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道中华丨聆听民族团结进步故事,守护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①
2023-06-10 13:4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唯一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滋养了和平、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

官微君带你一起“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

 

昭君出塞:团结佳话传千载|总书记

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昭君出塞:团结佳话传千载 01:00

 

西汉时期,匈奴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归附。公元前33年,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王嫱)赐给呼韩邪单于作阏氏(王后),并为纪念此次和亲而改元“竟宁”。“竟”同“境”,“竟宁”取“边境安宁”之意。昭君出塞后,汉朝与匈奴政权维持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和平局面,迎来“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太平盛世。

昭君出塞作为民族团结的象征,烙印在中华儿女的共同记忆里。它以史言明,各民族自古以来就互相依存、休戚与共,也时刻提醒后人要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民族团结大好局面。

 

图片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各民族文化

互鉴融通的精彩篇章|总书记

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精彩篇章 01:05

 

鲜卑族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公元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逐步实现了局部统一。为巩固统治地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缓和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逐步实施汉化改革。到第七位皇帝孝文帝拓跋宏执政时期,改革被推到极致。孝文帝推行的改革,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方面,它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北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粮食产量增多,手工业和商业日趋活跃;另一方面,缓和了此前因长期战乱而导致的民族矛盾,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

 

图片

 

洛阳家家学胡乐: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

例证|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洛阳家家学胡乐: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例证 01:33

 

“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在中唐诗人王建的《凉州行》里,描写了当时“胡汉交融”的景象:凉州一带,过去不识稼穑的胡人“相学如今种禾黍”;而东都洛阳的人家,研习胡乐成为一种风尚。胡乐,是我国古代中原对北方、东北、西北民族音乐舞蹈的称呼,尤其是指来自西域一带的乐舞。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后,来自西域的胡乐就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原,悠扬婉转的横笛,以及“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的箜篌,都成为中原常见的乐器。汉代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中就写到,女主人公刘兰芝“十五弹箜篌”。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到了隋唐时期,从宫廷到民间俨然掀起了一股崇尚西域乐舞的浪潮。在隋炀帝所定“九部乐”中,“西凉乐”“龟兹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等均来自西域,《新唐书》记载唐代宫廷乐工分四部,其中就有“龟兹部”“胡部”。可见,西域音乐在隋唐音乐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图片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爱党爱国故事代代传|

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库尔班大叔上北京:爱党爱国故事代代传 01:32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的团结广场上,矗立着一座巨大的雕像:毛泽东主席亲切地与一位维吾尔族老人握手,眼中满是慈祥与厚爱。走进和田的老乡家,几乎家家都可以看到毛主席与这位老人握手的图片。老人名叫库尔班·吐鲁木,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库尔班大叔”。1958年6月28日,是这位历经坎坷的老人最幸福的一天。库尔班·吐鲁木来到中南海,受到毛主席的接见。1959年7月,库尔班·吐鲁木以76岁高龄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当时新疆入党时年龄最大的党员。1959年10月,他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大典,第二次见到毛主席。库尔班大叔“骑着毛驴上北京”的故事,在神州大地传为佳话。在库尔班大叔的家乡于田县,库尔班·吐鲁木纪念馆作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要接待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参观学习。库尔班大叔的感人事迹还被创作成电影、歌舞剧、绘画和雕塑等作品,鼓舞着中华各族儿女爱党爱国、团结奋斗。

 

图片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中华民族强大

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显|

总书记讲过的民族团结进步故事

 

土尔扈特万里东归: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彰显 00:46

 

在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柄特殊的蒙古族腰刀,刀鞘上缀着一块白色皮条,用汉、满、蒙古三种文字写着“渥巴锡进”。这柄珍贵的腰刀见证了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心向祖国、万里东归的壮举。回归祖国后,土尔扈特部众主要生活在新疆、内蒙古、青海一带。他们和当地各族人民一起内勤耕牧,外御强敌,为开发和稳定我国西北边疆、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

 

图片

 

破解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密码

探寻中华民族自信屹立的思想根脉

挖掘中国道路创新发展的文化底蕴

……

 

诵经典文章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期带你继续品 “读”道中华~

 

推荐阅读

诵道中华丨华夏古城——历史遗留的明珠 诵道中华丨那些揭开历史密码的文明遗址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统稿|蒋处宁 谭茗月

 

音频|曲思亚

 

图片|道中华

 

封面|王 田

 

排版|李卓依 王瀚晨

 

责编|马 

 

审核|贺露露 李红亮 马丹妮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