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让学生爱上阅读 让校园满溢书香
2023-05-06 17:39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阅读,可以对话历史、畅想未来;阅读,可以汲取生活的智慧,得到人生的启示;阅读,可以找到未来的目标,成就更好的自己。近日,教育部等八部门发布《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引导激励青少年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北京市延庆区第二小学积极推动书香校园建设,通过营造良好阅读氛围、创新个性化阅读方法、搭建多彩阅读平台,让学生爱上阅读、让校园溢满书香。

(阅读展示活动)


营造氛围 浸润书香

在延庆二小,每个楼层都设有开放小书架,班级后面有图书角,让学生随时随地阅读。“我最喜欢我们班的图书角了,那里书特别多。我比较爱看名人传记类书籍,最近借阅了《李四光》《钱学森》《中国女排》这三本书,除了课间看,回家我还跟妈妈一起看。”四年级8班盛思涵说。学校每个班级教室后面的图书角都是学生们课间阅读的乐园,看书、谈书、说书,图书角为学生们插上阅读的翅膀。楼道墙壁的展示栏里,张贴着学生们自己设计的读后感手抄报、阅读思维导图、读书记录卡等,都蕴含着每一个“小书虫”的小巧思。

延庆二小大力推进课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阅读模式,即“教材精读﹢课内练读﹢课外自读”,体现学练用结合的思维进阶过程。学校不仅充分利用环境营造阅读氛围,还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日常教学结合起来,通过阅读课整体推进教材精读和课内练读,通过“快乐读书吧”等必读书目、结合每年时政热点精选出的选读书目等进行课外自读。

“我们还积极发挥家校联动作用,鼓励家长与孩子亲子共读,定期展示共读成果,评选书香家庭,邀请做得好的家长将好经验和做法在班级或年级进行分享。低年级的家长还能走进阅读课堂同孩子一起创编亲子课本剧。大手拉小手,小手拉大手,一个家庭带动另一个家庭,进而辐射全校每一个家庭,实现了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和阅读习惯的培养。”学校教学副校长孙笛说。延庆二小的校园里无处不浸润着浓浓的书香,孩子们在这样的环境下共沐书香,不断成长。

创新方法 乐享书香

在延庆二小,每个学生的手里都有一本《我的悦读之旅》活动手册,贯穿整个学期的阅读进程,每日记录阅读情况、每周积累好词佳句、每月梳理阅读收获,积分争章评选“阅读活力少年”。“这本手册特别实用,能培养孩子的长期阅读习惯,这个学期,除了年级必读书目,我还帮她选了《绿山墙的安妮》《小英雄雨来》这两本书,孩子坚持每天阅读,认真填写活动手册,还学会了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或写读后感的方式来记录收获。有了这本手册的指导,孩子能自己定计划并自主阅读,再也不用我督促了。”三年级学生家长李姝娜说。

学校还以“日、周、月、年”为时间轴推进阅读工程。学校号召全校师生参与录制上百首古诗词讲解音频,利用每天晨读时间集体学习,每周通过古诗配画、名言谚语、成语接龙等形式,培养阅读积累习惯。学校将每周五早晨为国学诵读时间,学生诵读《笠翁对韵》《弟子规》《千字文》等中华经典。学校每月组织一次小比拼,百词赛、成语接龙、飞花令、学科实践活动、阅读展示交流等,检验学生阅读成果。每月,学校还会组织一次实践活动,用“主题﹢”“单元﹢”“学科﹢”的思路,设计学科实践活动主题。不仅如此,延庆二小还会每年组织一次读书节活动,并在每学期以学校为单位、以年级为单位、以班级为单位出一本作品集,记录学生的成长。

(图书角)

开设课程 品味书香

“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是延庆二小的阅读课堂,今天的内容是《小英雄雨来》。程华老师紧扣小说三要素,通过读片段猜人物、看视频猜情节、图文连连看、主角面对面、人物言行对对碰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在一个个任务驱动中,逐步了解了阅读小说的方法,层层递进,水到渠成,让这节阅读课深深吸引着孩子们互动参与。

“Trees are important in our life. Animals can't live without trees. Trees can't live without animals. We should protect the animals and our nature.”在五年级英语绘本阅读《The Tall Tree》课堂上,程浩老师通过层层深入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班级分享等形式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本节阅读课既是单元主题意义引领下的连续课时中的拓展阅读课程,丰富对单元主题内容的学习,同时本节课融入科学学科关于动物食物链以及动物与植物和谐共生的科学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发展学生全学科素养。

延庆二小整合国家课程,创立“5﹢1﹢1”语文课程体系,即每周利用五课时完成国家课程,整合出一课时开设阅读课程,每周组织一次实践活动,即实践课程。

学校构建全学科阅读课程,体现了新课程方案要求的“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显现了学校课程构建体系的阶段性成果,发挥了课程协同育人的功能。在阅读课中,教师通过导读、推进、分享课让学生习得阅读策略,加深阅读理解与感悟,实现沉浸式阅读;关注语文听说读写思的综合能力,关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关注经典书籍,关注社会时事,关注生活。

学校的全学科阅读课程主动对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特征和表现,渗透革命文化的浸润;主动对接教学提示,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主动对接实践活动的设计,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学习;主动对接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定位。全学科课程是在真正践行新课标,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课堂已经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下一步,我们还要共同深研新课标,提高学生核心素养。以任务驱动撬动课堂变革,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学校教学副校长孙笛说。

搭建平台 陶醉书香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记者走进延庆区第二小学,享受了一场阅读盛宴。“我想把《灵犬莱西》这本书推荐给大家,因为它的故事情节特别吸引我,一拿起来就没办法放下,有一种一口气就读完的冲动。最重要的是,我从莱西身上学到了勇敢和坚持。”这是“书香浸润校园悦读迸发活力”阅读展示活动的现场,“最美阅读推广人”代羽彤正在进行好书推荐。这次展示活动是学校利用“世界读书日”这一契机为同学们搭建的阅读展示交流平台,除了好书推荐,还包括朗读者、原创现代诗歌朗诵、亲子课本剧、古诗诵读等精彩环节,师生家长同台,畅谈阅读的快乐,分享阅读的成果。在本届读书节活动中,学校还评选出“最美书香家庭”“最美朗读者”“最美阅读传讲人”“最美诗歌小达人”“最美阅读推广人”,推广阅读经验,鼓励学生热爱阅读、持之以恒,进一步推进书香校园建设。

“我们四年级的几位小诗人朗诵了自己创编的现代诗,表现都特别棒,他们都是在各班现代诗歌朗诵活动中涌现出的佼佼者,平时爱看书,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阅读活动,阅读让他们的思维更加开阔,驾驭文字的能力也更强。”四年级语文教师张颖慧说。

为了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学校为热爱阅读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开展了好书推荐、现代诗歌创作、课本剧编演、读书征文、手抄报评选、年级“图书漂流”、京蒙京津冀拉手学校图书捐赠等各具特色的阅读展示和读书交流活动。除了这些常态化活动,学校还把每年四月份定为“读书月”,集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体验活动,学生在体验中看到了自己阅读的成果,有了更强大的阅读动力,在书籍的滋养下变得更加灵动、更有活力。

“我们要把开展读书活动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引导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提升学生阅读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发展,同时也让校园文化底色更亮。”延庆区第二小学校长穆桂山表示,“未来,我们将努力构建全科阅读课程体系,在推进阅读中打破学科壁垒,撬动学生学科知识的贯通和核心素养的发展,为他们的成长蓄力赋能。”
(课本剧《小英雄雨来》)

文/侯宁 郝彬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