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书香墨韵启未来 乐享阅读助“双减”
2023-05-06 15:0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于2016年9月建成投入使用,隶属于怀柔区教委,与总校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实施“一体化”管理,是怀柔科学城的配套教育资源,毗邻风景秀丽的雁栖湖APEC会址和中国科学院大学。

学校秉承“以爱育爱,爱育成长”办学理念,积极为孩子们创建绿色校园、书香学园、幸福家园,引导他们“树立远大梦、锻炼健康体、培育聪慧脑”,形成“生活自理、学习自主、行为自尊、健康自强”的健全人格,从而以自信、阳光、大气的鲜明特质走向广阔人生。近年来,学校先后荣获“首都文明校园”“北京市中小学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北京市红领巾读书活动示范单位”“怀柔区先进基层党组织”“怀柔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张伟锋校长和学生们在一起)


校长视点
诗文启智 书香致远


在全力贯彻落实“双减”工作精神背景下,学校一直将“打造书香校园”作为落实“双减”的应有之义,以书香墨韵赋能未来,引导学生乐享阅读,助力“双减”。

一是落实“双减”,创造多元阅读时空。学校通过组织专项研讨,汇集各学科教师智慧进行高质量作业设计,并实行每日作业公示制度,严控书面作业总量,留出更多时间用于开展阅读活动。

学校聚焦高水平“书香校园”建设,积极优化学生的阅读环境,依托图书室,打造教室、楼道、宿舍多元阅读场域,努力实现校园阅读空间无处不在的育人特色。改造后的图书室,布置温馨、环境舒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课余时间来此打卡;课间楼道里的休闲桌椅上,孩子们或轻声讨论书中的内容,或独自一人手捧书籍读得津津有味……随处可见、随时可读的图书帮助学生获取信息、积累知识,让学生从小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

二是丰富供给,构建多元阅读课程体系。在童书日益丰富,数字资源不断涌现的当下,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品质,学校不断丰富阅读供给,全力构建多元阅读课程体系,逐步将阅读课程化、序列化,为学生打造全场景的教学闭环。具体做法涉及以下四个方面:以课堂为主渠道,全学段推进绘本阅读、整本书阅读;将经典诵读纳入课时,统筹安排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倡导各班开展师生阅读、亲子阅读,促进教学与实践相结合;举办作家进校园、童书故事分享会,重点展示儿童文学类出版物。

三是五育并举,促进多元素质发展。学校以打造书香校园为依托,通过开展年级辩论赛、科学大讲堂等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历史文化、科普知识等方面的阅读,把阅读与生活连接起来。学校通过开设跨学科主题研究课程,各学科协同联动,五育并举,引导学生博览群书、拓宽视野,让核心素养在阅读中落地。学校还通过开设书法全员普及课程、陶瓷印精品社团,将所读经典以艺术形式进行输出,让学生陶冶个人情操。

诗文启智,书香致远。学校将“双减”精神贯彻在书香校园打造的全过程,带领学生走进书籍的海洋,让阅读的过程变得愉悦和享受,使越来越多的少年儿童在持续的阅读中收获成长。

文/张伟锋(校长)

党的建设
党建引领 书香浸润师生心灵


近几年,中国共产党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怀柔分校总支部委员会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着重以打造书香校园助推“双减”提质增效,启迪师生智慧、浸润师生心灵。

在党建引领上,具体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成立以党总支书记、副书记为组长,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支部委员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织干部和教师围绕书香校园建设、助力“双减”实施进行大研讨,并与家长和学生座谈调研,征求意见建议。最后,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书香校园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确职责、确保实效。

二是学校党总支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立德树人,以阅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教育的重要论述等著作筑牢师生的精神之基,以诵读国学经典坚定师生的文化自信。理论中心组、中层干部培训、年级组共读共研……各种阅读活动层层推进,学校已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三是有机整合各部门,营造良好的书香氛围。教学部门紧紧抓住经典诵读、书法、美术课作为阅读的主阵地,让学生尽享书香之韵;德育部门发挥课程育人功能,借助书画家进校园、书画社团、整本书阅读、亲子阅读、读书节等活动,让学生尽享书香之乐;总务处负责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教室读书角等场所的改造,并有计划地补购图书,师生们实现了有地读书、有书可读,畅游书香之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今后,学校将持续推进党建育人与书香校园建设相融合,以“书香墨韵”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让教育充盈智慧,让师生幸福成长。

文/李雪峰(党总支书记)


教学管理
构建书香校园 让阅读陪伴师生成长


自2016年建校起,学校就把“构建书香校园”作为发展愿景之一,希望师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在具体做法上,一是构建舒适的阅读空间,吸引师生阅读。新学期,学校对图书馆进行微改造,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半铺上柔软的地垫、摆上懒人沙发等家具,方便师生在这里进行自然舒服的阅读。另一半区域则摆上木桌木椅,方便师生阅读和记读书笔记。

二是提供灵活阅读时间,让同学们安心阅读。学校制定了《经典阅读实施方案》,一至六年级学生拥有每周三下午60分钟的经典阅读时间,开展阅读经典、整本书阅读等交流展示活动。

三是促进教师专业阅读,从而引领学生阅读。爱读书的教师更能教出爱读书的学生。因此,学校成立了“实验二分教师专业成长阅读联盟”,开展干部教师阅读分享活动,以促进教师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以便更好地带动学生爱上阅读。

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提供阅读展示平台。学校开设了辩论社团和朗诵社团,开展了国学月、书香班级评选等活动。这些为同学们搭建了一个阅读成果输出展示的舞台,让同学们感受到阅读带来的成长快乐。

五是阅读陪伴师生成长,提升教育质量。书香校园滋养着师生,陪伴着成长,积淀成文化,师生在各种展示活动中收获累累硕果:在怀柔区艺术节中,四(4)班的班级朗诵获得区级金奖;学校辩论社团闯进2023年北京市中小学生辩论赛八强;学校代表怀柔区参加“我们爱诗词”——第二届北京市小学生诗词大会获得优秀奖;学校教师在市区级各类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在国家级、市级报刊杂志上发表多篇文章。

文/彭卫华(教学副校长)

德育实践
艺术润泽生命 墨韵传承文明


学校特别注重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在“全员育德”体制下,打通德育和教学,打破课上课下的时间限制,打通各学科壁垒,培养有爱国精神、有责任担当、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好少年。

比如德育通过“一月一话题”的方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讨论”。同学们在3月份紧扣“爱国”主题,广猎图书资料,六年级围绕“爱国”主题展开辩论,五年级开展以“传承中华汉字文化,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为题的主题班会。

书法是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学校开设覆盖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的书法课程,普及培养,让学生通过书法技能的学习、知识的积累,进一步提升思想品德水平。此外,学校还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通过校园艺术节、个人书画展等活动,对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学生树立自信。

特别是书法家进校园活动,来自中国国家画院的专家们走进课堂,师生在专家面对面的指导下,书法作品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近几年的艺术节比赛中,学生的书法、篆刻作品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如今,走进校园中,处处都能看到学生以及老师们的书画作品。在随时随地的价值观引领和艺术熏陶中,学生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的种子、点燃了艺术的梦想。

文/邢桂伶(德育副校长)

艺术教育
翰墨传承 智慧启迪


我们学校是怀柔区书法基地学校,自建校以来,书法就是学校的特色艺术教育之一。学校的书法教育始终以培养学生高尚品格为目标,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书法艺术随处可见:经典碑帖的张贴,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欣赏古人的书法;学校创建的“百米书画长廊”是全校师生书画展示的舞台,展示着各届学生的书法篆刻精品……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翰墨飘香的艺术氛围。

课堂是书法教育的主阵地,书法教师根据学校实际和学生差异,探索出了一条适合学生学习书法、体验书法艺术魅力的道路,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和篆刻顶级名家的倾心指导下,学校教师的书法素养有了大幅提高,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也是日益高涨。美术教师张玉红带领的“陶瓷印社团”已初具规模,同学们沉浸其中,从制坯、上稿,到篆刻、钤印,体验到了篆刻带来的快乐。

未来,学校会抓住怀柔教委和中国国家画院“书法家进校园”项目的良好契机,继续打造“陶瓷印”艺术特色,相信在王东生老师和众多艺术名家的指导下,学校的书法和陶瓷印艺术定会繁花盛开。

文/李然(书法教师)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