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始终贯彻“八个相统一”,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持续发挥好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的关键作用。
学校积极利用学校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优势,赋能思政课教学。自2009年开始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发了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新媒体教学软件“情商加油站”,2016年建成“VR重走长征路”教学平台。2020年“重走长征路——理想信念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被评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疫情期间,该课程向社会开放使用,课程实验浏览量达到35290多人次。学校在2021年获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全国仅2家)。
学生VR上课
2021年,在建党百年之际建成全国首个沉浸式虚拟仿真思政课体验教学中心,该中心运用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全息显示等技术,打造了集交互性、沉浸性、时代性和趣味性于一体教学环境,可以中班教学开展VR思政教学体验,为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有效支撑,并为课程思政、学生党史学习、校史学习,以及新文科等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仿真为特色、以体验为源泉、以认同为旨归的理念,设立了“知、情、意、信、行”课堂,创新了思政课授课生态和人才培养方式。将沉浸式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可以实现本硕博思政课全覆盖,从而推动VR思政真正走入课堂,成为提升思政课教学的有力手段。通过这样的一些创新探索把课讲“活”,推动新时代思政课入耳入脑入心。
沉浸长廊
利用该中心,学校已经完成一批基于AR/VR/MR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包括《觉醒年代》《中国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脱贫攻坚》《VR共产党宣言》等虚仿课程,开展沉浸式体验教学,“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先后在中心进行实体授课,推动讨论式、小班化课堂教学,学生反响热烈,提升了课程教学效果。近年来,学校接待了百余所院校机构来校交流学习,并先后向40多所高校进行了推广应用。此外,应用VR教辅软件先后为教育部高校中层干部专题研修班、北京市教工委高校思政课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北理工对口扶贫的方山县中小学副校长高级研修班等开展党史教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都对学校的相关实践予以了专题报道。目前,学校已出版专著《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表教研论文20余篇,进一步推动了思政智慧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化总结。
智慧教育 赢领未来—思政课VR沉浸式体验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
除了技术革新,学校还积极探索思政课授课形式创新。按照中央和上级单位要求,在“四史”选择性必修课中开设“中共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课程。打造高水平“思政公开课”,统筹“八支队伍”上讲台。校党委书记赵长禄每年为新生讲授“思政第一课”;邀请延安儿女进“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进行延安精神和爱国主义专题授课11次。举办2期示范教学公开课,共同观摩学习同一堂课;举行“智慧教育 赢领未来—思政课 VR 沉浸式体验教学现场观摩研讨会”。
教学基本功比赛指导
VR 沉浸式体验教学深受学生喜爱。除此之外,学校还多种方式精心谋划拉进课程与学生距离。以问卷形式进行学情调查,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课程教学;加强师生课下互动,设立教师开放日,邀请学生参与教研室集体备课,近距离了解学生真实诉求,拉进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提升思政课吸引力和实效性。同时,深入了解不同学段学生学习思政课情况,与理工附中、理工附属实验学校开展“大中小一体化”交流活动,了解其他学段思政课学习内容,实现思政课教学的螺旋式上升。
活力奋进马院人
(文/本报记者 王小艾;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