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怀柔区北房中学:多元特色发展 培育卓越少年
2023-11-26 12:5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北京市怀柔区北房中学始建于1961年,历经6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经过一代又一代北中人的拼搏与努力,形成了“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确定了“以德立校,以爱育爱,文化引领,师生相长”的办学思路。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舞龙舞狮教育示范校、中国教育学会国学教育优秀实验学校、北京市校园文明示范校、北京市综合素质评价先进单位、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北京市校园冰雪运动示范校、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特色校等荣誉称号。一直以来,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新时代具备“龙精神”的卓越学子为己任,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盘活有效资源,创新课程设置和体系建构,努力追求卓越的育人之路。

学校女子舞龙队表演《荷花映日》

刘宗明校长带领学生开展主题阅读活动

初一学子在开学展板前合影留念

以文化人 探索学校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注重铸魂育人,营造有文化的教育氛围,创建特色品牌,凝聚优质教育资源,不断谋划和调整学校发展布局,在传承学校发展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学校的内涵发展之路,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点两面三层级”,构建教育新生态。“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校有序有效地将“双减”政策要求落实落细,多次组织学习和大讨论,引领全体教师回归教育本质,重构教育生态,明确提质增效这一核心点,构建高质量教育发展体系。学校经过多次深入讨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构建“一点两面三层级”的教育生态。“一点”即以提质增效为核心点;“两面”即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三层级”即“3﹢3﹢3”网状体系,是指三个领域、三个层次、三个层面。

优质资源供给,助力教师新发展。建设一支有情怀、有学养、善思考、能创新的卓越教师队伍,是学校的教师发展目标。为此,学校从以下三个方面发力:一是优质资源助力,赋能高质量发展;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引领专业成长;三是自主科研成长,发展教师梯队。

在优质资源助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学校借助教科研部门支持学校发展项目,聘请市区级教研员在校内建立研究小组,制定年度规划,明确教师培养目标,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实践,突出优质效应;借助怀柔区同盟校发展项目,形成教育共同体,实现优质引领;学校与北京教育学院合作创新协调发展项目,在课题与课堂的加持中,探索出一条以科研赋能教师,助力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之路。

在自主科研成长,发展教师梯队方面,学校特别注重教师队伍建设,针对教师的需求开展科研培训,不断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四个教师学习共同体,经过几年的不断尝试、反思、总结、再尝试……学校已初步形成了由市级骨干班主任、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体五级科研骨干梯队,以科研骨干为核心力量的梯队式专业教师队伍逐渐形成和发展。学校科研骨干队伍在不断地壮大,市区骨干力量也在不断提升。目前,学校有北京市骨干班主任2人、区级学科带头人3人、区级骨干教师17人,创造了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

学校借助地域优势,确立了以“龙文化”为特色的文化体系。学校在继承原有管理理念和校园文化的基础上,几经完善和梳理,形成了北房中学学校文化体系,确立了“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努力打造“传承龙文化,弘扬龙精神,崇德重智,多元发展”的学校特色。

学校环境建设彰显五育融合,以励志发展为主线,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心,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校内设有五个园区,慎思园、笃行园、创新园、腾飞园、生态园。在园区和楼房边还设计了龙形象宣传橱窗,龙文化展区和龙呈祥瑞图展。楼门厅、楼道内突出包容、厚德、勇猛、奋进的“龙精神”和感恩、励志、博学的传统文化。学校是第二批北京市学校文化建设示范校。2022年建成龙狮展室,2023年学校申报的“北房舞龙”非遗项目,经怀柔区人民政府组织非遗专家评审,确定为第八批怀柔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五育融合 构建学校卓越课程体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在“融合”与“渗透”原则下,突出了与核心价值观、跨学科课堂教学、德育活动、社团建设、社会实践、家庭教育相融合,积极营造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卓越育人的教育氛围。

学校秉承“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构建卓越课程体系,提炼出符合学校学生发展的五项关键核心要素,即:厚德和谐、智能兼备、身心健康、审美雅趣、实践创新,并将其架构为“两翼三层三空间五板块”:国家课程作为内核,学校自主研发课程作为拓展与特色,即“两翼”;以年级、学校、家庭(社会)实施主体为经线,即“三层”;以适合教室、校园、社会“三个课堂”实施内容为纬线,即“三空间”;对应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将所有课程整合为“德育铸魂、智育启慧、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养性”五大类型,即“五板块”。

为更好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2022年10月学校申报了怀柔区规划办重点课题“‘双减’背景下,基于五育并举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课程的研究”获批立项;2023年10月,这个课题被北京市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纳入“十四五”教育科研课题。学校组建课程开发核心团队,定期研讨,通过核心成员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带动更多教师参与其中。学校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为蓝本,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化,开展文化讲坛、阅读经典名著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在规范活动方案、活动内容、形式以及活动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将活动课程化,开发系列传统文化校本课程,现已构建出符合学校实际的传统文化课程体系框架,如:节气类课程、节日类课程、志愿服务类课程等。

“让学校看见课程,让课堂看见学生,让活动看见成长”。学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卓越课程”有机结合,打通了优秀文化与多元课程间的壁垒,并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真实生活相联系,将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相结合,强化了课程的育人功能,养学生之正、助学生致远,凸显出学校课程建设的特色。

守正创新 升级传统文化特色课程品牌

学校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方面有着优良的传统。“十一五”期间,学校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形成了学校《传承文化弘扬美德——中华传统文化与课程整合配套学习资料(上下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设计方案集》和《弟子规详解》文化手册。

“十二五”期间,学校又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实践与探索的研究”,学校将表演、竞技、校本课程开发、课堂教学、特长发展、品质培养相融合,提炼出“包容厚德勇猛奋进”的“龙精神”,指导学校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传统文化与学校特色建设研究成果被中国教育学会评为一等奖。

“十三五”期间,为使课题得到可持续的发展与研究,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还开展了“中华传统文化主题实践课程建设的研究”,力图把学校零碎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与国家课程相融合,开发规范化、系统化的校本课程,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需要。这期间,学校被评为北京市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先进单位。

“十四五”开局之年,“双减”政策落地,为了真正实现“双减”后的“双增”,学校又开始着力打造以“龙文化”为特色的社团活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参加合适的活动社团,在丰富课后服务的形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中华传统文化主题课程的体系。

教育进入新时代,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梦想与追求。学校继续以“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落实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为引领,将传统文化与学校多元发展相融合,通过“龙狮课程”跨学科实践活动的开发和实施,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

学校地处渔阳古郡,舞龙活动是传统民间活动。基于地域资源优势,2011年,学校将舞龙作为“体育艺术‘2﹢1’”活动进行开发。学校挖掘龙狮文化精神内涵,与学校优良传统、时代精神结合,落实到各项工作中,激励师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学校开发学生特色主题实践活动,挖掘地域资源优势,聘请专家学者指导,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与龙狮文化活动有机融合,从单一的舞龙活动到挖掘舞龙文化,从传统的舞龙体育项目到开发形成“巨龙腾飞”特色课程。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在龙狮文化的影响下,北中学子在全国舞龙舞狮赛事中取得佳绩。十年来,获得全国舞龙舞狮比赛金奖6次,银奖、铜奖各2次;舞龙社团队员获得国家、市区级荣誉300余人次。小小的舞龙社团从北房镇的“渔阳文化节”走向全国锦标赛,走向外交使馆,走向了巴拿马华人春晚……随着学校龙狮课程的深度开发,如今舞龙已成为北房中学一个响亮的教育品牌。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未来,学校将继续坚守教育初心,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盘活内外资源,提升学校育人品质。凝心聚力追梦路,我们坚信:迎着新时代的浪潮,北房中学一定会在守正的基础上不断谱写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篇章!

□文/刘宗明(北京市怀柔区北房中学校长)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