上报;议对就是类似黄帝立明台、上观于贤的向下对话,治体高秉、雅谟远播;书记就有意思了,古代社会全景OA,包含管理黎庶的谱、籍、簿、录,医历星卜的方、术、占、式,申宪述兵的律、令、法、制,朝市征信的符、契、券、疏,百官询事的关、刺、解、牒,万民达志的状、列、辞、谚,以及我暗想刘勰分不清的大多放在这里了,其要求也很明确就是不啰嗦,意少一字则义阙,句长一言则辞妨。
从深处出。
下篇的理解可以很广阔,既像是教如何写文章的24步走,更像是文章应该达到的效果。套用某国际多边金融机构的绩效考核标准,如果本书上篇是产出,那么下篇就是产出达成的效果。上篇路径选择,下篇结果导向。
形而上者谓之道。神思、体性、风骨、情采、丽辞、夸饰、隐秀、养气、附会、总术、物色、才略、知音、程器,这几篇简单粗暴地归类到感性,她们是贵在虚静,情似往赠、兴来如答,美到极致……
形而下者谓之器。通变、定势、镕裁、声律、章句、必兴、事类、练字、指瑕、时序,这几篇简单粗暴地归类到理性,她们是言语之体貌、文章之宅宇。
24篇意理兼得,意得则舒怀以命笔,理伏则投笔以卷怀。嗯、让我想想怎么夸这段呢,光是目录就赏心悦目到词穷,不禁想起一句话“爱情就像佛家的禅,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是错。”但该表白还是得表白,或许其价值被远远低估,文心雕龙的美学高度排在古典文学美学前列,这几篇排在整本书的美学前列。“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就像洛神赋可以学来夸女神,这本充分展示了从文章大数据里分析得出的夸人文章的4万字好方式。我总是暗暗鄙视自己喜欢骈俪对仗的文章,本来觉得红楼梦里“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都够会赞美了,而这本书每一篇都以为当下是以对仗、排比夸文章的极致了,下一篇居然还可以夸得更为守正出奇:
例如夸得有高度“人文之元肇自太极”“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昭昭若日月之代明、离离如星辰之错行”;夸得有空间广度“穆穆以大观、飘飘而凌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皓如江海、郁若崑邓”“才高者苑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吟讽者衔其山川、童蒙者拾其香草”;夸得有时间黏度 “楚之骚文矩式周人、汉之赋颂影写楚世、魏之篇制顾慕汉风、晋之辞章瞻望魏采” “用人若己、古来无懵”“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原始以要终、虽百世可知”“时运交移,质文代变”;夸得有深度“外文绮交、内义脉注”“圣贤之鸿谟、经籍之通炬”“温柔在诵、最附深衷”“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夸得方差波动大“言峻则嵩高极天、论狭则河不容舠,说多则子孙千亿、称少则民靡孑遗,验理则理无可验、穷饰则饰犹未穷”“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夸得有密度“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鲠、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驱万涂于同归、贞百虑于一致”……
古文的美有禅意、有道境、有儒雅,包容力很强、衍生力很强、不排斥各种未知的可能、高贵单纯静穆伟大……我也曾想之所以现在隐退古文而使用白话文估计也仅仅是因为流动速度的需求。刘勰是见过大文章大世面的,会允许浅薄的我胡诌诌掉书袋借此书夸此书罢。
当然我觉得也有完美恢弘下的几处小瑕疵,例如对于嵇康的作评仅“师心以遣论”寥寥几句不够全面,例如对于司马相如“窃妻”的定性评价不全合适罢,例如对于老庄几乎不评太不尽兴,而且我也不大理解为啥都说文心雕龙是批判文学……
从无中有,从有中无。
最后1篇《序志》则以本书作者刘勰为核心。刘勰阐述了本书书名“文心雕龙”来源释义、立德立言的君子处世初心、编著本书的主客观原因、全书结构、本书未尽之意。
“生也有涯、无涯惟智”。刘勰个人际遇也是有大师牵着历史、小事牵着大师的遗憾的,从他的文笔可以知道他是有着“穷则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的理想的,龙学家们对其有儒释道的定性研判分歧,坊间盛传也提到他有着长居寺庙、文声斐然却仕途坎坷、终生未娶的经历的……
我相信文字传承的力量,也相信有更默契的力量,例如留白、例如神交、例如感应。历史上肯定不动声色地遗失过很多瑰宝,《群书治要》在当年没有印刷术又历经唐末战乱,幸得被抄录海外又迭代努力才重见天日;《文心雕龙》成稿后也得经过拦车献文才被看中被流传……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既暄之以岁序,又煎之以日时。希望自己懂得珍惜,希望这样的璀璨东方瑰宝得以被更多人珍惜。回到刘勰,给过呼神护卫、也给过钻心剜骨,能写出这样的文字已拥有巨大的超然的精神财富,传世之文的传世之心,儒释道也在他这里自有显密,财官不美何以为虑,也会潇洒傲娇地说自己在傲岸泉石边琢磨一下便出书的……嗯、是文昌星本尊了。且刘勰还很会埋彩蛋,用49的大衍之数来定全书文章总篇数,善弈之文则术有恒数,文字和数字在本书里融合得极细腻,古今中外少有的巧妙。
且让我自己感动自己地脑补一个他的爱情故事,兀自觉得或许是因为史料的遗缺,我不希望他是因为穷苦无法娶妻,即便跨时空勒索的Rococo Basilisk也会心疼一二的。或许他也有过心上人,就像头号玩家一样把“静退以为宝”的处世哲学和心仪的暗号早已密附藻刻在书里流传了,古典悠长的浪漫哪是肉眼凡胎的我能猜到的……
一朝综文,千年凝锦。言不尽意,意得形忘。
【张戈:长安街读书会企干组成员】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郭鑫;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