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激活课程新质生产力 为学生成长添动能
2024-05-06 21:4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学校承办北京市中小学“数学节”朝阳分会场活动,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多米诺骨牌”项目展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百余年来,北京市陈经纶中学深化教育改革,书写了一所首都名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答卷。

从崇贞学园到北京女四中,从朝阳中学到陈经纶中学,这所位于朝阳门外的百年名校,被百姓亲切地称为“朝阳门外的彩虹”。学校通过丰富、多元的课程,唤起学生内在的潜能和张扬的个性,助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学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集团化办学的进程中,学校构建了阳光七彩课程群,即小学高年级组(五、六年级)、初中、高中一体化设计的贯通培养课程。

在阳光七彩课程群中,“红”即红色文化课程群,包括政史类国家课程,四史教育、校史课程、人生远足等校本课程;“橙”即人文社会课程群,包括语言类国家课程,书简阅、中国模拟政协等校本课程;“黄”即科学思维课程群,包括数理化生国家课程,思维类校本课程,理科竞赛类校本课程等;“绿”即阳光健康课程群,包括体育健康国家课程,体育类、心理类校本课程等;“蓝”即科学探究课程群,包括理化生实验国家课程,实验类、探究类校本课程;“靛”即技术素养课程群,包括信息、通用类国家课程,信息竞赛校本课程、3D、机器人、创客等校本课程;“紫”即艺术审美课程群,包括艺术类国家课程,街舞、陶艺、摄影等艺术类校本课程。

在阳光七彩课程框架下,学校系统规划各学段培养目标,小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激发学生的潜能;初中阶段加强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高中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学校通过三段联动、三段联合教研、联动跟踪培养等举措,实现人才的贯通培养。

通过阳光七彩课程群的贯通实施,为学生形成12年“全息式”的“成长画像”,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看到自己的进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多彩青春、张扬个性、追求卓越”,已经成为经纶校园一抹亮丽的底色。正如陈经纶中学优秀毕业生郎平所言:“经纶是梦开始的地方。”

■特色课程展示

贯通培养课程

学校充分发挥集团办学优势,设置了集团学科研究中心,组建了15个学科研究中心,带领小初高教师开展学科衔接教学研究,逐步开展贯通培养人才模式改革,构建贯通培养课程群。如开设了初二年级科学素养提升课程、初三年级特色课程等,这些课程重在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学科素养和学科特长等。如初三优生发展课程包括专家引领课程、学科学法指导课、学科创新实践课程、项目研究课程、学业自主规划课程、领导力课程等,通过这些课程提高学生的领导力、研究力、实践力、自主力,以便更好地适应高中及未来的学习。

集团还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物理实践、模拟政协、小初高一体化地理项目式实践等课程。同时,学校还形成了小初高一体化排球、篮球、足球、手球、田径、啦啦操等贯通课程和游泳课程,并积极发挥冰雪项目传统校的优势,进行冰雪项目人才的系统培养。

科技英才课程

陈经纶中学自2011年开始建设科技人才班,2012年起在市教委支持下深入开展以科技人才班为先导的课程建设。学校依托科技英才班原有的课程体系,同时不断开发挖掘学校自身课程资源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北师大、北理工、南开大学等高校的课程资源,构建了“基础类、拓展类和高端类”科技创新课程体系,开发了“英才计划、后备人才”等项目的研究创新课程群、“营地课程、翱翔计划夏令营、野外科学考察课程和假期创新课程”的活动创新课程群、“物理创意设计课程、趣味化学实验课程、生物探究课程”等实验技能课程群,以及“生涯规划指导课程、人生远足实践课程、学科综合实践课程”等主题创新课程群。

人生远足课程

人生远足课程是陈经纶中学近20年形成的一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课程品牌。该课程最早源自德育内容,经过不断挖掘利用,又融合了学科设计元素,形成了综合性的课程群,课程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学校在人生远足的课程设计策略、课程内容、课程管理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的课程建设机制。多年来,学校研发了系列人生远足课程,例如“追寻红色之路——红旗渠之行”“游孔子故地,悟齐鲁文化”“探寻历史古迹,感悟中原文化”“斜风细雨——江南春行”等系列主题研学实践课程,让学生感悟祖国的博大与秀美,并在参观和游历中体验自主管理、同伴关怀,感悟地域文化,进而激发爱国情怀。2019年,该课程荣获朝阳区教育教学成果奖。

( 文/郑祖伟;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