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 | 金一南:读《正道沧桑》周恩来终生没有和任何人讲过长征以前他与毛泽东有这么一次彻夜长谈
2023-02-21 09: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金一南 :读《正道沧桑》周恩来终生没有和任何人讲过长征以前他与毛泽东有这么一次彻夜长谈

好书推荐

图片

长征之初,毛泽东曾经给中央写信说:我带领红一、红三军团的部分领导和红九军团的20师留下来,坚持苏区斗争,欢迎中央再回来。毛泽东为什么写这封信?

第一,当时不叫长征,叫战略转移,转移去向也不是很远,从江西转移到湘鄂西与贺龙、萧克会合,转一小圈再回来,谁也没想到一开步走,走了二万五千里。

第二,毛泽东内心不愿意和上海的中央领导同志搞在一起,包括博古、张闻天、王稼祥、任弼时和周恩来。从上海到苏区,毛泽东领导职务丢了,反“围剿”也搞砸了,还被迫战略转移了。毛泽东想一个人留下来,把苏区收拾好,再欢迎他们回来。

第三,毛泽东低估了蒋介石经营江西的决心。蒋介石志在必得,一定要拿下江西。毛泽东如果留下来,必然九死一生。当时留下来的领导人,包括方志敏、瞿秋白、何叔衡等人,先后牺牲。

第四,毛泽东也不是先知先觉,他把信交给了中共中央主要负责人博古。博古当年才28岁,非常年轻,看了信不知道该怎么办,于是把信交给周恩来。周恩来看完信,连夜骑马从中央所在地瑞金,赶到毛泽东的驻地,两人关起门来谈了整整一晚上。

图片

1964年11月,周恩来率领中国党政代表团参加苏联十月革命47周年庆祝活动回到北京,在机场受到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的迎接。(图源:人民网)

那天晚上谈了什么话,毛泽东终生没有作只言片语的回应,周恩来终生没有和任何人讲过长征以前他与毛泽东有这么一次彻夜长谈。只有周恩来带的三个警卫有所回忆,两位领导同志在屋里谈话,他们在外面等候。外面下大雨,斗笠、蓑衣、绑腿、鞋子全湿了。他们焦躁不安,就想赶紧谈完话赶紧走。但里面老谈不完,于是他们开门去倒水。门一开,两位领导同志什么话都不说了,看着他们倒水,倒完水出来,把门拉上,两个人再接着说。说了什么,警卫一句话都没听见。

第二天一早,周恩来带着三个警卫返回瑞金,见到博古。博古问怎么样了,周恩来跟博古就讲了一句话:他同意跟着走了。这句话改变了中国历史,这就是周恩来对中国革命所作的最为独特的贡献。

周恩来晚年病重,叶剑英曾经交代周恩来身边的护士、警卫:总理肚里话很多,他一定要说的,你们把它记下来,昏迷中讲的话都要记下来。结果直到周恩来去世,护士、警卫交上来的都是白纸,周恩来什么都没说,昏迷中也没说,把所有回忆都带走了。他一生为了组织牺牲个人,给共产党人树立了一个光辉的典范。

周恩来在长征途中与博古还有一次谈话。1946年,博古因飞机失事牺牲了,牺牲之前多次与潘汉年讲到周恩来与他那次彻夜长谈,那次谈话影响了博古的一生。

遵义会议之后,博古不太适合担任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了,要让张闻天出来承担。博古不愿意交权。这时,中央的两副“挑子”都还跟着博古,一副“挑子”是中央印章,一副“挑子”是中央文件。一直到中央会议之后20天的1935年2月5日,长征队伍走到川滇黔交界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周恩来与博古彻夜长谈,核心是劝博古交权。

周恩来与博古谈话,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字批评博古,开篇就讲:你我都是留过洋的、吃过洋面包的,你是留俄的,我是留日、留法的,我们这些吃过洋面包的人,对中国的国情都不是那么了解。周恩来就讲自己,说自从我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就知道中国革命靠我们这些人搞不成。你、我当领袖都不行,我们要找一个真正懂中国的。老毛是这样的人,他懂中国,他能搞成,我们共同辅佐他把这个事情搞成。

谈了一晚上,第二天一早,博古的两副“挑子”全部上交中共中央。后来,在毛泽东与张国焘的斗争中,博古坚决站在毛泽东一边;在毛泽东与王明的斗争中,博古也不站在王明一边,而站在中立的位置。这是周恩来极大的历史自觉。

【金一南:国防大学教授】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郭鑫;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作者:

长安街读书会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