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大胃王,你能知道几个?
虽然“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很有名,但还真没跟“吃得多”挂上过钩。
原来这背后,还有一段悲凉的故事。
辛弃疾的这句诗我们都知道,他本来是在共情老廉颇那种壮志难酬的无奈。
但有时候,我们就是忍不住想,能让辛弃疾惦记他的饭量,廉颇又有多能吃呢?
这个故事说来有点悲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公元前245年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去了,赵国的新王即位后,又想起了廉颇,当时,他已经年纪不小了。赵王派使者去看他,看看他身体如何,类似现在任用干部前的考察。廉颇见到使者后,不但一餐吃了“饭斗米,肉十斤”,而且还“被甲上马”,显示自己仍老当益壮。
可这使者被廉颇的仇敌收买了,他回去后向赵王撒谎,说廉颇将军虽然年纪大了,还是很能吃的,只不过一会儿工夫,去了三趟厕所。赵王就信以为真,心想,老上厕所,看来身体不行了,就没有再重用他。
如果史书记载的时间没错的话,那时候,廉颇已经82了,一顿还能吃一斗米加十斤肉,真是不折不扣的“大胃王”了。
三国时,曹操的大将典韦也很能吃,《三国志》里说他每餐能吃别人的两倍,需要好几个人伺候,才能供得上他吃喝的速度。
廉颇、典韦这样的武将每天习武,能吃,比较容易理解,历史上,也有不少文臣特别能吃。
宋朝有个叫张齐贤的宰相,他一顿吃“数斤”羊肉。
这位宰相年少时家里穷,从来吃不饱。只有村里人施舍斋饭,随他想吃多少吃多少,才能吃饱一顿。
有一次,他吃过人家的斋饭还没吃饱,看到屋子外面挂了张牛皮,把牛皮拿来煮熟之后,吃的一干二净,才饱了。
他还有一个故事。当时,他还没做官,穷得叮当响。有一次,有一伙强盗在旅店里面吃霸王餐,把其他人都吓跑了。只有张齐贤走过去,跟强盗们说,“我穷人一个,想和各位一起吃个酒足饭饱,可以吗?” 强盗说,“你一个秀才都不嫌弃我们是粗人,有什么不可以的。”就给他让座。
张齐贤也不客气,坐下拿个大碗倒酒就喝,拿个肘子掰开就吃,吃得像虎狼一样。
把强盗都看蒙了,这个人不拘小节,是个当宰相的料,要赶紧巴结他才好。于是,强盗们纷纷提前行贿,送上值钱的东西。张齐贤都一一收下了,满载而归。
南宋宋孝宗时,也有个特别能吃的宰相叫赵温叔,一顿饭可以食“笼炊百枚”,说他一顿饭能吃一百个炊饼。他有个下属也很能吃,有一次,赵温叔请这个下属吃饭,看谁吃的多。
两人“各饮酒三斗”,宋代的一斗大概能装现在的十二斤,三斗酒折合三十多斤,真是海量了。吃完喝完,赵温叔饱了,那位下属居然又喝了十几斤酒!于是,这轮大胃王争霸赛,这位下属完胜!
纪晓岚“大胃王”的故事也不少,说他谈笑风生间,三斤火腿灰飞烟灭。
甚至有的野史笔记里说他压根儿不吃粮食,只吃肉,还身体倍儿棒。
话说回来,美食虽重要,但任何时候,健康才是第一,吃多少,一定要量力而行。
《好竹连山觉笋香》
作者 刘菲
北京日报出版社
编辑:半糖馥芮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