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厚植科技报国情怀
2024-05-26 13:25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大兴区兴华中学是十二年一贯制学校,2016年、2022年连续被评为“北京市科技示范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校不断提升全面育人的教育模式,以素养教育为主体,科技创新教育已融入到学校育人体系中。

小学部科技节展演

初中部科技周表演秀

高中部科技社团活动

激发学生科技兴趣

科技教育与科技核心社团同促进

兴华中学开设三个人工智能核心社团,小、初、高三个学部各一个。同时,三个学部根据实际情况开设科技课程,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与科学能力。学校充分利用各种科普教育的阵地与资源,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教育工作。

学校“兴华智造”社团为学校品牌团队,在创新的路上不断探索,团队所制作的“智能移动车库”“智能飞行器”等项目均来自学生原创,科技含量高、在制作过程中充分发挥了科技育人的作用。社团教师代表郑建友老师在北京市“聚智云讲坛”进行了有关科技育人的展示和交流,参与社团的同学多次获得市级及全国奖项,并根据自身爱好毕业后进入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深造。

“未来工程师”社团获北京市青少年未来工程师博览与竞赛过山车项目一等奖,代表大兴区参加第36届北京市学生科技节闭幕式特色社团展示。金鹏论坛社团在北京市第十八届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中,获大兴区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航模社团在北京市航模比赛中有20人次获奖。机器人社团,参加2019WRO世界青少年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北京站比赛,分别获得小学组和初中组常规赛项的一等奖。

积极建设以科技外围兴趣社团和校本课活动小组,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上级各类培训,以开阔科技教师视野,提升社团质量。如2022年7月至今康国山老师、徐凤君老师参加了少年宫组织的人工智能培训班,赵晓民老师参加了少年宫组织的模型培训班,高亚丽老师参加了少年宫组织的金鹏创新名师工作室。在核心社团的带动下,科技工作蓬勃发展,学校获得2022年首届“金鹰杯”大兴区中小学生金鹏科技论坛优秀组织奖;2022年初,学校被评为“远航计划”人工智能银鹰团;2023年初,学校被评为“远航计划”人工智能银鹰团、模型社团银鹰团和金鹏创新银鹰团。

2024年学校将继续在小、初、高三个学部开设人工智能校本课程,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科技比赛;举办一年一度的科技节,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动手动脑能力。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技教育与学科教育教学相融合

课堂教学是实施全面育人的教育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科学、科技教育,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主渠道。学校在科技教育中,各学科相互渗透,有机整合。学校的理化生实验课全部开齐,采用两种方法完成学科实践课程:一种融合在学科教学中,另一种采取跨学科综合实践完成。学科实践课程突出科学特色。力求通过科学课、劳技课、生物课、信息技术课、实验课,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

三个学部开发科技类校本课程共18个,每周安排1课时,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根据学生的喜爱程度、学习成果,学校科技教师不断学习和探索,打造品牌科技课程,兴华智造、未来工程师、金鹏论坛、模型、机器人等课程受到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学生的青睐。

充分利用校外中科院资源,搭建学生学习交流平台。每年的中科院开放日,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中科院各个研究院所进行参观学习,带领学生走进中科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理化技术所、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计算机所、中科院物理所、中科院怀柔太阳观测站、中科院心理所、中科院空天院等院所,通过现场交互活动和前沿科技实验,让学生们沉浸式地感受科技,听取院所里的科学家报告。每次活动,学校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和课程手册:行前课了解院所概况,行中课利用课程手册问中学,行后课感悟提升。

成立科普教育基地。2020年10月26日,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学家及领导走进兴华中学,与学校正式签约并成立“中国生物物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借助基地校的成立,为同学们搭建与科学家进行交流和学习的平台和机会,带领学生走进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高端实验室,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校内开展科学家讲座、班级科技创造、科技展示等系列活动。科普基地校的成立让学校师生进行资源共享、交流合作,追寻科技创新和科学家精神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学校通过发展特色课程,并在课程的建设中进行横向拓展和纵向拉伸,使兴华师生能够宽视域,大写兴华志;通过高等院校、中科院等高端的资源及科学家、名家、大家的引领,共筑兴华梦!2023年2月16日,学校特邀北京理工大学未来科学科普团队的专家,共同探讨高中与大学的衔接课程及人才培养的贯通渠道。目前正在进行“迷人的材料”系列科普课程建设,希望中学生通过课程学习,提前了解大学专业,为以后的学习及科研做好准备。

厚植学生家国情怀 科技教育与德育主题活动比肩行

培养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具有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且有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我们依然任重道远,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兴华中学的科技团队将凝心聚力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同时探索创新育人模式,弘扬爱国奉献,融入国家发展。讲好老一辈科学家们无私奉献、报效祖国的故事,就是弘扬科学家精神的起点,就是德育工作开展的新角度。

学校作为北京市示范性普通高中、十二年一贯制优质学校,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实践一直在寻求创新型教育培养方式;学校教育学生们在能够将自身融入祖国的发展大局、实现以自身价值推动科技事业的进步,不断取得科技创新成就;学校不断整合科技教育的力量,感悟科学精神,习得科学方法,体验科学规范、提升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价值观。

在区级“远航计划”的引领下,学校形成特色的科技课程设置,及科技教育发展的新态势。“雏鹰建言行动”在小学和初中部开展,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观察思考、激发兴趣,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在建言过程中表现出创新潜质的学生进行持续、深入的追踪培养,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条件,为“翱翔学员培养”提供后备生源,探索建立不同学段之间创新人才培养的纵向衔接机制。

在物理、化学、生物各学科教学中,教师基于真实情境下的科学问题开展教学研究,引领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我国在科技方面的不断创新,引导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达到课堂立德树人的目的,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并立志为中国的科技发展而努力奋斗的新一代青年。

当同学们听完中科院理化技术所“奋斗者”号设计者、中国五四青年获得者严开祺的报告后,高三学子在植物所听完科学家张翠进行植物免疫的报告,他们被科学家谦虚随和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所吸引,兴趣和励志齐头并进。追寻科技和科学是当代青年最应追寻的梦想。在中科院植物所种康院士为高一新生进行的“基因进化与盘中餐”讲座中,孩子们了解到基因育种是关乎百姓饭碗的大事。通过参观学习,同学们提升了投身科学探索事业的动力。正是科学家精神的价值引领,激励着兴华学子不断登上新的科学之巅,为祖国和人民作出更大的奉献。

科技素质是当代人才综合素质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加强科技工作,提高学生科技素质尤为重要。兴华中学发挥科技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善思考、勇创新的精神,通过爱科学月活动向学校全体学生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使他们了解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及发展趋势,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观念、崇尚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和创造能力。

生逢伟大时代,肩负光荣使命,是当代青年的荣光。今后,兴华师生将继续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感悟祖国科技创新发展历程,厚植科技报国情怀,敢于探索、勇于求真,未来勇当创新发展先锋,为加快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展战略贡献力量,用青春书写科技强国壮丽篇章。

□ 文/李娟(北京市大兴区兴华中学校长) 来源:现代教育报


作者:

现代教育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