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里倾情相助 群众心中有“医”靠
2022-01-06 13:4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供图

为响应“乡村振兴工程”号召,全力推动敖汉医疗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启持续帮扶模式。在持续的医疗帮扶中,无论是在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建设、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方面,还是在远程会诊、多学科会诊、预防疾病等方面,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帮扶团队用良好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切实提高协作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了基层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记者了解到,2020年以来,在派出口腔科高尚医生担起长期帮扶重任的情况下,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在2021年10月14日又选派了医院心内科主任于雯、呼吸内科医生王鹏博、放射科医生高闯三位专家奔赴敖汉旗中蒙医院第一线,并于近日顺利完成了2个多月的帮扶工作。

提升当地诊断水平

最初,为了更精准高效地开展帮扶工作,出发前几日,医院心内科主任于雯就早早组建了针对敖汉旗中蒙医院的帮扶微信群,并紧锣密鼓地组织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到驻地,大家便不顾舟车劳顿,立刻投入到敖汉医疗帮扶的研讨中。本着“一定要了解群众的具体需求、具体困难,把党的温暖送到当地群众的家里,把帮扶的具体工作落到实处,也落进群众的心里”的想法,帮扶团队成员迅速明确了工作方向和具体工作内容,为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开了好头。

梳理医疗核心制度,因地制宜提出修改意见,完善相关流程及管理路径……于雯从踏入的敖汉旗中蒙医院的第一刻起,就将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先进的制度和中蒙医院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顶层设计上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撑。

临床工作指导中,于雯则将严谨治学态度发挥到极致。每日的带教查房中,她都对重点及疑难危重症病人进行详细分析,将新理念、新知识、新指南贯穿其中,为心内科的人才培养贡献力量。

在呼吸内科,由王鹏博士参与的科室诊疗规范完善工作和诊疗技术提升工作也在有序开展。从慢阻肺、支气管哮喘到社区获得性肺炎等呼吸科常见病,王鹏依据指南和共识一一梳理临床诊疗规范中的关键点。从胸部CT、血气分析到肺功能报告解读,王鹏将理论与典型案例有机结合,帮助医生快速提升。

高闯则根据中蒙医院放射科实际情况,利用自身所学及多年的经验积累,帮助放射科医生系统性、分模块地学习了影像学相关知识,并通过疑难病例读片实践快速提升诊断水平。同时,就开展冠脉CTA,MRCP等患者急需在本地就能解决的新技术做了专业化,标准化研讨和培训,高闯细心指导科室人员出具规范化诊断报告。即使身患重感冒,高闯仍坚持在宿舍带病编写课件,坚持远程指导。

远程会诊解“心”疾

医院医疗帮扶团队的医生们数次投身于街道、乡村的科普宣教及义诊活动中。他们逐一为村民进行各类专科检查,并耐心解答大家提出的各种问题。针对每个人的不同情况,医生们还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个性化的治疗建议。

更重要的是,医疗团队竭力将“预防为主”的理念传遍大街小巷,号召敖汉百姓树立起正确的就医意识。“还是党的政策好,派来了北京医生,有福啊!”丰收乡敬老院的一位老大爷感动地说。

而针对敖汉群众高盐多肉的饮食习惯,以及健康意识薄弱导致的治疗不及时等问题,帮扶医生们延续了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温暖的工作方式,主动将自己的微信推送给患者,以便随时随地为群众提供专业指导。尤其在用药评估、后期康复等方面,医生们为当地患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指导。

期间,了解到有一位基层中学老教师由于长期服用抗抑郁药物过量,产生了严重的副作用和药物依赖,于雯就多次联系医院精神科的李高飞医生远程会诊,指导药物调整,并通过协同心理疏导打开了患者的心结。

为充分发挥中医中药和针灸治疗在整体调理方面的优势,王鹏为前来就诊的患者望闻问切,推求病因,着重引导患者调整日常生活习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中医调护治疗。在疑难杂症的治疗方面,王鹏对每个病例都认真负责,和北京权威专家反复沟通,反复推敲选方用药。经过诊治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王鹏博士也在当地逐渐打开了名气,很多患者从赤峰市慕名而来。

高闯医生则以“看片准,眼睛毒”被大家赞扬。虽然与很多患者只有“一面之缘”,但高闯能详细记住他们的典型病例特征,做到深入浅出地讲解病情,及时提醒患者复查,有效减轻了患者心理包袱。

相聚总是短暂的,但北京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帮扶团队和当地医护、患者却建立了深厚感情,依依不舍中,大家相约敖汉来年再见。 (记者 王艳洁)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