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走吧,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三全育人
2022-06-26 10:2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中央民大

知行合一号

祖国各地

2022年暑期

随时出发

乘坐人:MUCer

限2022暑期有效

又是一年返乡时

为助力民大学子在实践中

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启动啦

 

活动组织

 

活动主题

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

活动时间

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

参与对象

学校在读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

活动内容

 

“青春基层行”实践活动

 

01

公职岗位实践专题

 

 该专题由招生就业处与地方政府联络,为学生提供实践岗位。学生经校内申请,依次通过学院、学校选拔后,实现与实践单位双选后方可立项。

△赴青海同仁隆务镇调研民族团结进步成果实践团走访同仁隆务镇当地居民

 

02

社区岗位实践专题

 

 参加该专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青年之家报到,自主联络和确定实践岗位,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工作,在实践过程中了解基层实际情况和运作方式,学习基层治理、增长基层历练经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果。学生须完成“四个一”工作任务:一次社区(入户)走访、一百个工作时长、一份实践报告、一份个人实践总结。

     申报立项学院为学生开具介绍信,学生向所在社区报到成功,并将登记表提交到学院团委审核,通过即可立项。

△赴广东韶关实地调研团进行基层调研

 

03

“返家乡”政务岗位实践专题

 

通过“创青春”微信公众平台申报。按照“因需设岗、按岗招人、双向选择、属地管理、就近就便”的原则,与实践单位双向选择。

 申报立项:学生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平台”—“返家乡”栏目入口登录“返家乡社会实践对接系统”。按分类、区域搜索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招募单位同意录用,学生将登记表提交到学院团委审核,通过即可立项。

 注:“青春基层行”实践活动为个人实践,不设立指导教师。各专题岗位会在6—8月持续更新。

△赴湖南茨岩塘镇调研红色故事实践团进行返家乡社会实践

 

 

“同心中华行”实践活动

 

0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    

 

 为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鼓励大学生深入民族地区开展国情考察、普通话推广、学业辅导、环境保护行动等内容活动。通过实地调研和观察,深入了解民族团结现状,当好民族团结的宣传者、示范者和践行者。该专题实践成果形式3选1(详见“成果形式”)。

△赴四川泸州调研民族团结进步法庭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效评估与优化路径实践团调研民族团结进步法庭

 

02

党史学习教育专题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把庆祝建党百年激发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热情传递下去,学习宣传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依托各地红色资源,开展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等多种形式活动,持之以恒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该专题的实践成果形式为调研报告或短视频。

△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实践团采访退伍老兵红色岁月短视频

 

03

乡村振兴调研专题

 

 为引导广大学生聚焦乡村振兴,鼓励团队开展力所能及的基础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三农、青年工作、基层社会治理、法律知识普及等领域的调研活动。为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美化乡村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助力乡风文明、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该专题的实践成果形式为调研报告。

△赴琼海沙美村和儋州海头村实践团调研共享农庄经济

 

04

发展成就调研专题

 

纪录党的十八大以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成就,以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脱贫攻坚历史性成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成就等为现实教材,开展社会观察、国情考察、基层治理参与、特色产业等相关调研,在学习体验中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感受家乡发展变化,领悟党的领导、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该专题的实践成果形式为调研报告。

△赴贵州黔西南调研民族团结问题实践团返回家乡感受家乡发展变化

 

 

“爱在路上”公益实践活动

 

01

“驻村兴村”公益实践专题

 

 参与本专题的成员可依托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针对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方案和内容。开展疫情防控、健康知识普及、法律法规知识普及、心理健康辅导、人文关怀等主题公益服务活动。该专题实践成果形式3选1(详见“成果形式”)。

△赴内蒙古鄂尔多斯调研民族地区群众对北京冬奥认知的影响因素实践团成员在社区进行冬奥知识宣讲

 

02

“七彩假期”公益实践专题

 

 在暑假期间,实践团队为乡村留守儿童、城市随迁子女和防疫一线人员子女等青少年群体,围绕青少年思想引领、健康生活、身心成长、科技创新、快乐学习、艺术素养、文化传承等内容开展不少于10天的公益服务。该专题实践成果形式3选1(详见“成果形式”)。

△赴甘肃兰州华侨实验学校华宇校区志愿实践团进行支教授课

 

03

“三农教育”公益实践专题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结合专业所长,围绕农业、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开展农业政策宣讲、普通话推广、科技辅导服务、特殊关爱、基本医疗卫生知识普及等多种形式的公益教育服务。该专题实践成果形式3选1(详见“成果形式”)。

△赴青海和吉林延边调研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情况实践团进行基层调研

 

 

注意事项

 

 

成果形式

 

1.实践报告

实践报告应不少于1500字,内容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成效、实践心得、实践照片(照片不少于四张,能完整、清晰反映同学实践环境、工作内容)。

 

2.调研报告

在实践团队进行实践调研活动过程中,结合团队与自身专业特色对相应选题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撰写调研报告,最终以文字版调研报告形式呈现。线下调研的实践团队须拍摄不少于3张实践活动期间照片

 

3.短视频

实践团队自拟视频脚本,自定计划,通过短视频制作记录实践过程。(视频类别作品以h.264为格式,注意不是蓝光的形式导出,呈现出来的作品是mp4后缀,大小不超过2G)。

 

4.个人实践总结

参与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学生均需提交个人实践总结,记录并总结实践中的工作分工、习得知识和实践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字数不限。个人实践总结将作为实践成果的一部分同步提交。

 

申报要求

 

申报参加“青春基层行”实践活动的可以兼报“同心中华行”实践活动或“爱在路上”实践活动,但“同心中华行”实践活动和“爱在路上”实践活动之间不能同时兼报。

 

优秀作品直通车

 

以调研报告为成果形式作品获校级奖项的,将按比例推荐参加学校第十届“孝通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

 

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品牌项目”创建工程

 

鼓励各学院团委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探索建设定点、定向、长期合作的实践基地或根据专业实际建设具有学院特色的社会实践课程内容。该工程为长期建设项目,实施申报立项制,校团委将根据各学院申报情况,视工作实际和创建需要给予立项项目一定的资金支持。

 

 

工作安排

 

① 6月17日,发布启动通知。

② 6月17日—27日,学生自主选题、组队并至领队所在学院团委报名注册,各学院团委汇总审核申报、组队情况,确定立项。

③ 6月28日,各学院团委将“同心中华行”实践活动、“爱在路上”实践活动、第一批“青春基层行”实践活动立项材料汇总和“品牌项目”创建工程申报材料交至校团委。

④ 7月,校团委公示“同心中华行”实践活动、“爱在路上”实践活动和第一批“青春基层行”实践活动立项名单和中央民族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创建工程名单。

⑤ 7月—8月,持续发布“青春基层行”实践活动岗位需求情况;实时公示参与“青春基层行”大学生暑期岗位实践活动名单。

⑥ 7月—10月初,各实践团队赴实践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并撰写实践报告。

⑦ 10月,各学院团委回收实践成果,组织评审,并对学生实践结项和成果评选情况在院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⑧ 10月中旬,各学院团委按比推荐优秀成果参评校级评审。

⑨ 10月末,校团委组织专业教师对学院推荐成果进行量化复审评分,将评优结果面向全校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评优奖项及说明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组织奖”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高度重视、措施得力、机制健全,取得突出成绩的院级团组织,将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工作者”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专业指导方面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将被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先进个人”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成绩突出的学生和实践团成员,将被授予“先进个人”称号。

 

2022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优秀团队”

 

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实践团队,将被授予“优秀团队”称号。

 

 

工作要求

 

各学院团委

 

1.各学院团委须在实践前对各团队进行不少于四课时的安全须知、政策讲解、技能培训等课程。学院可根据本学院申报情况及专业情况,合理增设社会实践课程,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确保学生学有所知、知有所行、行有所悟。

2.为了最大限度发挥实践育人的时效性,请各学院团委保质保量完成此次社会实践的立项工作,按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学院团委要加强实践过程管控,强化实践安全保障,做好安全提醒,及时掌握、动态跟踪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守好安全底线。如遇突发情况,及时向校团委实创部上报备案和处理。

 

各实践团队

 

1.团队须在本地实践,原则上不允许出省、自治区实践鼓励在地级市(地区)内组队。各团队务必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密切关注疫情形势和极端天气变化,如遇疫情、极端天气和其他突发情况的,应立即停止实践活动并将情况反馈至学院。低风险地区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就近就便开展实践,避免人群聚集。如遇其他突发事件,实践团队应及时向学院上报相关情况。

2.各实践团队内需设置宣传员一名,主要负责照片/视频拍摄和过程记录。

3.实践团队应严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保证成果及相关材料均为原创或规范引用的,保证所撰写的数据、资料、例证、调研实践均具有真实性。如出现成果涉及抄袭、剽窃他人学术成果和商业成果等侵权行为,后果由实践团队成员自行承担。一经发现并证实违规行为,取消团队成员本年度社会实践活动参与资格,并按照学校学术不端和违背学术诚信对实践团队成员进行处理。

 

 

材料报送内容及要求

 

      各学院团委根据电子报名表,汇总审核本学院实践团队的信息,汇总至《2022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院立项一览表》(附件2),于6月28日18:00前将一览表扫描件和电子报名表原始数据上交至校团委实创部公邮。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报名资料。

校团委实创部公邮:

shichuangshijian@163.com

 

共青团中央民族大学委员会

                      2022年6月17日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供稿|校团委

排版|姚令琪 邓思雨

主编|李红亮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