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伏羲智库公众号,发送“2022报告”,即可获得《中国数字平台开放性指数研究报告(2022)》电子版
数字平台退出开放性大幅提升
近日,清华大学互联网治理研究中心和伏羲智库数字发展研究中心的联合研究团队发现,截至2022年2月,20个数字平台的退出开放性指数整体较2021年6月有大幅提升。去年6月,研究团队发布《中国数字平台开放性指数研究报告(2021)》,从接入、交易、退出、转移四个维度对主流数字平台的开放性指数进行测度。
新的发现:个性化注销
在数字平台开放性指数(DPOI)中,主要将“退出附加条款”和“退出通道复杂性”作为衡量数字平台退出开放性的关键性指标。前者涉及注销所需要的条件,后者则包括注销操作的跳转次数和方式等。
研究团队在最新的跟踪研究中发现,部分数字平台的退出路径变得更清晰、退出便捷度变得更高,例如抖音App主页面经过4次跳转即可完成退出(此前需要8次),新浪微博也提供了明确的退出路径。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团队还发现个别数字平台提供了个性化注销功能,用户可以根据自主意愿选择性注销平台上的具体业务,而不用注销整个账号。
例如,滴滴出行提供了多达20种个性化注销,可以对打车、顺风车、贷款、理财、保险、加油等业务进行单独注销,注销后与该服务相关的所有数据和信息将会被清空且无法找回,整个流程较为快速和便捷。
完善退出机制势在必行
用户账号涉及其在数字空间中的身份安全。因此,2019年1月正式实施的《电子商务法》对于相关数字平台为用户提供便利的注销路径和方式提出明确要求。该法第24条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明示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的方式、程序,不得对用户信息查询、更正、删除以及用户注销设置不合理条件……用户注销的,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立即删除该用户的信息”。国家标准《信息安全技术个人信息安全规范》中也提出,个人信息主体注销账户,个人信息控制者在注销过程中不应设置不合理的条件或提出额外要求增加个人信息主体义务。
2021年12月,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50款App账号注销及自动化推荐退订测评报告》显示,测评的50款App中,仍有40%在注销方面存在明显问题,包括未注明注销条件、注销条件设置不合理、注销流程设置不合理、经人工审核方可注销、无法通过App直接注销等。因此,在本次最新的研究中,虽然20个数字平台的退出开放性指数整体上有大的提升,但均值并未超过60分(百分制)。
用户退出新模式——“个性化注销”
近年来,随着企业经营业务不断拓展,相关服务进一步升级,不少数字平台的功能在不断增加,这逐渐成为一种常态。以移动互联网App为例,网约车类App中可以提供金融理财服务,即时通信类App中可以提供交通出行服务,新闻资讯类App中提供在线影音服务等。用户是否有权利自主选择只使用App中最“原始”的功能呢?国家网信办秘书局、工信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曾于2021年3月联合发布《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其中对39类的“基本功能服务”以及实现这些基本功能所需“必要个人信息”进行定义。《规定》明确要求,App不得因为用户不同意提供非必要个人信息,而拒绝用户使用其基本功能服务。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很多App或平台在注册时都是“一揽子”确认,往往不同意隐私政策就无法使用App,具体的合规技术方案一直处于探索之中。
从事后退出的角度,相较于数字平台目前普遍提供的“注销整个账号”模式,“个性化注销”为用户的退出机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个性化注销”将提升用户在使用数字化服务功能时的控制感,进一步增强用户对个人信息的处理决定权。同时,该模式也有利于避免数字平台因部分功能对用户的消极影响而导致的客户流失情况。无论对用户还是平台来说,都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要求“个人撤回同意,个人信息处理者应当主动删除个人信息”,个性化注销后删除相应的信息,也意味着个人同意的部分撤回在技术上得以实现。
“个性化注销”作为一种新的、灵活的退出机制,目前还并未普及,但这代表了数字平台在提升开放性、尊重用户个人信息权利方面的积极探索。从整体上看,目前数字平台的退出开放性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个性化注销”是一种方案,它不是唯一的“解药”,但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