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德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副研究员,2022年7月他接到援藏任务奔赴拉萨,担任拉萨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这段时间里,他发扬“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境界更高”的援藏精神,冲锋抗疫一线,奋战南北山绿化主战场,将援藏工作做到了基层,做到了实处,树立了援藏干部良好形象。
服从指挥 冲锋抗疫一线2022年拉萨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北京援藏指挥部全体干部人才进入战斗状态。亚朵酒店布达拉宫广场店(隔离酒店)成为了王尚德的战场。
2022年8月16日夜里,王尚德接到电话通知,被安排到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尽管尚未完全适应高原环境,但他没有丝毫犹豫,坚决听从指挥调度,连夜做好准备。
第二天,王尚德和他的战“疫”小组——2名信息员、1名医护人员,携一车防疫物资到达隔离酒店。王尚德到达酒店后,迅速开展工作。首先与酒店方面对接,连夜熟悉酒店布局,划定“三区两通道”,张贴导向、禁行标识,完善酒店隔离条件。然后建立工作机制,设立消杀、送餐、安保、保障、人文关怀等小组,明确分工,根据风险等级开展培训、操作规范。接着检查物资储备与物流方案,特别是对食品采购渠道、快餐盒储备、消杀工具、垃圾储运等重点领域进行分析,多方争取支持,解决存在问题,满足隔离要求。最后做好宣传动员,鼓励所有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疫情,科学防疫,为美丽拉萨早日回归贡献力量。后来,王尚德由隔离酒店转战隔离点,驻扎在拉萨河边的帐篷里。他克服了艰苦条件,一心为隔离人员提供充足的物资保障。对于领导同志们的关心问候也只是说:“这没什么,都是应该做的”。 走遍造林片区 增绿南北山4月的拉萨,微风还带着寒意,白云如织,长空湛蓝。正值造林季节,王尚德脚步不停,从柳梧到堆龙,片区的每一片造林地,都有他的身影。
2021年,西藏规模最大的营造林建设工程——拉萨明南北山绿化工程正式启动。这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自治区生态文明建设“1号工程”。
南山山脚下,无人机拉着一捆树苗正逐渐向山顶爬升,下方几匹骡子正在吃着草料修整。“我们现在是用上高科技了,之前一直用的马和骡子,效率低,还担心它们破坏树苗。现在好了,加入无人机,减轻牲畜的负担,效率也更高了。”王尚德指着正在运树苗的无人机说道。
树苗由无人机和牲畜运,人上去就只能徒步。运动鞋、冲锋衣是王尚德考察造林工作的必备套装。南北山绿化最高种植海拔可达4250多米,他每天都需要爬至少三座山,不同海拔、不同种类,每颗树苗旁边都留下了王尚德的脚印。
“我们要检查苗木质量是否达标,树坑是否符合要求,种植是否规范,养护是否到位,每个片区造林方5方面面都要逐一排查,确保造林质量,达到‘造一片,活一片,成林一片’的预期。”王尚德说道。在考察的同时,他还针对性地为造林企业和监理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提升南北山从业人员的整体素养。
“这是柽柳,又叫红柳,一种抗沙植物,对土壤要求不严格,既耐干旱,又耐水湿和盐碱。最重要的是,柽柳长成之后,可以在下面种植一些林下植物,还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目前还在试验阶段。”王尚德说道。作为专业技术人员,他积极为南北山绿化、城区主要街道景观提升等重点项目建言献策,在树种选择等方面提供了重要决策建议,并得以采纳。如南北山造林新吸纳了柽柳、沙枣等抗旱树种作为造林树种。同时,开展地被菊、杏、柿子等花果资源的引种试验工作,有望拓展拉萨环境美化树种选择空间。
从2022年项目启动以来,南北山绿化工程累计完成营造林35.5万亩,完成率95%以上。一年后,种下的小苗已经见绿,曾经裸露的土石已经被绿叶覆盖,坐在山坡下眺望那抹绿色,王尚德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和满足。
输血不忘造血 培训农牧民群众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既是生态工程,也是富民工程。拉萨政府积极动员组织农牧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并引导造林企业就地就近吸纳当地群众务工、助力群众增收。自该项目实施以来,按照每新增100亩至200亩林地设置一个护林员岗位,已新增就业岗位超过1300个,解决了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王尚德在工作中总是强调要“用心”种树,把南北山绿化当作为拉萨人民做贡献的“良心”工程。为了将技术留在当地,他总是现场毫无保留地为造林企业讲授苗木选择、造林技术,培训从业人员。
听说来了造林专家,现场工人闻讯围拢过来。从苗木直径、冠幅到灌木、乔木埋土深度和浇灌时间、水量,事关植树造林的各个环节步骤,王尚德都讲得仔细,大家也听得认真。“说实话,在高原种树我们经验不算丰富,多亏有像王尚德这样的专家一次次实地指导。我们也会按照技术要求做好每个环节,确保苗木的成活率。”茶巴朗2号造林片区造林企业现场负责人徐毅表示,为了提高造林效率,他们还购置了3台履带机用于苗木的运输。
种植技术过关的同时还要讲究因地施策。目前,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拉萨段正在施工的造林片区有88个,各片区立地条件各有不同,这就需要挑选不同的树种。“自2012年启动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工程以来,10多年间,我们已筛选出油松、山杏、红柳等30多个适宜高原栽植的树种。同时,我们也鼓励各造林单位根据实际,创新采用新机械、新技术开展造林工作,提高植树效率和苗木成活率。”王尚德说。
为更好推进拉萨南北山绿化工程,保证造林质量,拉萨南北山绿化指挥部办公室印发《集中攻坚一百天 奋力完成2023年拉萨南北山绿化各项目标任务督导方案》并成立督导检查组、苗木保障组、种植保障组、安全生产组、宣传报道组5个小组,全面把好苗木、栽植、养护等质量技术关,提高树苗的成活率;全力督促保障造林进度,确保完成2022年补植补造和2023年造林任务。
看着曾经的荒山被绿色尽染,拉萨市民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热情也逐渐提高。家住曲水县茶巴朗村的旦增,近两年来一直活跃在家门口的植树造林一线,用侍弄庄稼的劲头种植管护着山坡上的新绿。“通过专业培训,我了解了种树的技巧。植树造林不仅能改善居住环境,每天还能拿到250元的工资,把树种好管好,将来出门抬头就能看到绿。”旦增乐呵呵地说。
供稿:党群工作部
编辑:陈海兵
校对:付善元
审核:王明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