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八中学:阅读提升素养 打通学习链条
2022-10-15 14:5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一直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和阅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广泛阅读和兴趣阅读的过程中,体会书籍与情感碰撞、书籍与思想融合的魅力和意义之所在。目前,学校已经形成教师、学生和家长读书互助、读书共享的阅读机制和阅读氛围。

2021年,丰台区“义务教育品质提升工程”全面实施,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借此契机,开展了名著阅读专题指导,请专家学者领读;开展高品质阅读主题活动,演讲比赛、诗词名著争霸赛,学生广泛参与;“私人订制”,邀请专家为不同年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阅读指导……通过一系列举措,提升了全体学生的阅读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阅读效率,促进了学生读写深度融合,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文学素养、文化素养,助推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快速提升。

“阅读改变人生。十八中教育集团历来重视阅读,建立了完善的引导师生阅读的机制,墙壁、楼道、教室、图书馆,利用好校园里每一个角落,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真的让师生爱上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北京十八中教育集团校长管杰说。

演讲比赛现场
诗词名著争霸赛现场
名著讲座现场

开展名著阅读专题指导

学校邀请多位语文教学专家为学生进行名著专题讲解,通过设立鲜明的主题,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名著的价值,实现“读名著、悟名著、用名著”的目标。针对每本名著,设立两类主题阅读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带领学生重新梳理名著,建构阅读框架,锤炼阅读品质。第一类以阅读策略为核心,聚焦名著关键内容,进行文本解读、文学解析;第二类请专家带领学生梳理考点相关内容,并给予解答指导。

在名著阅读系列讲座中,各位专家在全面呈现名著核心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统编教材必读名著的各自特点,详细介绍名著高效阅读方法,以圈点批注、专题探究、思维导图、情节勾连等形式,帮助学生从整本书阅读的角度掌握故事情节、理解人物形象、探明写作手法、洞悉思想内涵,从而促进学生从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学生在专家系统指导下,对名著应考技巧的把控能力也有相应提高。

开展丰富的阅读主题活动

为形成书香校园的文化氛围,提升学生阅读参与热情,学校陆续开展征文评比、演讲比赛、诗词名著争霸赛、文学艺术节等和阅读相关的主题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输出表达平台,综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初一初二年级学生们全员参与征文比赛,写出自己阅读名著的感悟,与自己的成长建立关联。通过征文比赛,学生的阅读成果得到进一步固化和优化,从而实现了从“走近名著”到“走进名著”再到“走尽名著”的逐级递升。每个年级择优遴选出30至40篇优秀学生作品,统一排版设计,形成优秀作品集。在征文比赛的基础上,每班推荐两位同学参与年级演讲比赛,交流名著阅读心得感受,激发全体学生的思想与情感共鸣。

诗词名著争霸赛则以班级为参赛方阵,同学们通力合作展现自己诗词和名著的阅读成果。这项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体学生“用诗词浸润人生,用诗词沉淀思想”的意识,以及“向经典致敬,向文明礼赞”的热情。

学校每年5月中旬举办年度“书香满校园”校园文学艺术节。活动内容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展演、戏剧作品展演、主题演讲展示、书法作品展览、“思·辨”辩论赛、校园文学系列讲座、文学创作比赛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进一步加深对文学的热爱,提升文学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营造浓厚的文学氛围,打造学校特色品牌活动。

开展写作专项指导

学校每学期分别开展10场记叙文、议论文写作专题讲座,邀请专家为不同年级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指导。在记叙文写作方面,主要提升学生在选材、立意、构思、表达等方面的创新能力。在议论文写作方面,初一年级注重议论文写作的基础打造,初二年级注重议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指导,初三年级注重议论文写作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发挥,最终达成我校学生议论文写作逐级提升的目标。议论文专题指导从写作思维的角度出发,按照“读文章-悟哲理-知要领-试牛刀”等环节,展开对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反复提升,力求达到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辩证思维分析问题、论证观点、阐述道理的目的。

学校还加强了对学生想象作文的指导力度,让学生从想象的合理性、内容的完整性、表达的丰富性、立意的现实性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一年来,学校学生在《北京日报》《现代教育报》《语文报》《考试与作文》等报刊发表文章30多篇。

开展丰富的社团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需求,开设了戏剧、朗诵、《史记》研究等社团。

我们邀请戏剧专业指导教师入校,为社团学生开展戏剧指导,从声台行表等方面,指导学生通过丰富的表演形式呈现作品和抒发情感,利用服装、道具、场景,展示学生戏剧表演成果。

朗诵表演社团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专业老师从吐字归音、气息调控、节奏变化、台风展示等方面进行具体指导。

《史记》具有较高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对培育中学生核心素养具有丰富的意义。社团学生围绕“家国情怀”“义薄云天”“面对现实的智慧”“决胜疆场的艺术”“英雄悲歌”等五大人文主题展开学习与探究。重点理解《史记》语言的典范性、手法的丰富性和思想的深刻性,为进入高中学习高难度内容奠定扎实的基础。

“故宫文化”课程建设

故宫是在明清两代皇宫及其收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性博物馆,是中国最大的古代文化艺术博物馆,是皇家文化、建筑文化、礼仪文化的杰出代表和深度融合。

为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化对故宫文化的探索,感受古代建筑精湛的工艺水平和完美的工匠精神,学校在研学旅行的背景下,开发出优质的研学实践课程。课程将课堂内外、学校内外、课程内外相结合,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运用领域,以项目学习、跨学科学习为主,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制定具体的学习任务单,让学生研有目的,学有方向,感有参照,悟有深度。

学生们通过对博物馆展品内涵的深度挖掘,理解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由此对古老文明和智慧产生自豪之感,从而实现在研学课程中增长学识和探索的目的,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培养家国情怀和正确的世界观。

实现三提升三转变三促进

总体来说,学校阅读素养提升项目实现了“三个提升”:创设阅读氛围,提升学校文化水平;拓宽阅读途径,提升阅读参与程度;创新阅读活动,提升全员阅读能力。达成“三个转变”:转变教学模式,科学制定教学设计方案;转变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学生阅读效率;转变阅读态度,整体提高学生阅读素养。保证“三个促进”:让阅读成为习惯,促进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加强写作过程指导,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读写深度融合。

下一步,学校将进一步强化阅读专家指导力度,提升学生的参与热情,形成“阅读-指导-探究-反思”的学习链条。进一步强化对学生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让学生从丰富的阅读实践活动中感受阅读的魅力,从而养成自我阅读的良好习惯。

学校还会积极发挥阅读素养提升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丰富活动的形式,拓宽活动的层面,聚集活动的效益,从阅读素养向语文素养过渡,从语文素养向文化素养迈进。

阅读素养提升项目受到学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初二(7)班甄子若同学说:“一个学期我有两篇文章公开发表,这都归功于阅读素养提升项目对我的牵引和助推。在名著阅读课上,我们品读了名著,了解了名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在议论文写作课上,懂得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技巧;在朗诵社团活动中,体会到语言魅力之所在;在校园文学艺术节上,感受到文学的价值和魅力。”

“此项目是针对开展高品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目的而策划的,主要是通过提升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三个方面,来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学校初中语文教研组长孙璧君老师如是说。

文/孙衍明(北京市第十八中学初中教学主任)

图:学校提供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