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朝阳农村新变化(十一)(农村城市化篇)|住有所居,居有所美,金盏城市化建设为幸福“加码”
2022-11-01 20:32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今日离家辰龙归,故园已是面目非。人生犹如南柯梦,试问乡人几不回。栋栋高楼平地起,代代散居齐聚居。传世后世千秋史,盘古开天第一回。”2010年,村民李景侠在看到拆迁上楼场景时,向《金盏乡情》报投稿自己创作的《别古宅》。正如李先生《别古宅》中记录的一样,回望过去的十年,金盏乡变化日新月异,其中最宏大最美好的一组旋律,无疑是金盏乡居民的转居上楼史。

2010年1月起,随着温榆河景观大道等项目启动,金盏乡部分村陆续启动拆迁。2010年12月,相关回迁地块开工建设。2012年底,8000多名村民喜迁新房。后续,1100余户村民陆续回迁到金泽家园小区。

2013年8月28日,金盏乡正式启动四个社区的建设工作。12月9日,金盏嘉园第一社区、金盏嘉园第二社区、金泽家园社区、金泽家园北社区居委会正式成立。

2018年11月11日,“马沙雷”棚改项目住宅腾退正式进入签约期,截至11月30日,仅用20天,就完成了3个村、1530个院、3586户、10810人的正式签约,签约率圆满达到100%。

2019年11月6日,长店组团回迁安置房项目二期001地块14号楼封顶,提前9天完成节点工期目标,标志着长店组团回迁安置房项目三年期房所有工程主体结构全部封顶。

腾退前

2021年1月25日,金盏乡第二批住房困难村民顺利完成签约购房。8月26日,长店组团定向安置房三年期房正式开启交房,提前4个月让770户村民住上新房。

在此过程中,金盏乡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推出“五个先行”工作法推进腾退、“四心”工作法积极回应村民关切、“2+6+2”工作模式助力棚改、“三个公开”“三个不变”“一张账单走到底”等工作方法推动打造阳光工程,一步一个脚印服务群众,推动地区城市化建设不断发展。

翻开一份旧报纸,一行醒目的标题瞬间映入眼帘——《向城市化大步迈进,新楼落成喜迎回迁》,照片中,居民代表们手捧着象征入住新小区的钥匙,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幸福的笑容,不只因满满的乔迁之喜,更是为未来的生活开启幸福起点感到由衷喜悦。

严格监督施工进程,确保工程进度稳步推进,工程质量有保障;公示每家每户的测绘结果等,让群众看得明白,了解签约腾退进度;积极发动各方力量,乡村两级党员干部携手各村群众骨干深入各家各户,详细了解征拆对象需求,大家共同发力,尽一切努力解决征拆对象困难,推动拆迁工作不断开展,让更多村民能够早日拆迁上楼搬新家。

“搬进新小区,看见新房宽敞明亮,小区里面绿树成荫,那种发自内心的愉悦感和幸福感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如今居住在金盏嘉园的居民谈起当年搬迁新居的感受仍旧感慨万分。对于曾经的平房区居民来说,改变的不止是居住环境,更是心情上的巨大变化。

“高楼林立拔地起,万家烟火总关情”,现在,金盏乡城市化建设已在稳步推进的基础上不断提速,在拆迁腾退、社会治理、民居建设等各方面驶入“快车道”。

夏日清风,漫步在公园、广场的群众或跳舞,或散步,或休憩,或运动;金秋时节,小区内、道路旁的大片绿植一片金黄,不少群众掏出手机记录下家门口的美好瞬间……金盏乡在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同时,兼顾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走好绿色发展新路,促进人居、发展、自然和谐共生,让“城市之美+绿水青山”成为金盏乡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位于金盏乡党群服务中心南侧的施工现场,高耸的塔吊挥舞长臂,运输车辆往来穿梭。在不远的未来,施工挡板内的环境将摇身一变,成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新建小区。除此之外,金盏乡还将以此为点,进一步整合教育、医疗、商业资源,释放周边活力,全面提升为民服务水平,为广大群众营造更好、更优、更美的生活环境。


作者:

朝阳农业农村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