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道中华丨器以藏礼,物以载道
2023-09-26 18:2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中华民族创造了人类历史上

唯一至今未曾中断的灿烂文明——中华文明

中华文明滋养了和平、开放、包容的中华民族

官微君带你一起“道中华之美,美中华之道”!

 

 

被李相夷舍弃的荷包,盛放了怎样的情长?

 

用一件物品传达心意,是人类社会约定俗成的习惯和行为。在古代,荷包除了表征身份、寓意吉祥外,最大的功用便是表达情爱与相思,是有情之人的定情信物。这件文物全称为“元代团窠滴水纹织金锦褡裢荷包”,上世纪末出土于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元代墓葬遗址。包型为长方形,以织金锦为面料,夹层,绢里,表面以深色丝线起花,上有如意云头纹、滴珠窠纹等,上下残留布系带,精致实用。荷包属褡裢样式,褡裢即一个方形布袋,中间开口,两头各有一袋,可搭在人肩头或牲口背上,后逐渐从承装大件物品演变为装饰性小型褡裢荷包。一方小小的荷包,既能盛放古今贯通的儿女情长,也能承载中华悠悠千年大历史观下的文化融合属性。“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荷包所传递的相思之情,在中华文化传承千年的历程中被打上深深烙印,成为国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尽管荷包不再是今人传递爱意的必备之物,但这份文化记忆凭借着文物的无声讲述,将亘古不变,代代相传。

 

 

  图片

这顶清代镶宝石金饰“江达”帽官属几品?

 

中国有很多关于帽子的成语,冠冕堂皇、怒发冲冠、沐猴而冠、张冠李戴……比赛中有夺冠和卫冕,官场上有乌纱帽,帽子扮演着重要的社会角色。有没有帽子,有什么帽子,决定了社会层级。喜欢看古装剧的朋友,肯定对官帽不陌生,它象征着官员的“功名”和“前程”。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珍藏的清代镶宝石金饰“江达”帽,高12.5厘米,直径33厘米,丝、金、绿松石质。它是清代西藏地方政府官员的官帽,是20世纪50年代初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献给中央领导人的珍贵礼品。

 

  图片

 

听,这是口弦在说话__________

 

口弦被誉为人类“初音”,将它放在两唇间,利用口中的气流使颤音发生变化、产生共鸣,便有了曲调。口弦虽然小巧别致,但表现力极强。每当它的声音响起,仿佛鸟儿在林中呼唤,山涧流水潺潺。口弦古称“簧”,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间乐器,也是一种流传较广的世界性民族乐器。我国至今有30多个民族还在使用这种乐器,所用名称达50余种。在亚洲、欧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一些国家,也都有人演奏口弦以作娱乐,不少年轻人还用这一古老的袖珍乐器来演奏流行音乐。

 

  图片

来看看“海螺”变“法螺”背后的故事

 

这件藏于民族文化宫博物馆的清代嵌宝石铜鎏金法螺,其螺体为一种法螺科大法螺属的海洋软体动物,壳质坚实,呈纺锤形,壳表面有结节突起,多有褶皱。法螺沿边、吹嘴包鎏金铜片,吹嘴铜片呈圆筒形。铜片上嵌各色宝石、刻龙纹、花叶、卷草纹等,采用鎏金、镶嵌、刻花等制作工艺。但是四川并不出产这些原料,而且铜片上的纹饰在其他地区的装饰中也比较常见,这都反映出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影响。

 

  图片

文物TalkShow|3000多年前的“青铜史书”史墙盘中记录着什么秘密?

 

在青铜器上铸造铭文的传统起于商。当周人接过青铜文化的接力棒时,他们把这个风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学者们认为3000多年前人们在青铜上刻写文字的热情,来源于商周青铜器作为祭天礼器的身份——通过祭祀的仪式,青铜上的信息得以隐秘地传递给祖先和神灵。这样,我们就常在西周青铜器上,可读到笔力浑厚,首尾出锋,波磔转折的铭文,它们所提供的信息,让西周这部宏大浩瀚的历史巨著,在某些细部变得清晰可触。

 

  图片

 

 

破解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历史密码

探寻中华民族自信屹立的思想根脉

挖掘中国道路创新发展的文化底蕴……

 

诵经典文章

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下期带你继续品 “读”道中华~

 

 

出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统稿|何林蓓 胡 可
音频|沈丽君
图片|道中华
排版|王瀚晨
责编|马 宁
审核|贺露露 李红亮 马丹妮

作者:

中央民族大学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