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早,拉萨市实验小学的北京援藏教师开启了为期三天的红色党建之旅。
车辆在清晨的薄雾中缓缓驶出拉萨,一路奔向位于山南市浪卡子县的羊卓雍措。作为典型的高原堰塞湖,湖水随着光线变幻,演化成千变万化的蓝色,从高处俯瞰,宛若散落在高原之上的“蓝宝石”,给人以心灵的澄净。
从羊卓雍错出来后,跨越4330米的斯米拉山口后就来到了卡若拉冰川的冰舌下。像一个静静梳妆的美人,卡若拉在群山之中脉脉远眺。巨大的冰川从山顶云雾飘缈处,一直延伸到离公路只有几百米的路边,晶莹幽蓝中,捎来几许凉嗖嗖的感觉。虽然由于长年受公路上灰尘的影响,冰川整体呈黑白分层形态,但冰川上半部在阳光的照耀下,犹如一副巨型唐卡挂在山壁上,熠熠生辉。
继续向南行驶,人烟稀少,村庄星点,只有一条公路在群山之间蜿蜒向前,仿若没有终点。沿着公路向前,路过多庆措,欣赏着卓木拉日雪山的美丽与壮观,老师们在当天傍晚到达了亚东县城。这座位于中国西南边陲的县城绿林环绕,流水潺潺,颇具特色。一座座正在修建的房子和店铺,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边境人民的关怀,也预示着他们的生活会愈加富足和幸福。
4月5日早晨,老师们来到了被誉为祖国“西南第一哨”的乃堆拉哨所。这座哨所与印军哨所仅一网之隔,人民的忠诚卫士时刻守卫着祖国和人民的安全。
乃堆拉,藏语译为“风雪最大的地方”。尽管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由于海拔的原因,这里依然是被冰雪覆盖。据介绍,这里风雪雷雾四季不断,每年平均有4个月大雪封山,有时达半年以上,大雾笼罩长达200多天。尽管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战士们依然如劲松般守卫在这里,脸上的那抹红,饱含了风吹与日晒,满溢着使命与担当。在这里,老师们看到了这座哨所的历史,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的忠诚,看到了边境藏族人民的信仰,更感受到了浓浓的军民鱼水情。刘全华校长代表大家还写下了这样一首词:
蝶恋花—乃堆拉国门行
暖风拂面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高原边陲谁与共?民族团结情意重。雪域高原显忠诚,枕戈待旦,边民保安宁。男儿担当复兴梦,岂能任尔随意评。
告别了可敬、可爱的边防战士,教师们又参观了著名的巴夏瀑布和林海银河瀑布,欣赏了祖国边境美丽的自然风光。
三天的时间里,老师们欣赏到了祖国的如画风景,体会到了祖国的繁荣与伟大,感受到了民族的团结与奋发,留下了深刻且美好的回忆,也再一次深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与使命。作为沟通京藏教育的桥梁,每一位教师必将坚守初心,凝心聚力,为西藏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供稿:第五临时党支部
摄影:王 军
文字:赵中华
编辑:徐 畅
审核:王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