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华”愿你开书快乐
2023-04-24 21:3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本文约 2500 字

阅读需要 7 min

READING 写给读者

时光如梭,转眼“道中华”与大家相识已7月。

7个月,我们与220多名学者深入对谈。

我们心怀敬畏,问道于书本、问答于专家。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答案是历史的回音。

我们的问题涵盖文化符号、文明源流、民族交融、文学艺术、考古实证、文明互鉴等广泛领域。

从求知者的视角,我们把目光投向中华民族走来的远方,和人类文明去向的高处。

读书,大概是世界上门槛最低的求知举动。

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

4月23日,在世界读书日之际,“道中华”荐书18本,以飨读者。

书籍的创作者均来自我们采访过的“顶流”专家。我们从中得到启示,满怀感激。

真诚地希望,“道中华”创作的某一篇文章,推荐的某一本书籍,可以为你打开心门,洞见一方未知世界;

我们更加期待,“道中华”以及他的专家“朋友圈”,能够成为你求知路上的莫逆之交,为你照亮远大前程。

“道中华”愿你——开书快乐!

推荐书目(上)

1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

潘维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7年4月

图书简介:中国凭什么取得巨大成就?但为什么人们又感觉危机四伏?为什么中华历代政府都强调对百姓的“责任”和“道义”?本书纵论21世纪的世界大势,以贯通中西的视野聚焦中国真问题。书中阐述了中国共产党如何从中国悠久的“民本”政治传统中汲取精华,提高组织社会和群众的能力;分析了中共如何提高思想能力,对社会主义理论和话语推陈出新;探讨了当前国家治理的核心任务;讨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关于土地流转方向等关键问题。

延伸阅读:潘维:关于“国家”,中国和西方为何存在沟通障碍?(点击查看原文)

2 《中国道路的历史基因》

寒竹 上海 大学出版社 2018年6月

图书简介:中华传统文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中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依据是什么?中国以中央政府为核心的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历史根源是什么?作者通过回答以上几个问题,通过对中国共产党现代建国历史进程的探索,阐明中国选择中央集权的单一制国家结构,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现实的需要和人民的选择。

延伸阅读:古罗马、亚历山大都称帝国,为什么秦汉、大唐、清朝等历代王朝不应当叫帝国?(上)(点击查看原文)

古罗马、亚历山大都称帝国,为什么秦汉、大唐、清朝等历代王朝不应当叫帝国?(下)(点击查看原文)

3 《“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

杨念群 上海 人民出版社 2022年9月

图书简介:这是一部深耕二十余年,政治史研究扛鼎之作。以贯通视野,系统梳理清朝以前数千年的正统观流变;以聚焦眼光,深度剖析清朝复杂多变的“大一统”观形成轨迹;以延展思路,清晰勾勒“大一统”观在近代中国的变异。把“大一统”作为方法,开启理解中国的全新视角。

延伸阅读:杨念群:为什么说“大一统”是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母题——从清代“大一统”到民国“五族共和”的历史演进图(上)(点击查看原文)

杨念群:为什么说“大一统”是现代中国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母题——从清代“大一统”到民国“五族共和”的历史演进图(下)(点击查看原文)

4 《中国历代治边政策研究》

李大龙 华夏出版社 2022年1月

图书简介:本书共收录研究文章28篇,时间大致集中于近二十年。以“中国历代治边政策”为主题,探讨自汉代至清末等历代政府在边疆治理方面的政策举措,围绕民族融合、中华民族形成、多民族国家疆域统一等内容,深入研究各个不同时期治边政策的不同特点及其继承与创新,从而总结出历代中央政府在治理边疆、处理民族关系、促进边疆与内地的联系方面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制度上的努力和有益探索。

延伸阅读:李大龙:中国之为天下,新疆何以为疆?(点击查看原文)

5 《丝绸之路上的明代中国与世界》

万明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2年3月

图书简介:本书从中外关系史角度,再现14世纪末-17世纪中叶,中国与世界大转折时代丝绸之路上中国与世界关系演化的历史轨迹及其关系体系构建。全书由整体篇、海上篇、文化篇组成,秉承中外文献结合考证的治史特色,对于明代中国与世界关系从陆海各条通道进行了专题论证和全面的整合研究,注重发掘明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中外关系的互动互鉴史实,归纳总结了明代整体丝绸之路在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中的历史定位,阐明了明代中国对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历史性贡献。

延伸阅读:郑和率世界最强船队下西洋为什么没有建立殖民地?(点击查看原文)

6 《元上都——元上都考古发掘报告》

魏坚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8年4月

图书简介:本书分为研究篇和报告篇两部分,是以考古学的方法系统研究元上都及其周边地区元代历史文化的学术著作。研究篇收录了作者在元上都经15年考古实践和研究完成的《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一文,以及和相关学科专家合作完成的3篇论文;报告篇收录作者在元上都及其周边地区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的13篇田野考古工作报告。

延伸阅读:从红山文化探寻中华文明起源(点击查看原文)

7 《文明的复兴与对话——叶小文谈中国文明》

叶小文 孔学堂书局 2015年9月

图书简介:本书以“文明的复兴与对话”为主题,分“文化自信 文明复兴”“以和为贵 文明对话”“文化根基 价值支撑”三个部分。叶小文教授以卓越的战略视野、丰富的从政经验、独到的研究心得,带领读者进入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之门。

延伸阅读:和而不同:天下大道的文化底蕴(点击查看原文)

8 《宗教学是什么》

张志刚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16年8月

图书简介:本书以通俗浅显的语言介绍了宗教学这门新兴的、交叉性或综合性的人文学科。为了捕捉宗教学这门年轻学科特有的“少年思想气象”,作者没有面面俱到,而是别有新意地浓笔重书“几个理论分支”和“一个核心问题”。“几个理论分支”: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语言学和宗教文化学;“一个核心问题”:宗教的本质是什么?前者彰显了宗教学海纳百川的学科气象,后者揭示了宗教学精微幽奥的学科深度,可以说,一部宗教思想史就是为了回答这一问题而书写的。

延伸阅读:和而不同:费孝通“十六字箴言”的中华文化智慧(点击查看原文)

9 《了不起的中华文明》(丛书)

蒙曼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8年6月

图书简介:这是一套系统介绍中华民族文明史上十大类可以称之为“了不起”的内容的儿童图书。包含文学、艺术、神话、政治、习俗、技术等方面,既有儿童应知应会的学问,也有不同地域、不同时期的趣味知识点。

延伸阅读:诗歌竟然成为出口抢手货——为什么唐代成为国际自由贸易坚定的支持者?(点击查看原文)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中华诗歌怎样塑造了中国人共同的文化性格?(点击查看原文)

推荐书目(下)

10 《莫砺锋讲唐诗课》

莫砺锋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2019年6月

图书简介:本书由莫励锋教授百家讲坛“诗歌唐朝”四十堂唐诗课集结而成。这四十堂课,聚焦了从初唐到晚唐的主要著名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韩愈、高适、李商隐;重要名篇诗作:《春江花月夜》《秋兴八首》《燕歌行》《哀江头》《琵琶行》《锦瑟》等。此外,本书并非只为对那个时代的诗人、诗歌作一般性的概论,而是以专题的形式解读由初唐到晚唐诗歌的许多面向。

延伸阅读:唐诗:中国古典诗歌的典范(点击查看原文)

11 《中国人的音乐》

田青 中信出版集团 2022年7月

图书简介:中国音乐究竟有多好、有多美?作为中国人,你真的了解中国人的音乐吗?你知道中国音乐里有多少中国人的伟大创造和赓续千年的品格与智慧吗?这是以中国音乐为脉,穿越时间与空间,饱含深情讲述的“中国故事”,让你从一本讲音乐的书里,读懂中国人五千年的精神气度与民族品格。

延伸阅读:马克龙广州阅琴:《高山流水》的弦外之音(点击查看原文)

12 《中华文化史》

冯天瑜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1年4月

图书简介: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跌宕起伏,绚丽多姿,历久而弥新。本书全景展现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和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上编从地理背景、经济土壤、社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中华文化的生成机制,重理论而又多有丰富史料的佐证;下编勾画了自远古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段内中华文化自发生到一统、多元、隆盛、内省、融合、新生的发展历程,多描述而又不乏精辟议论的概括。

延伸阅读:纪念冯天瑜先生|中华人文的世界影响(上)(点击查看原文)

纪念冯天瑜先生|中华人文的世界影响(下)(点击查看原文)

13 《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王蒙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22年10月

图书简介:本书围绕生死、天地、修身、君子、劝学等十大核心概念,全面解读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从浩如烟海的中华古籍中抽丝剥茧,带领我们发现国人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准则的源头,学习古圣先贤的人生智慧,开启当代生活的全新天地。

延伸阅读:王蒙:天地观是中国文化的重心(上)(点击查看原文)

王蒙:天地观是中国文化的重心(下)(点击查看原文)

14 《万古江河》

许倬云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年3月

图书简介:在世界文明存在与变化的剧烈大潮之中,中国如何自处,如何看待自身的历史与文化?中国从何处来,中国文化从何处来,又要向何处去?许倬云先生交出的一份答卷,也是为今天中国人撰写的历史,为中国文化的成长发展作的一部传记。本书围绕国家体制与时代特色;思想、宗教与文化变迁;农业、手工业与经济网络;民族、文化的融合与互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生活方式与生活资源;民间社会与信仰世界;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转变;对外关系及与他者文明的比较互动等一系列主题展开,讲述着中国文化和中国人多彩鲜活的成长故事。

延伸阅读:许倬云:中国文化何以江河万古?(点击查看原文)

15 《九堂中华文化课》

许倬云 理想国 广西师范大学 出版社 2020年6月

图书简介:本书为许倬云先生在台湾大学历史系“中国文化专题讨论”九堂课和在台大的两次公开演讲的结集。在书中,许倬云先生以较为宏观的“中国文化”为主轴,打破儒释道三家壁垒,贯通中西,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学、历史、宗教和哲学等面向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专题讨论。

16 《叶朗美学讲演录》

叶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1年11月

图书简介:本书收录叶朗先生近年来的文章,共计18篇。内容涵盖四个方面:美学基本理论,主要讨论的美的“意象”说;中国美学之精神,主要从《庄子》《红楼梦》等经典文本出发,探讨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精神,突出中国美学重视“有情之天下”、重视生态等特色;关于艺术教育,主要从大学生的人文教养、文化强国的内涵等方面,突出美育及艺术教育在当前社会中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事美学研究的治学心得,突出强调学问与个体生命的关联,读书与写作应兼顾学术性与趣味性等。

延伸阅读:叶朗:中华文明何以传承数千年从未间断?(点击查看原文)

17 《乡土社会的人类学视野》

彭兆荣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21年3月

图书简介:中国农业人类学的使命是用人类学知识体系,以传统的中华农耕文明为背景,探索乡土社会的内部规律,包括天地人和、宗法社会、土地伦理、小农经济、耕读传家等,特别是在社会转型的今天,配合乡村振兴,寻求中华社稷推展中的文化和历史法则。本书基于对这一概念的理解,在收集梳理古今文献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力图从“乡土社会”“农仪农艺”“城乡多维”“乡村振兴”等方面,以人类学的方法论解释和呈现中国特有的“农之道”。

延伸阅读:进城,返乡?中国人的家园情结为什么这么浓?(点击查看原文)

18 《节日里的中国》(丛书)

萧放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3年4月

图书简介:丛书对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五大传统节日进行专门的探讨和描述。五位民俗学家联袂书写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品读文化与时间交融的独特韵味,从节日的源流与文化内涵讲起,带读者领略节日饮食、节日仪式信仰、节日娱乐等民俗活动,阐释其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在传统节日里,感受中式生活的时间之美。

延伸阅读:礼成人生丨中国人最温暖的时间——新年礼俗与时间更新意识(点击查看原文)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刘佳 康坤全撰文| 刘娴编辑| 郭晖制作 | 胡琪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