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贴近大学办高中 一体化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24-04-12 16:0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2005年,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钱学森之问”,引发教育界和社会的广泛讨论和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如何培养拔尖创新人才?面对这一难题,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依托高校及社会资源,通过集团化办学,不断盘活资源优势、激活师资优势、用活课程优势,打通“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成长通道,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氛围,探索基础教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

牵手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 共育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成为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

2024年3月23日,北京大学博雅人才共育基地在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举行授牌仪式。双方将在教育资源共享、基础学科贯通培养、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跨学科项目学习、科创人文实践活动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同探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大中衔接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基础学科领域的深度学习,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

日前,清华大学也与陈经纶中学等6所朝阳区中学达成合作意向。在“强基计划”背景下,清华大学将与陈经纶中学深化合作,共同推进高中教育改革,协同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牵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是陈经纶中学“贴近大学办高中”的一个缩影。

师生走进清华大学

早在2020年,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就与中国科学院大学进行了战略合作。中国科学院大学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培养了新中国第一个理学博士、第一个工学博士、第一个女博士、第一个双学位博士等。自此,陈经纶中学与国科大共同探索“教育共同体”育人模式和“跨界联合”办学模式。

四年来,国科大发挥在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科教融合育人模式和科教资源等方面的优势,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发挥在基础教育改革和集团化办学等方面的优势,双方在科教平台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师资培训、学科建设、科学教育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入合作。国科大的院士、专家、优秀博士走进陈经纶中学的校园和课堂,双方共同探索提升基础教育办学质量新途径,共同打造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贯通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四年来,双方实现了资源融通最大化、互补发展生态化、育人品质高端化。

近年来,陈经纶中学不断与高校和社会资源联手,为学生成长搭台。学校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南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科技大学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清华、北大、国科大、北航、北理工、昆山杜克大学等数十所大学牵手共同建立优质生源培养基地;与大疆公司共建科创平台,对接高校及社会资源,开发“人文社科、数理研究、科技创新、艺术媒体和体育健康”等特色发展课程,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需求。

陈经纶中学通过与高校加强合作,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大学、近距离走进大学、能够参与大学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引领学生的专业兴趣、支持学生的专业发展,以多种合作方式促进优秀学生的快速成长,满足学生的多元升学需求,为学生们考入相关大学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整合优质资源 助力学生个性成长

2020年,北京市开始施行新高考改革方案。新高考改革给拥有不同特长和兴趣爱好的学生更多选择的空间,但也需要学生提早对未来进行规划。高中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显得尤为重要。多年来,陈经纶中学充分整合高校及社会资源,为学生的生涯规划搭建更宽广的平台。

2023年12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北京招生组受邀走进陈经纶中学开展宣讲活动,从学校文化、学科建设、培养目标、新型交叉学科设置等方面,为家长和学生作详细解读。

2024年1月24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2023级郎平一班的同学们走进微软中国研发集团总部,深入了解智能生成式AI、全球智能云、混合现实等技术,领略世界领先的科技。

3月23日,陈经纶中学本部高中校区的10名家长和20名有志于医学的学生,走进北京大学医学部开展“生涯启航大学行”活动,同学们在与大学教师、学长的引领下,近距离接触医学、了解医学,感受精彩的大学生活……

在陈经纶中学,这样的生涯规划课程及实践活动在今天已经成为新常态。学校一直致力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断地为家长和学生提供了解大学、专业的丰富资源,为学生搭建更好的平台,让学生朝着卓越的方向不断前进,赋能美好未来。

近年来,陈经纶中学还依托高校资源及社会资源,为学生的个性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及校内外一体化培养机制研究”为例,学校与北京师范大学、中科院心理所、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合作,开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发现、积极培养、校内外一体化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的研究。学校纳入脑科学前沿教育方法,并结合数字科学选拔与培养,深入挖掘学生健康心理建设的途径和方法,为学生全面、个性成长赋能。

小初高大贯通培养 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在新高考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围绕“人文底蕴、科学素养、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充分发挥集团化办学优势,探索“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一体化培养路径,打通人才的成长通道。

作为朝阳区办学规模最大的一所集团化学校,学校目前1校25址办学规模,形成了涵盖小、初、高十二年教育体系,构建了以高中发展为引领,不断带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创新改革的教育发展集团,有效提升了整体教育质量,成为朝阳人民认可和满意的优质教育学校。

本着共建、共赢、共享、共强的发展原则,陈经纶中学努力实现集团内各校区之间的校园共建、理念共享、师资共享、资源共享、机制共享、合作共赢、联手共强的办学愿景,实现纵向沟通、横向联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集团办学。学校成立集团学科研究中心,组建15个学科研究工作室,设立贯通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的学科研究的大教研组,整体统筹学科课程,尝试在集团内打通学段壁垒、调整课程结构、重构教学工作框架,形成独具特色的贯通课程体系。


孙瀚晨同学获清华大学暑期智能机器人大赛

教育集团25个校址办学,且集团内各分校、各校区的水平参差不齐,针对这一现状,集团利用“动态”游学实验项目,尝试在集团盘活老师和学生的资源,让更多的优秀教师和学生从“定”到“动”游起来,通过集团化办学的优势让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留在经纶,留在朝阳,留在北京。

在今年年初,朝阳区率先在北京市成立北京青少年创新学院朝阳分院,进一步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特色自主培养新方式。陈经纶中学作为首批区级基地校,从数学、科技、艺术、体育四个领域遴选优质教育资源,提供给集团内各学校及区域内学校,满足更多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让每个有兴趣、有特长的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

据介绍,陈经纶中学教育集团将面向具有数理特长的学生探索大循环贯通选拔与培养,设计小、初、高学科竞赛贯通培养课程,开发大学资源、校外资源,为数理特长生培养提供适合的土壤;面向集团优生探索小循环、大循环相结合的拔尖人才贯通培养模式,通过十二年一贯的培养方案助力培养学生高阶思维,通过初高贯通课程、特长培育等路径拓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面向区域内优生探索课程引领式的培育,通过课程输出、特长培养等项目发挥名校的引领辐射作用。

接下来,陈经纶中学将对学校基础教育课程进行一体化开发设计,打通学段间的断点,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选择的“课程菜单”,促进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转化,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以此探索拔尖创新人才特色自主培养的经纶方案。

■后记

近年来,学校高考成绩稳居朝阳区第一质量平台,每年均获“朝阳区高考优秀学校”荣誉称号;中考成绩稳居朝阳区前列,集团各校区连续多年获评朝阳区中考优秀校、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奖等。

学生荣获第43届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近两年,学校15名学生入选第三十九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并全部获奖,其中二等奖8人、三等奖7人;24名学生在2022年全国中学生数学奥林匹克赛(预赛)北京邀请赛中获奖;徐博洋同学在北京市数学奥赛中获得一等奖(北京市第25名);在第二届全国高中数学建模(应用)能力展示活动中,学校获得6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8个三等奖;在第六届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创新挑战赛机器人资源收集专项赛获金奖;在2023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获得银奖和7个专项大奖;在全国NOC大赛获得2项银奖和1项铜奖;在第十五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普知识大赛中,16人获一等奖、15人获二等奖、11人获三等奖;经纶模拟政协社团在第九届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获得多项大奖……各学科各类竞赛获奖人数均位居朝阳区前列。一项项荣誉,不断激励学校师生攀登新的高峰,学校也由此不断开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新局面。

(文/郑祖伟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