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读《追问》:始终牢记“清廉是福 贪欲是祸”
2023-07-23 11:17
来源: 北京号
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反腐败引起人民的关注,也引起文学界的关注。这些文学作品,在反腐败这样一个重大斗争中,发挥了很好的正能量的作用。《追问》就是其中的一部优秀反腐纪实文学作品。
丁捷所著的《追问》是当下一部难得一见的长篇非虚构反腐纪实文学作品,更是一部令人震颤的当代“罪与罚”,作品通过微观的手法,描述一个人是怎么样走向贪腐的,然后把这些原汁原味的事实放在这儿,没有进行更多的分析,它的价值就是给我们的理论者,给我们的思想工作者提供了一个版本,一个病历。可见《追问》这部作品本身是有生活基础的,它来源于纪检600多个案例和28个贪腐分子面对面的心灵对话,同时又反映着反腐路上的苦乐与艰辛。
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时,才会追问自己内心的真实,为什么有的人被彻底打垮后,依然无法追问到自己内心的真实。《追问》是一群阶下囚的问心泣诉,是作家敏锐捕捉的那些看似高贵,自尊灵魂深处的“卑微与倨傲”,“浑沌与罪恶”,是一部力透纸背的反腐警示录,通过一群落马官员的口述纪实,描摹了他们从破纪到破法的过程,深刻揭示腐败分子矛盾复杂的内心世界,刻画出他们灵魂衰落的轨迹。这是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把纪律挺在前面,坚持施教于先、以案明纪,通过文学的形式加强纪律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从“不敢腐”,“不能腐”到“不想腐”的一个有效探索和创新,能够进一步增强党风廉政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和影响力。
一个个案例给人以深刻警醒,有力彰显我们党“以零容忍态度反腐惩恶”的坚定决心,《追问》是一部融入其中、摒弃说教的人文反腐教材,是一部运用文学力量贯通历史与现实的“劫后人语”,是一部与所谓“落败者”正面交锋的心灵碰撞实录,更是一部哲思蕴含于理性追问之中的“醒世恒言”,给予我们的警示是深远的,我们在实际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首先必须认识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句话深刻揭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崇高使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高度自觉和责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要存在腐败问题产生的土壤和条件,反腐败斗争就一刻不能停,必须永远吹冲锋号。”反腐败斗争关系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是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重大政治斗争。新征程上,必须始终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一刻不停推进反腐败斗争,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坚决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作为一个拥有近9600万名党员、493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大党,全面从严治党,关系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失去先进性纯洁性,最终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地被历史淘汰。共产党人必须秉持拥有人格力量,才能无愧于自己的称号,才能赢得人民的赞誉,必须深入加强党性修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权力,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赤诚奉献,切实做到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担责,为党尽责,以身作则推动营造风清气正的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可见今天提出并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基于不忘初心使命、厚植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大业所作出的战略抉择。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胁就是腐败,可见全面从严治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深刻忧思,彰显了对国家、民族和人民前途命运的深邃把握,必将开启党的建设新的征程。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新时代新征程上,党员干部要一颗忠心跟党走,常思来时之路,以共产党员之笃定,促中华民族之复兴,要心念百姓农桑苦,常怀感恩之情,以共产党员之柔情,解黎民百姓之所盼,要恪守公正廉洁道,常悬律法之剑,以共产党员之刚正,展激浊扬清之风气,来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时刻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进而牢固树立正确权力观,保持高尚精神追求,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要时刻做到公正用权、依法用权、为民用权、廉洁用权,来永葆共产党人拒腐蚀、永不沾的政治本色,要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坚持零容忍的态度不变,来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让腐败分子在党内没有任何藏身之地!从而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续写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
【张凝:长安街读书会地方组成员】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刘星月;初审:程子茜;复审:李雨凡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