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山东港口滨州港3万吨级散杂货码头泊位减载靠泊能力获山东省交通运输厅批复,标志着滨州港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在限定条件下靠泊等级由3万吨级提升至7万吨级。作为渤海湾港首个具备7万吨级船舶靠泊能力的泊位,对推动港口大跨步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滨州港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于2015年通航运营,自山东省港口一体化改革发展以来,滨州港明确自身定位,深入贯彻“强基固本,全面提升”要求,紧紧围绕融合发展,创新“三船组合”“船舶提前上下航道”“套泊热接”等举措;加强与青岛港、烟台港等兄弟港口的业务协同;携手航运板块实现资源共享;与佳达船务等大型船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实现了业务的全面提升与吞吐量的跨越式增长。2021年预计完成吞吐量860万吨,泊位利用率超70%,百米岸线年度吞吐量达到200万吨以上。
但口岸开放以来,泊位吞吐能力趋于饱和以及无法满足大型外贸船舶到港接卸的问题日益凸显。为缓解大型外贸船舶到港的需要与码头靠泊能力不足的矛盾,进一步提高现有码头使用率,滨州港生产运营部骨干组成减载靠泊攻坚小组盯上、靠上,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收集梳理行政法规和前期资料,对标学习兄弟港口成熟经验,征求当地海事、引航站、交通局等主管部门意见,编制了码头减载靠泊能力论证报告,对码头主体结构、码头靠泊设施、航道及通航条件、安全装卸工艺等进行论证。
11月26日,在济南一次性通过了省交通厅组织的靠泊等级论证专家审查会,会后按照专家意见及时对报告内容和相关材料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滨州港两个3万吨级散杂货泊位在限定条件下,减载靠泊7万吨级船舶的论证工作最终获批。
此次靠泊能力提升的成功获批,可使滨州港在市场开发和生产组织方面具备更大的调整空间,对提升滨州港对外开放能力,优化对外开放格局提供强力支撑,进一步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四港联动”发展战略,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