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清玉洁——朱冰贞与她的昆曲艺术
2022-02-25 16:4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不久前,我去北方昆曲剧院拜访了优秀青年演员朱冰贞老师。朱冰贞面容隽秀优雅,很近似于她在舞台上所塑造的古典仕女。

朱冰贞是江苏徐州人,父亲是江苏省柳琴戏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她是受父亲的影响逐渐喜欢上了戏曲,并于1998年考入了江苏省戏剧学校京剧班学习京剧,毕业后分到了江苏省京剧院工作。当时戏曲正处于低谷时期,演出机会也很少,年少的朱冰贞不愿在剧院把时光荒废掉,她通过一年的努力,于2005年考入了中国戏曲学院,在学院除了向诸多名家老师学习京剧传统剧目外,其间还向韩东青老师学了昆曲《百花赠剑》,为她后来从事昆曲艺术打下了基础。

2009年,朱冰贞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后,以《昭君出塞》考进了北方昆曲剧院工作。2010年北昆举办全国性的“红楼”选秀,是为昆曲《红楼梦》选取主要演员,朱冰贞被选入黛玉组。经过角逐,评委一致认为她的表演和气质是最接近林黛玉的,从而成功入选。对于能入选林黛玉这一角色,她十分感恩乔燕和、魏春荣二位老师近20天的悉心指导。为了能够演好林黛玉这个角色,朱冰贞下了一番苦功,她查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仔细揣摩林黛玉这个人物。在排练中,导演曹其敬、徐春兰,艺术指导胡锦芳、乔燕和等几位老师对朱冰贞悉心指导。在赴上海参加举办的昆曲艺术节期间,朱冰贞还跟随曹颖院长特地拜访了越剧《红楼梦》中林黛玉的饰演者——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老师,听取了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对饰演林黛玉的切身体会,使朱冰贞受益非浅。

朱冰贞在《红楼梦》中饰林黛玉

昆曲舞台版《红楼梦》分上、下两本。朱冰贞饰演的林黛玉初上场轻移莲步、袅袅婷婷,眼中流露出一丝忧伤。【秋月夜】“可怜俺孤影随惊雁,寄花篱下临风叹。姑苏一别京华寒,还疑谁家院,泪痕拭又添”。从这几句唱中,朱冰贞就把人物的内心活动展现在观众面前。在上本中,宝黛之间是从年少的两小无猜转变到少年的情窦初开。这时的林黛玉没有扶风弱柳的病态,年少时还是很活泼的,与宝玉之间还有嬉笑打闹的情节。因此朱冰贞在其中还融入了花旦的一些表演手法,同时又要兼顾林黛玉的人物形象,使得舞台之上的黛玉既灵动又柔美优雅。在“读西厢”一场中,黛玉与宝玉有一段双人舞,表达了二人心心相印、情窦初开。朱冰贞在表演上运用了闺门旦的表演手法,无论从形象塑造和声音都均有所改变,从小女孩到少女在场次转换之间就完成了。到“探宝玉”一场时的【倾杯序】一段,“堪惊,荣国府无情棒重…”则是使得黛玉更加看清了这个繁华的“大观园”中的虚伪,唱段节奏的变化与水袖的运用准确地表达了黛玉对命运的深深无奈,她与宝玉的手帕舞更是表明了二人相互的心迹,朱冰贞在此处的处理尤为出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此段只有一支萧作为伴奏,朱冰贞根据林黛玉这个人物的属性,她在声音的处理上下了一番功夫,并没有将声音完全放出来,而是运用了一些气声与压低音量的方法,字字清晰将情感传递到观众内心,以声带情、声情并茂的传达出黛玉对宝玉的深深情感。

在下本中,林黛玉的戏份较上本来说较为集中,主要有“葬花”“焚稿”两场,情绪则是以忧怨悲情为主。“葬花”是林黛玉在全剧中唱做最为吃重的。黛玉惜花、怜花、叹花、到最终葬花,一招一式、一唱三叹、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黛玉的风骨。葬花是悲情的,初上场黛玉刚要迈步却因怕踩到花瓣又将脚收回慢慢的落到另一处,拿起花锄又小心翼翼的落下。在唱到“我怜伊日日霜剑与风刃”时,黛玉双手捧花紧贴脸颊缓缓起身,随又将花瓣轻轻放到地上,这些细节体现了黛玉的惜花怜花之心。当黛玉准备将花瓣埋下之时,想到自己悲惨的身世和在贾府中的境遇,不禁悲从中来,泪水止不住落下。在念出“看这花冢好不令人伤感”后,然后用无伴奏唱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语道尽了黛玉的酸楚与无奈,增加了人物的伤感。朱冰贞在葬花中的表演不是一味的“悲”,而是由心生发,与黛玉浑然一体,可谓哀而不伤,令观者倍生怜悯之情,演绎了一个外表柔弱而内心善良的林黛玉。

“我一自投生便长病无宁,泪伴晨昏永,只因心儿里种着三生情……这诗帕呵,芙蓉密字,万缕千丝,都是鲛人泪织断肠句。春花里秋窗雨夕,泪湿云梦。旧帕题诗,且都是枉留笑柄在人世,我将断肠的诗句都化作灰飞烟灭无痕迹”。这是林黛玉在“焚稿”中的唱段,字字啼血。在舞台一侧的病榻上,朱冰贞以侧躺的姿势将诗帕垂落在脸上,舞台中央的后区则是贾宝玉与蒙着红盖头的薛宝钗,一边是红烛高照,一边是凄冷幽暗。当不知内情的贾宝玉对着新娘说出“妹妹你盖着这劳什子做什么时”,林黛玉條地挣扎坐起手擎诗帕,又因病无力而缓缓落下,侧撑着缓缓抬起头开唱,最后在喊出“宝玉,你好…”后,朱冰贞用了强撑起身向远处伸臂,然后倒下,将林黛玉一个遭受封建桎梏致死的柔弱女子展现得淋漓尽致,令观者无不动容,她既演活了林黛玉,林黛玉也成就了她,凭借这一角色获得第五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这出昆曲《红楼梦》后来于2012年拍成了电影艺术片,朱冰贞仍饰演林黛玉这一角色。这部昆曲电影艺术片还获得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第12届摩纳哥国际电影节天使大奖,也成为了朱冰贞的一部代表剧目。

大都版《牡丹亭》是北方昆曲剧院遵循汤显祖的原著进行摘录修改而创排的,朱冰贞主演了杜丽娘这一经典人物。其中“惊梦”“寻梦”“闹殇”三折戏是杜丽娘的重场戏,是最常见的三折戏。朱冰贞在“惊梦”一折中演出了杜丽娘的娇美,她饰演的杜丽娘身穿不带水袖的粉色褶子,外披帔风上场,吩咐春香“取镜台衣服来”,是丫鬟春香在台上帮杜丽娘穿上带有水袖的女帔。传统是根据戏词在舞台上穿衣的,后人认为繁琐将穿衣省去,词也多数改为“取镜台过来”,大都版《牡丹亭》将其还原与舞台。“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杜丽娘看到了牡丹联想到了自己,她把双手轻轻抬起来呵护牡丹,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在“寻梦”一折中,杜丽娘看到满园的荒草败柳和花残叶落时,回忆起梦中“那书生将柳枝赠我,要我题咏”心中更加忧郁,到最后“守的个梅根相见”,已是伤心欲绝。“闹殇”一折中编剧王仁杰先生别出心裁地将剧情做了调换,将原本剧情在前的“写真”放到了垂垂危矣的“闹殇”之后,便成为杜丽娘强撑着最后一口气将自画像留在人间,画完之后心愿已了,淡然离世。这样的设计使得杜丽娘的死更加凄美,也使得剧情更具有戏剧张力。

朱冰贞在《牡丹亭》中饰杜丽娘

对于杜丽娘这个人物,朱冰贞颇有一番见解:“大都版的《牡丹亭》对于其它版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把汤显祖的原版搬上了舞台,杜丽娘不同于其它剧中的女性,能为情而死又因情而生,她虽是闺阁千金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但她读过书有思想,对爱情有向往,甘愿为情而死。同样是演杜丽娘,每个年龄段的演员演出来是不一样的,60岁的演员来演,观众看的是角儿,艺术家的火候,16岁的演员来演虽有些不到位,可在台上就是一位少女杜丽娘。所以导演要求我们要‘深挖’人物,就是在不脱离传统的基础上更准确地表达人物,要从文本上把杜丽娘的内心活动准确地解读出来、体现出来,要演出杜丽娘的青春气息。”白玉兰奖的评委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刘子枫先生和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计镇华先生看了大都版《牡丹亭》演出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才是汤显祖笔下的杜丽娘”。

朱冰贞嗓音清亮、唱腔委婉动听,表演细腻传神,在表演中能深入挖掘人物内心活动,塑造人物真实可信,所主演剧目中尤以凄美哀婉、坚贞不屈的女性形象居多。如她在小剧场昆曲《流光歌阕》主演的帝王之女长平公主、昆曲大戏《桃花扇》中的李香君,二人虽身份地位不同,却同样有着家国情怀,面对破碎的大明江山表现出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铮铮铁骨的女性形象。

《桃花扇》中饰李香君
《流光歌阕》中饰长平公主

朱冰贞现在是北方昆曲剧院国家二级演员、中共党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她于2013年正式拜昆曲名家胡锦芳为师。自进入北昆以来,除前面介绍的她主演的几出戏外,还在清唱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新编昆曲《飞夺泸定桥》中饰演阿米兹,并在《昙花证》《荣宝斋》《连环计》《临川四梦》《爱无疆》《桃花扇》和戏曲艺术片《红楼梦》中任主演和重要角色。以其艺术成就曾获第5届中国昆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第27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艺术“主角提名奖”;2014至2016年被评为“北京市文化局先进个人”;2016年被推荐为昆曲年鉴“昆曲艺术家”;2017年荣获“首都市民学习之星”称号;2018年入选“北京榜样”周榜人物;2020年4月还荣获了“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称号”等。

《连环计·小宴》中饰貂蝉
《临川四梦》中饰杜丽娘
《飞夺泸定桥》中饰阿米兹
《玉簪记》中饰陈妙常
《双珠记·卖子》剧照

对于艺术,她认为:“做演员首先要尊重舞台,戏需常演常新。演戏要演人物,想准确地诠释人物就要丰富自身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每演一出戏都要仔细揣摩,努力将每一个人物都生动形象准确地诠释出来,做好一个昆曲人该做的,把昆曲艺术传承下来并传承下去。”

朱冰贞与本文作者郭宗民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戏剧传媒微信公众号作者 郭宗民

作者:

文旅北京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