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实验小学福源分校(以下简称福源分校)是一所有着悠久历史和浓厚办学文化的“年轻”学校。说其历史悠久,是因为它拥有72年办学历史,分两址办学,现有教学班24个,教师56人,其中党员33人,市区级骨干15人次,曾被评为朝阳区素质教育示范校、北京市文化建设示范校,获得全国学校文化建设金奖、北京市文明校园等荣誉;说其年轻,是在两年前,它成为朝阳区“理想教育文化”实践研究课题校之一,在理想教育文化价值观、方法论、认知策略的引导下,学校各方面工作焕发出青春和活力,呈现出蓬勃的精神面貌。
幸福源于:文化引领 唤醒自觉
文化是什么?作家梁晓声用四句话表达他对文化的理解: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须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在学校这个教育大本营里,文化又意味着什么?“尊重、民主、责任、科学”,这是“理想教育文化”所倡导的价值观,致力于“以最佳公民培育准最佳公民”。
随着“理想教育文化”课题研究的深入,福源分校校长洪德育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文化价值追求是推动学校变革和师生发展的有效力量,应该融入师生的思想层面,体现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具体的行为中,让每一个福源师生浸润于内心并外化为行动。
在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制订过程中,干部教师反复参与讨论、建言献策,十几次修改凝聚了全体教师的共识,汇聚出大家对学校发展的期望,切实发挥了文化的凝魂聚力作用,唤醒教师的内心自觉。
“这里走出幸福的人”,是福源分校秉承多年的办学目标。为了丰富校训的意蕴,发挥其驱动作用,曾经的校训“求和、求新、求美”已进阶为“求和、悦新、向美”。学生成长目标是“做爱、美、礼、智、健、诚的幸福宝贝”,具体体现在崇德明礼、乐于学习、身心健康、家国情怀四个方面,对应为幸福贝贝、幸福笑笑、幸福欣欣、幸福思思四种可爱的卡通形象。
教师队伍建设目标为“博爱、务实、优雅”,努力让教师工作如意有成就,让团队氛围和谐有进取,让教师职业优雅有尊严。学校实行“教师执行校长制”,每周邀请执行校长参与行政校务会,共商共议;每学期组织召开各级主管、教代会代表参加的“聚焦问题、共谋发展”研讨会,广开言路;每学年,年级组、教研组都要开展和谐团队评比,对话交流;“感动福源”月度人物、年度人物评选,既尊重了教师个体成长,又将责任意识根植于教师内心。
学校不断规范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去年,学校先后制定了《干部议事制度》《干部学习制度》《干部联系年级制度》《课程中心职责》等。新成立的课程中心由校长掌舵、教学主任牵头,教研组长作为学科负责人,带领各组教师以课题研究撬动课堂变革。此外,还建立了干部联系年级组制度,不仅规范了日常教育教学的管理,实现了管理的扁平化,而且畅通了对话的渠道,拓宽了沟通的空间,同时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了他们的职业幸福感。
“彼此成就,共同抵达!”走进今天的福源分校,变革与前行已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他们内心充盈而丰富,勇挑重担,锐意进取,迅速成长。
幸福源于:赋能增效 多措并举
在福源分校,每一个学生都被珍视为“幸福宝贝”。
学校开发了《幸福来敲门》《向幸福出发》《福源拉丁》等校本课,编写了《我的家,在中国》教育实践读本,长期开设学生社团三十余个,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在课堂教学方面,学校推进单元整体构建,关注学生实际获得,采取“研教研学”的方式,撬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在全员参与、规范落实的基础上,增加了指导后复现和观测重点等环节,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增强,形成了福源分校“合作对话”教育教学范式,师生、生生之间的精彩对话已成为常态,课堂活力初步呈现,学生的学习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吸引了周边学校和外省市兄弟学校的参与。学校还不断探索线上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可行办法,出台了《线上教学工作方案》,形成线上教学的福源表达。
“幸福宝贝向未来”是贯穿全年的活动育人主题,学校结合重要节日、重大时事和特殊节点,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各类活动,实现了“育人在细微处,成长在活动中”。同时,学校不断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实施方式。“幸福宝贝”评价、“福源之星”月度学生评选、优秀作品学校馆藏和成长心愿卡的设计等,都会征求学生的建议;周四的星光舞台、周五的小小演奏家、六年级毕业课程和星级班级创建等,均有学生参与组织、设计、研讨和确定。
劳动教育和体育、美育一样,正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和动手能力,必将对他们的人生产生积极且深远的影响。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劳动教育实施方案,进行体系化推进,还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幸福宝贝”评价和红领巾奖章争章中,融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如利用红领巾广播、国旗下讲话等渠道宣讲劳模故事;每一位学生都参与班级值日、每周大扫除、值周轮岗,在劳动节、学雷锋的活动中进行校内外劳动实践和志愿服务,将崇尚劳动、尊敬劳动的精神落实到实际行动上。
赵楠骅是福源分校的体育教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福源篮球筑梦人”。2016年,他成立了“福源”篮球社团,在小队员中播撒勇于拼搏、勇攀高峰的火种,教会学生不怕失败,享受过程,传递热爱。后来,篮球运动不仅成为校园里每日跃动的风景,还发展为学校的特色项目。
幸福感离不开心理健康。学校在各年级开设心理活动课,班主任结合实际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墙报壁报等途径宣传心育知识,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四至六年级师生参与高校积极心理学课题研究,开展相关学习;将每年5月设为心理健康活动月,引导学生阅读心理绘本、参加“我的自画像”“快来夸夸我”等活动,提高心理调适能力。值得一提的是,线上学习期间,每天都设立心理辅导时间,教师对单个学生进行语音或视频关爱,每周覆盖全体学生。
幸福源于:携手同行 形成合力
“有事打12345!”如今,12345热线成了为民办实事的桥梁。今年,福源分校先后接到了3次“特殊”的12345电话。让学校感到意外的是,这三次电话并非投诉,而是为福源教师点赞的。在家长看来,老师对学生的细心关爱、对家长的真诚沟通,都反映出老师的认真负责,都值得点赞。而这只是福源分校开展家校社共育的一个缩影。
学校将家校协同工作纳入整体计划,通过务实家长教师协会运转、扎实家长学校培训、充实家校协同育人活动,确保家长全员参与。
在学校外墙的公示橱窗中,随时可以看到家校沟通电话、邮箱、接待日,保持学校沟通渠道畅通,规范流程;每学期开展家长座谈和满意度调查,及时了解、研究并落实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先后以“双减”“家校沟通”为主题召开家长会,并多次召开毕业年级家长会,解读政策,安抚情绪,增强家校互信。同时聘请家长为校外辅导员,引导家长将自己的职业优势和兴趣特长带进课堂。据统计,去年有28位家长被聘为校外辅导员,“家长课堂”开讲24次,参与率达到100%。
平时,班主任进行全覆盖电话家访,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和心理状态,疏导家长情绪,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解决问题。同时推动入户家访,由年级组长率先垂范深入重点学生家庭,与家长交流育子方法与策略。
近两年,学校积极与教育行政部门、新闻媒体建立多种方式的联系,寻求政策支持和发展支持。健全协同育人机制,邀请专家、教研员多次走进学校交流指导,主动与三源里派出所等单位及社区、街道建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机制、教育联动机制,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面向街道、辖区企事业单位,寻求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形成教育合力。
正是如此,福源文化从福源潺潺到福流澎湃!每一件小事都传达出教育的味道,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文化的品位,每一位教师、学生和家长都生发出创造幸福的能力和本领,逐渐成长为抱持“尊重、民主、责任、科学”价值观的最佳公民。
(文:南丽;图片:学校供图;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