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2年新课标发布后,教育课程改革步入核心素养时代。日前,新华网与猿辅导联合20余家国家级、省级博物馆共同推出“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以拓展素养教育新场景为目标,共同促进中小学生的博物馆教育,保护和传承中华文明,培养下一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全面提升核心素养。
新华网总裁申江婴,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原司长、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孙若风,中国博物馆协会陈列艺术委员会主任刘鹭,首都博物馆、河北博物院、内蒙古博物院、甘肃省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等20余家博物馆馆长及代表,猿辅导集团党委书记程群、副总裁马旻等共同开启仪式。
据悉,博物馆新知计划主题为“新文博、新知识、新未来”,包括七大创新模块:馆长公益直播课、新知科普互动展、新知视频课、主题作文大赛、文物新知趣味答题、国宝主题文创以及博物馆新知研学活动。通过主题、项目、任务等结构化的方式来组织课程内容,从关注知识技能的“点状传输”自觉变革为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主动学习和思考,让课程“目中有人”,让学生素养具体化、鲜明化。
当天,来自全国的20余名博物馆馆长和专家就“博物馆赋能素养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数字时代,博物馆教育的传承与创新”等话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内蒙古博物院的副院长郑承燕表示:“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我们只有持续开展博物馆教育工作,坚持展教结合,不断深化交流合作,推动其向教育资源的转化,才能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活起来,才能真正地办好博物馆这所大学校。”
此次启动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希望携手全国范围内的优秀博物馆深化合作,通过全面升级、更多元的内容和产品形式,推动博物馆丰富教育资源与学习新方式的融合,让青少年爱上自主学习,在文物新知的探索中发展核心素养。
值得一提的是,2024博物馆新知计划,将通过发现文物的另一面,挖掘其更多跨学科的新知识、新内涵;用数字化赋能博物馆教育,为素养教育链接博物馆场景,让知识变得更鲜活,带领广大青少年跨越学科知识的界限,融通知识,关联知识,提能力,培兴趣,养习惯,进而让核心素养在更多青少年中生根发芽。
(来源:现代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