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围绕北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改革。近年来,学校以创建餐饮服务集群、大董餐饮文化学院以及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群、人民网融媒体工程师学院、宋志春美发美容大师工作室6个市级“特高”项目为契机,聚焦首都“四个中心”建设,探索新时代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
培养专业人才 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积极贯彻响应北京市相关精神,结合首都养老服务人才需求特点与行业发展趋势,2013年,劲松职业高中开办北京市首个中职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十余年来,老服专业充分发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主渠道作用,助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
专业思政主线,引领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
老服专业致力于培养具备专业素养和人文关怀精神的养老服务人才,形成了“扬孝道文化、践互护服福、谋老年福祉”特色专业思政主线。明确“互”(互助,互爱)、“护”(护理,照护)、“服”(服从,服务)、“福”(福祉,福利)核心理念,“尊老敬老、互助友善、呵护生命、服务社会、谋创福祉”核心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政行企校家社,构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
老服专业充分发挥“政策助推、产教融合”和“校企家社多元主体”育人优势,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指导下,形成“政行企校、岗课赛证”融通机制下的专业课程体系与评价体系,确定“思政引领、产教融合、四维融通、三级递进”的老年人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依托“产学研训赛创”实训基地,充分调动多元主体育人合力,实现高素质养老服务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体两翼功能,发挥示范引领辐射作用
依托“产学研训赛创”实训基地,老服专业连续三年面向社区和退休教师开展综合实训活动,服务老人近300人次;成功承办北京市首届职业院校中职组养老照护技能大赛,举办覆盖中高职、校内外考生的6轮“1﹢X”老年照护、失智老年照护职业能力等级证书考试项目培训与考评;开展京津冀合作办学养老服务人才联合培养等,并为内蒙古卓资、赤峰等地友好校培养专业教师;与北京商业联合会共同完成两轮家政服务员考评工作70余人次;开展中小学职业体验课、多次接待各类参观等,深受各界好评。
专业建设成果,彰显办学特色成效
老服专业团队主持和参研多项国家级、市区级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开发出版了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和校本教材。专业带头人荣获北京市“教书育人先锋”称号,专业教师取得多项国家级和市、区级奖项和荣誉。培养和输送六届毕业生,多名学生荣获国家级奖学金、北京市政府奖学金等荣誉,取得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前三名的好成绩。学校被认定为北京市养老人才教育学校,获批“1﹢X”老年照护、失智老年照护两个职业能力等级证书项目的试点院校,被国家发改委评为“全国家政养老领跑者学校”等。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群
双创引领 培养复合型人才
以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前景和人才需求为立足点,劲松职业高中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群瞄准首都“四个中心”城市功能定位,力争为区域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
构建实施特色“双创引领、四实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群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引领下,依托北京市双创基地项目校优势,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实施了“双创引领、四实融通”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引领:专业群依托北京市和朝阳区首批双创教育示范基地的软硬件优势,结合专业群所在行业特质,将双创教育融入三个专业育人全过程。
四实融通:依托跨境贸易多岗位实践、跨境贸易多模式实战、商贸领域特色双创实践、经营跨境电商贸易实体,将培养双创意识、启迪双创思维、提升双创能力贯穿人才培养全程,达成人才培养目标。
双创“精鹰”引领系统培养电商“精英”
专业群切实发挥创新创业教育的引领作用,让更多的毕业生在双创教育“精鹰”引领下,成长为电商行业的“精英”。
科研课题做双创“精鹰”之头,引领学生双创意识的自觉。专业核心团队主持完成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带动专业群一批专创融合核心课程的开发改造,不断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课程比赛做双创“精鹰”之翼,助推学生双创能力的提升。通过双创教育课程普及双创通识理论,传授双创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在各类双创比赛中提升综合素养。
综合实训做双创“精鹰”之爪,打开学生双创成功的大门。引入真实企业任务开展项目式教学,并通过比赛、汇报、总结等综合性活动进行综合实战,有效提升学生的双创经验值。
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
专业群深入开展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与晟熙商贸有限公司利用淘宝店铺建立真实性产教融合平台,主打国内户外类电动车及周边产品特色,在天猫细分类目里长期排名前三。产教融合实现企业电子商务完整全流程业务与教学对接,同时以企业真实项目对学生开展分岗位实训。基于产教融合平台,校企共同进行产品研发创新,开发基于淘宝、天猫平台的核心课程和综合应用课程,以及项目式数字教学资源、新型活页式教材等等。其中,联合开发、由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网店运营》活页式教材,供专业群和京津冀地区友好校、内蒙古对口支援帮扶学校商务专业师生教学使用,效果突出。专业群顺利完成“1﹢X”网店运营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训任务,取证率达99%。
人民网融媒体工程师学院
深化产教融合 培养新时代传媒人才
劲松职业高中人民网融媒体工程师学院紧密契合首都融媒体行业发展新趋势,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定位,打造融媒体行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基地、技术技能创新基地和社会服务基地,为首都乃至全国融媒体行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校企共建,创新运行管理机制
学院创新构建“三级一会四体”运行管理机制,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多元主体参与学院治理。理事会、院务会、专业建设委员会和四个中心的职能分工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决策、管理、指导、执行、监督,从顶层设计到监督执行形成了闭环,创新校企合作管理模式。
校企共育,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依托融媒体人才培育中心,构建“项目工作室制”学训产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项目工作室”是校企合作的具体形式,学训产三位一体培养是工学结合的具体方式。依托学校“五横五纵一平台”质量监控体系,校企共建多元一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制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实施多种形式的教学质量评价方式,对工程师学院人才培养实施进行诊断评价,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校企共享,创新队伍培养模式
依托融媒体岗位实践中心,成立“融媒体职业教育专家智库”,制定校企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组建专兼结合教师团队,实施校企双向培养,联动校内大师工作室,形成“大师引领﹢智库支撑”师资队伍培养新模式。
校企共研,创新技术与行业标准
依托融媒体岗位行业技术研发中心,制定《成果转化管理制度》,梳理“人民拍客”“全媒体运营师”等职业应用项目涉及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大纲,并开发培训项目。校企共同开发《短视频制作》《短视频拍摄》《全媒体运营》等培训教材与课程标准,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校企共担,创新社会服务体系
依托融媒体社会服务中心,校企联动开展课题研究,积极推进标准研发,开展综合实训教学,承办北京市商业摄影比赛,承接北京市教委“空中课堂”、冬奥会餐饮人员岗位技能培训摄制、劲松街道党员拍摄、便宜坊集团2023年技能大赛影像拍摄等多项技术服务项目,共计3600多人次。学生“1﹢X”证书考证通过率100%,参加市区级比赛奖项100余项,近三年就业率稳步提升。
宋志春美发美容大师工作室
打造校企合作新样态 培养美业大工匠
宋志春美发美容大师工作室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大师为引领,以校企共建为主线,以培育工匠精神为核心,以技艺传承为纽带,构建机制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项目共研、多方共赢的建设机制,以工作室为平台打造美业工匠摇篮,深化产教融合,创新校企合作的新型组织形态,是校企协同育人的载体平台和创新模式。
合作赋能,校企共育美业人才
工作室积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借鉴现代学徒制育人理念,构建“前店后校,双轨并行”人才培养模式:“前店后校”是依托专业宋志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的合作企业和构建的智能美妆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岗位实践基地,以学校课堂和模拟﹢虚拟仿真实训室为课程学习基地,通过课程与项目融通、学习与实践交替,实现学校与企业共同育人的一种校企合作方式;“双轨并行”是以教学实训一体的课程项目为载体,通过理实一体课程学习轨道与并行的企业真实岗位实践轨道的有机衔接和阶段互换,实现全方位“工学结合”的运行方式。
技术赋能,助推美业创新发展
在大师引领下,通过“出标准”“建课程”“研项目”等技术创新活动,助力美业技艺提升和人才培养。专业团队承担中美协OMC世界杯大赛培训标准制定、中国美发美容行业协会发型设计师行业标准制定等,推动了行业大赛技能标准的统一和提升。先后参与完成2021年中国美发美容行业协会OMC竞赛专委会帮扶残障人士公益项目培训课程建设工作,启动“中小型美容美发企业岗位操作规范开发项目”与“创意烫染造型技术研发项目”,成功在多家企业和行业协会推广,为美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校企合作研发9项技术成果转化到3家企业的实际运营,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平台赋能,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作为北京市优秀成人继续教育院校,依托工作室平台,有效提升了服务社会能力。教师安磊被国家开放大学培训中心聘为美发与形象设计相关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授课专家。工作室开展大师讲堂活动19次,为行业企业员工教师培训709人次,为社区居民和中小学生开展培训582人次。作为北京市美发美容行业协会人才培养基地,承办4次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美发师、美容师竞赛项目;为北京市商业服务业技能大赛、OMC世界杯大赛、首届中国美业新职业技能大赛等技能培训316人次。专业团队先后参与2021年中国国际服贸会专业展示,为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232人次提供专业化妆造型服务,为服务北京冬奥作出了突出贡献。
(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