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育桃李,金秋硕果颂师恩。日前,门头沟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举行“师德大爱录——门头沟区迎接第39个教师节暨暑期全员实训成果展示会”,引导广大教师学习身边师德榜样,做脚踏实地教书育人“大先生”。门头沟区教育两委相关负责人,教育系统各基层单位书记、校(园)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清华大学培训青年干部提升班学员、青年人才班学员,2023年新入职教师参加活动。
活动以弘扬师德、传递大爱为核心,以抗洪救灾、恢复重建、力保开学为主线,通过仁爱筑牢校园“安全岛”、明德点亮学子“希望灯”、大智托起教育“高质量”三个篇章,全方位多维度展现了门头沟区教育工作者坚守防汛救灾一线,用大爱诠释教师使命担当的师德风采和优秀事迹,进一步弘扬了尊师爱生的优良风尚。
在仁爱筑牢校园“安全岛”篇章,王平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连朝,三家店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田俊晓,京师实验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安知博讲述了在抗洪救灾中安置受灾村民、保障物资运送的故事。清水中学党支部副书记、清水中心小学校长王辉带领学校教职工分别讲述了全校36名干部教师闻“汛”而动,肩负抗洪救灾职责使命的故事。此外,门头沟区教育资产服务管理中心防汛应急抢险队队员、区教委救灾应急突击队成员也讲述了灾后重建、确保全区所有学校如期开学的感人故事。
在明德点亮学子“希望灯”篇章,潭柘寺中学校长齐景林,妙峰山民族学校班主任荣涛,东辛房小学后勤主任林广新,门头沟区第一幼儿园党支部书记、园长李静讲述了灾后重建、线下家访、校园清淤的故事。“我的学生们安全吗?”这是洪水过后,妙峰山民族学校三年级1班班主任荣涛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在微信群里发出消息后,学生及家长们陆续在群里报了平安。由于信号中断,两名学生迟迟没有回复,荣涛非常着急,经过多方打听,最终确认远在深山区的孩子们一切平安。“我希望在学生需要我的时候,能够随时陪伴在他们身边。作为老师,我们要做孩子心灵的港湾。”开学前,荣涛通过家访、心理班会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引导学生积极乐观地开启新学期校园生活。
在此次洪灾中,门头沟区5所受灾学校由于房屋建筑安全等问题,需要通过借址办学的方式安置学生,为了让这些学校的学生新学期能够重回校园,确保开学一个都不能少,各安置学校讲政治、顾大局、肯担当,用一个个“门头沟教育速度”,助力受灾学校顺利“上岸”。为了让黑山小学师生新学期能够回到校园,门头沟区京师实验中学仅用了一天半的时间就腾空一栋教学楼,在门头沟区教育两委的坚强领导下,在教育资产管理中心的大力支持下,两校全体干部教师共同努力,仅用了8天时间便完成了环境改造,给学生创设了安全、健康、温馨的教学环境。“虽然是借址,但孩子的成长不能借,教师的成长不能等。两校将以此为契机,促进师资融通,做好协作办学,打破课程资源的年级壁垒,探索设计九年一贯制课程,携手迈向教育新征程。”京师实验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吕娜说。
在大智托起教育“高质量”篇章,部分学校通过心理班会、短剧等活动,展示了师生开学后的良好状态。北京八中京西附属小学师生展示了开学第一课心理班会,班主任带领学生们通过“信任接力”游戏,给予受灾学生坚强的依靠。大峪中学教育集团门头沟外国语学校师生展示了“柴扉计划”等跨学科项目式学习成果。学生们围绕“如何使校园围栏更坚固更美观”主题,向专业工作者学习光机电测一体化设备使用方法,诊断护坡的安全性,并结合物理学科知识手绘护坡草图,利用积木搭建三维模型,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CAD软件技术,体验将创意设想变成工程图纸的过程。大峪中学分校师生展示了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通过文献阅读研究自然灾害的情况。学生们通过阅读文献并结合实际,从气象、地形等方面分析洪灾产生原因,采访身边的典型事迹,齐心协力助力家乡恢复重建,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让金山银山“成色更足”。
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曹彦彦表示,在门头沟区遭遇的洪灾中,广大干部教师展现了教育人勇担重任、攻坚克难的精神,涌现出很多感人的故事,不少学校还以洪灾为鲜活的教育教学案例,开展心理班会和跨学科实践探索,充分展示了全区暑期教师实训的丰硕成果。“新学期,师生们都展现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希望全区师生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进取,迈上新台阶。”
门头沟区政府副区长陈军胜出席活动并致辞,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福。他指出,广大干部教师在抗洪救灾、灾后重建中,彰显了风雨同舟、共克时艰的光荣使命与责任担当,要进一步弘扬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严谨笃学的高尚师德,持续作战、拼搏实干、务实进取,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区域发展之基,切实肩负起“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历史使命。
(文/本报记者 苏珊;图/门头沟区教委;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