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来了!面对久违的校园生活,很多孩子都出现了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的“四无现象”,您家孩子“中招”了吗?作为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调整状态、培养习惯?如何处理好家庭亲子关系?本期,我们请几位老师来为家长支招。
问题1
开学后,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对自己的学习无计划,无安排,不明白自己要干什么,该干什么。课堂上,忘带课本和学习用具,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溜号,坐不住、爱说话,或者东翻西看,浪费时间。回家后,写作业拖沓,必要的学习时间无法保证,小动作太多,学习效率低。
调节“心”天平,适应新学期
李程程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本部初中教师开学伊始,孩子们一边恋恋不舍轻松、自由的宅家环境,一边需要应对紧凑、严谨的校园学习氛围。同时,离开校园将近3个月,面临新学期,有些学生兴致满满,希望回到学校“大展拳脚”,而有的学生则痛苦万分,沉浸在过去美好的日子中不可自拔。“宅家的诱惑”与“学习的冲劲”就像天平的两个托盘摇摇摆摆。不愿早起、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担心自己的成绩、不想写作业等,学生会表现出诸多不适应,即“宅家”的“砝码”偏沉。
如何在短时期内快速调整适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此,我给孩子们两个建议对抗“宅家”的砝码:
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内在动力包括对学习的热爱、性格中的坚韧、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和计划等;外在动力则包括父母家人的鼓励、老师给予的关心、好朋友之间的交流等。
“坚持” 是 内 在 动力 的关键。家长和孩子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坚持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如坚持早起、坚持做好课堂笔记、坚持运动、坚持认真完成作业、坚持每天晚上整理好书桌……这些“坚持”可以帮助自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律作息生活,使学习生活更加充实。
“朋友” 是 外 在 动力 的关键 。可以与小伙伴一起相互交流、相互监督,来个“比赛”。当早上起不来时,可以相互提醒和督促;当写作业拖沓时,一相互加油打气;当课堂注意力不集中时,需要对方一个善意的眼神或动作相互提醒;当学业动力不足时,一起制定本学期的学习目标计划等。这样的“好朋友”,一定会让你们在相互的帮助和交流中一起进步,享受轻松自在的校园生活。
用心做好学期规划
付彦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二中学看丹校区教师从“云端”回归线下,同学们需要主动、提前调试状态,以最佳状态迎接新学期,我有以下三点建议:
一是调节心态,静静心。面对开学,很多同学会产生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都属于正常现象,这些情绪经过自身调整是可以改变的。其实开学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孩子更好地迎接新学期。同学们可以试着先静静心,给自己列出一份开学的快乐清单,将校园生活中的小“确幸”与小快乐书写下来,正面、积极地暗示自己,以充满正能量的心态来迎接开学。家长要理解孩子的情绪,主动聆听孩子的感受,可以鼓励孩子用文字书写或运动等科学的方式去宣泄情绪,也可以鼓励孩子提前与同学、老师多交流多沟通,唤醒孩子对校园生活的想念,从心理上对新学期充满期待和信心。
二是重整作息,收收心。家长可以协助孩子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表,安排好每日是学习、运动和娱乐。长时间的网课连着寒假,很多同学对电子产品产生了严重依赖。因此,要有意识地收收心,逐渐减少追剧和玩游戏的时间,营造一种学习的家庭氛围,缩短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将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与此同时,家长也要提醒孩子们做好健康监测和个人防护,当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三是做好规划,用用心。家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复盘两个多月线上学习和整个假期,鼓励孩子以文字或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总结和记录。对过去的总结实际是在给新学期做“热身”,总结经验教训的同时也在帮助孩子树立对新学期的信心。根据自身情况用心制定新学期的目标、做好新学期的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制定目标要切合实际,固步自封与好高骛远皆不可取,要根据学期目标制定相关可行性策略。学期规划要全面、细致,要读几本书,要重点关注哪些薄弱科目,要掌握哪些劳动技能等。相信同学们都能顺利切换,强势回归,开启新学期的美好旅程。
问题2
阅读量不足,学习任何课程都困难。一些家长发现,孩子在写作业或做题时,阅读题会有一多半是空白的,孩子说不是不会做就是做不完。读题都要用老半天,有时候甚至连题都读不懂,更别说下笔了。有的家长说,孩子一提到写作文就头疼,每次写出来的东西不是流水账,就是严重跑题。孩子在读书时,或只爱看漫画杂志,或走马观花式读书,或一目三行只读不想。
每天实现一个小目标
田茜媛北京市育英学校密云分校教师经历了漫长的线上学习以及寒假休整,同学们迎来了新学期。但由于长期的居家学习,一些同学还没有重新适应线下教学模式,出现了“开学综合征”和情绪问题。
对此,我建议:要
厘定目标计划,重拾学习节奏。重新面对紧张的课业难免会产生畏难情绪,我们不妨结合自身情况制定目标计划。在制定目标时,应秉承“循序渐进”的原则,从一些容易完成、可操作性强的目标入手。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尤其重要,如每天读10页名著阅读、每天背10个单词等。每当实现一个目标,可以给自己一点小奖励,并逐渐加大目标的难度,这样随着一个个目标的达成就会更有成就感和控制感,重新找回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其次,
要调整好自身情绪。选择合适的方法调节负面情绪,给自己积极暗示,如“重新回到学校学习是一件好事”“新学期一定是丰富多彩的”。还可以通过做一些活动在行为上进行调节,来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此外,还要根据学校作息时间,优化作息规律,例如设定闹钟规定起床、入睡时刻,睡前减少对手机、电视的使用,可选择纸质书籍,尽量选择内容轻松的内容阅读。
坚持打卡 读出“仪式感”
张建芳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教师2023年全国教育工作会中特别提到:“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家长们也应在新学期狠抓孩子的阅读习惯。对此,我为学生们准备了小书签,既是对学生们寒假坚持阅读的鼓励,也希望学生们在新学期继续
做好自己的阅读记录,坚持阅读。书签的背面是后期完成整本书阅读的集章板块,孩子们每读完一本书就要盖一个章。小小的
“仪式感”,可以引领孩子们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从阅读中获取精神食粮,充盈精神世界。学校也组织全校学生进行
每日读书打卡活动,学生将每天回家后的阅读内容填写打卡表提交,教师和家长实时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度,让学生们把坚持阅读当成一次次“闯关”活动,既锻炼了学生们的毅力,也培养了诚信精神。同时,家长一定要在家里跟孩子一起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阅读活动,如
一起看书、亲子对读、角色扮演等,都能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问题3
开学后,孩子和家长都需要重新适应和调整彼此的相处模式。无论从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从假期模式调整为正常工作生活模式。孩子重复每天上学、放学、做作业等一系列状态中,家长也会对孩子有新的目标和要求,如果孩子没有按照家长期待的标准做到,很多家长就会莫名感到焦虑,想去教孩子,有时孩子不听,就会出现冲突、对抗等不愉快的情绪。处理不好亲子关系,相互无法调整到舒适的节拍上,会让家长和孩子身心疲惫,影响孩子健康成长。
三个“锦囊妙计”助力家庭亲子关系
金慧莉北京市汇文第一小学教师新学期来临,新征程开启。对于刚刚经历过近四个月居家学习和寒假休整的孩子们来说,回归校园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主要是
学习方式由线上向课堂的转变、学习场所由居家向学校的转变、学习节奏由缓慢向加快的转变、活动方式由个体向集体的转变。如何在这个阶段调整好亲子关系,助力孩子快速适应,是家长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我给家长三个调整亲子关系的“锦囊妙计”。
第一 , 调整观念。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新时代家校共育观的指导下,建议家长
主动 加强 家校沟通,充分了解孩子在校情况,帮助孩子第一时间“收心”进入状态。
第二, 调整角色。在长时间的居家学习和假期中,很多家长都承担了孩子从生活到学习的全方位甚至全天候的监督任务。新学期开始,学生居家时间减少,建议家长配合这一变化,第一时间
完成从“监督员”到“陪练员”的角色调整,协助孩子做好学习生活规划,合理安排家庭活动,帮助孩子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提升学习效率。
第三,调整方式。回归校园后,孩子有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独立完成作业有困难等问题。建议家长一定要摒弃“小错开骂、大错开打”的教育方式,从
疏导 孩子的 “ 恐学”“恐校”心理开始,引导孩子正视问题,寻找解决方法,
鼓励 孩子以兴趣为前提 ,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以“自己和自己比”“每天进步一点点”为目标,重拾学习信心。面对新学期,家长要把握好孩子以及整个家庭的情绪开关,一方面,要
切忌“一刀切”式地 强行取消孩子的娱乐活动,引发孩子的抵触、逆反心理,让焦虑情绪在整个家庭蔓延,另一方面,也
切忌 撒手不管,毕竟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要错过孩子的关键成长期。
家长应做学校和教师的坚定同盟者
李冬梅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德育主任北京市我最喜爱班主任获得者孩子们重新开启校园生活,家长怎么做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适应呢?
首先让孩子的开学返校充满仪式感。学校会设计适合本学段学生特点的开学仪式,年级班主任也会精心设计班级仪式欢迎孩子“回家”,目的就是激发孩子新学期学习生活的热情,引领孩子积极面对新起点。作为家长,我们理应更了解孩子面对新学期的心理状态,除了提早调整作息习惯,还要放下寒假作业是否完成的纠结、释怀孩子返校可能面临的诸多压力,开一场看似无意实则有意的温馨家庭茶话会、准备一顿充满仪式感的丰盛晚餐、看一场充满力量和人生思考的电影、来一次精心安排的一日旅程、送一份孩子心仪已久的小礼物……父母积极的语言沟通、引导鼓励、提前预热、安全陪伴等都能帮助孩子做好迎接新学期的心理准备。
其次是做学校老师坚定的同盟者。虽然每一所学校都有其历史背景、教育理念、校园文化、教育教学特点及方法,但无论是哪一所学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都是一致的。面对新学期,多一些家校同步少一些分歧,多一些沟通少一些苛责,多一些理解认同少一些埋怨指责,多一点配合支持少一些抱怨不满,多一些积极参与少一些焦虑发泄。家长如果能够站在为每一个孩子创造健康成长环境的角度来思考学校教育、参与班级建设,与学校老师携手并肩、同向而行,甚至能成为朋友,有了这些做基础孩子何愁不能适应新学期呢?
最后就是言传身教引领孩子积极做好分内的事。老师教书育人引领方向,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涵养品格,学生汲取知识、努力成长。每个人都要回归正位,扮演好各自角色,承担起个人责任。面对新一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老师和家长积极迎接、全力以赴,并始终葆有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那么我们的孩子也必会青春勃发、阳光向上。真诚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与老师双向奔赴、同向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