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山东公布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名单,有哪些山东“非遗好品”值得入手,这份加购清单请收下——周村烧饼。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村烧饼
源于汉代,成于晚清
因产于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而得名
周村烧饼的香脆
只消吃过一次
就一定会深深印在你的记忆中
一片正宗的周村烧饼拥有
“酥、香、薄、脆”四大特点
外形圆而色黄
正面贴满芝麻,背面酥孔罗列
薄似杨叶
拿起一叠,有唰唰响声
如风中之白杨
吃起来,入口一嚼即碎
香满口腹,酥脆异常
且久嚼不腻
俗称“山东瓜拉叶子烧饼”
这样的小吃
老少咸宜
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无穷
德州扒鸡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德州扒鸡造型独特
犹如“鸭浮水面、口衔羽翎”
远远望去,似静似动
实乃一艺术作品
全鸡完整,色泽金黄
黄中透红,色香宜人
采用经年循环老汤
辅以十六味药食同源香辛料调和香气
清香不腻、药食功能兼具
是高蛋白低脂肪的传统美食
具有肉质鲜嫩,清淡爽口
脯肉形若银丝,柔而不韧,骨节香酥
热中一抖,骨肉分离的特点
作为天下第一鸡
它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提起山东德州
大家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德州扒鸡
而每一个途经德州的人
必然会买上一只扒鸡带回家中全家分享
或馈赠亲友
龙口粉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明末清初
招远人创造了绿豆做粉丝的新技艺
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每年春秋两季,是制作粉丝的好时机
精挑细选的绿豆,粒粒饱满圆润
放入容器加温浸泡
20多个小时后
清洗原料,磨浆过滤
提取出淀粉制成粉团
半干的粉团研成粉末
兑水和糊调成粉水芡
漏粉是很关键的一步
铁锅盛满清水
锅上方吊一只钻满小孔的漏瓢
水微微沸腾后
均匀而有节奏地轻轻拍打芡子
粉丝便徐徐流到沸腾的水中
捞出放入冷水
冷却后将粉丝拉长一米左右后掐断
再次浸泡后的粉丝挂在粉架上
自然晾透
从一颗颗绿豆到一缕缕粉丝
需要经过90多道工序
成型后的龙口粉丝丝条匀细,纯净光亮
整齐柔韧,洁白透明
烹调时入水即软,久煮不碎
清嫩适口,爽滑耐嚼
东阿阿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千多年前
聊城东阿县开始生产阿胶
明代中后期
达到“妇孺皆通熬胶”的鼎盛时期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工序复杂
包括整皮、化皮、熬汁等五十多道工序
全为手工操作
尤以熬胶、晾胶最为复杂
其间挂珠、砸油、吊猴等环节最显功力
东阿阿胶自古以来
就被誉为“补血圣药”“滋补国宝”
拥有极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网络图
一口阿胶井
蕴涵着阿胶的点点滴滴
一代代东阿人
守护了数千年技艺
福牌阿胶、宏济堂阿胶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牌阿胶
1783年,道光帝钦赐圣旨
是福牌阿胶自古以来重德重行、
造福人类健康的历史见证
1856年,咸丰皇帝御笔赐“福”
成为独家使用商标,铸就百年皇家品牌
福牌阿胶实现了两千多年
阿胶文化、技艺、配方的大集成
独家继承逐辈流传的传统熬胶技艺
1996年,东阿镇被国家命名为全国唯一的“中国阿胶之乡”
宏济堂阿胶
宏济堂阿胶
由宏济堂创始人、北京同仁堂少东乐镜宇(电视剧《大宅门》白景琦的原型)创制
迄今已有一百年历史
乐镜宇独创的“九昼夜精提精炼法”
用工艺熬制阿胶,以达到阿胶之上乘
组图来源|宏济堂制药
宏济堂的“九天贡胶”
改良自贡给皇室家族用的“九朝贡胶”
经过九天九夜的精提精炼
所熬制出的阿胶
“色如琥珀、味道清甜、
甜脆可口、疗效更佳”
葡萄软月月饼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济南,有一种月饼
保持着经年不变的口味和传统
一直长盛不衰
这就是葡萄软月
清朝同治年间(1862年)
老济南泉水绕城
一户姓秦的人家做着糕点生意
他家生产的“葡萄饼”被人们赞为
“吃一口而留余香数日”
葡萄软月需要8道工序全手工制作
口感重在酥软
所以和广式月饼相比
其馅料和面皮都是软得可以淌出来
还热着的月饼出炉
咬一口,酥软香滑
柔弱无骨,满口芬芳
即墨老酒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即墨老酒有着四千年的悠久历史
其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工艺、优秀的品质
均在中国黄酒行业独树一帜
成为中国黄酒的北方代表
堪称历史名酿、中华瑰宝
即墨老酒是以优质黍米为原料
陈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
配以崂山山脉麦饭石泉水
传承并严格遵循“古遗六法”传统酿造工艺
经自然发酵而成的原汁酒
传统焦香型即墨老酒
具有红褐透明、微苦焦香、
后味深长、盈盅不溢的典型风格
更有清爽型新品:清逸美
米香馥郁,清爽幽雅
入口有水果香之风格
适宜四季常温饮用
夏季冰镇饮用口感更佳
隆盛蛋糕、蜜三刀、方酥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起青州隆盛糕点
在潍坊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隆盛糕点是典型清真特色的传统糕点
其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可追溯到
明代衡王府贡品糕点坊
脱氏先祖为明朝衡王府贡品糕点师
清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
青州脱仕元创办隆盛号
由于脱仕元的糕点制作技艺精湛、
选料讲究,做出的糕点口味独到
深受顾客喜爱
经过六代人的传承
形成了隆盛糕点的独特技艺和配方
具有选料考究、制作精细、
香甜可口、百吃不厌的特点
隆盛的蛋糕,百年传统工艺
严选鸡蛋和面粉
口感湿润细腻,质地香软
作为下午茶点配茶和咖啡都很合适
最受欢迎的,当属蜜三刀
青州人更习惯称其为“蜜食”
一口咬开,浓郁的芝麻香气
与甜甜的夹心一起吃下
组图来源|印象商城一潍坊礼物
方酥选用优质白砂糖
小麦粉,花生油,芝麻仁
严格按祖传配方和工艺精工细作而成
外观金黄,口感酥脆,芝麻香味浓郁
崔字牌小磨香油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崔字小磨香油
浓缩了六百年的时光于味道
600年前
崔氏先祖崔泽世迁居至山东潍县
崔字香油用小石磨磨制芝麻
水代法取油
健康的香油生产工艺
这就是崔字小磨香油的发源
崔字小磨香油传统技艺代代相传至今
已经整整传承了二十代
清朝乾隆年间
时任潍县知县的郑板桥
曾闻香赋诗一首:
“十里郊野满城香,举目远眺圩水长。
神工鬼磨五百载,正宗芳味崔家庄。”
玉堂酱菜、腐乳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玉堂酱菜是用新鲜蔬菜
酿制而成的食品
酱菜的主料是
新鲜蔬菜、玉堂特制甜面酱
天然酱渍各种蔬菜
腌渍8个月后使用
这样去掉了菜的异味、颜色
腌制好的酱菜
光泽鲜艳、甜而不腻
咸而不浊、脆硬适口
形成了独特的酿制风味
玉堂腐乳选料精良,传统配方精工细作
生产周期长,工序复杂
保留豆腐原有口感
外观鲜亮,内部金黄自然
入口即化、甜而不咸、香味醇厚
泰山桃木王桃木雕刻工艺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描绘了令人向往的肥城春景图
然而春景有谢
桃木雕刻却可以将美景
长久驻留于人们心间
经过熏、蒸、煮等数十道工序
最后雕刻出来的桃木工艺品
不开裂、不变形、不虫蛀
一件件桃木工艺品绽放光彩
纸皮包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皮薄如蝉翼”的纸皮包子
起源于明集镇高家村
曾上过清朝宫廷的“千叟宴”
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纸包子用长山细毛山药
以其汁液加上蛋清和盐和面
这样擀出来的皮柔韧、通透而有弹性
选用无矾的水晶粉条做馅
使得包子蓬松饱满
晶莹剔透,口感活跃
鲁味斋扒蹄、扒肘子
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鲁味斋始创于1927年
以烧制扒鸡扒蹄而闻名济南
鲁味斋五香脱骨扒蹄
选材考究
油炸与酱卤相结合
文火慢炖
色泽细腻而红润
肉烂脱骨而皮整
那诱人的酱红琥珀色猪蹄
香糯软烂
让人一口就停不下来
鲁味斋的酱香扒肘是无骨的
用绳子箍着
轻轻一闻就能闻到淡淡的草药香
一刀切开,肥瘦分明
入口酥烂,外皮Q弹
肉质鲜香,软糯爽口
肥而不腻,肉香四溢
超意兴老济南把子肉
济南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把子肉是济南名菜,历史悠久
据说有上千年历史
古时候祭祀后
会把祭祀用的肉切成长方块分给人们
因为这种肉在分割时
要扎上青浦草或马蔺草
似“扎把”样式,故称“把子肉”
把子肉用麻绳捆在一起
讲究用酱油来烹调,不放盐,不加糖
在只有酱油八角的高筒瓦罐中炖熟
火候足到,一起封
香气四溢,入口酥软
肥而不腻,回味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