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使每个社会细胞都健康活跃,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城乡基层是影响党的事业发展、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基石。
近年来,朝阳农村地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通过创新党对基层行政组织、自治组织、群众组织、新社会阶层的领导方式,推进“两新”组织提质扩面,夯实区域化党建联盟,推进接诉即办、党员双报到等制度措施落地,完善终端问效评价机制等,搭建多方议事平台,实现了基层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以及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朝阳农业农村”北京号自即日起开辟“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系列内容,对此进行专题报道。
社区是社会治理实践的最基本单元。近年来,朝阳区平房地区天鹅湾社区党委将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和方法融入基层治理中,转变思维、提升能力、搭建机制、动员居民力量,打开了社区共建共治共享的新局面。
车库翻新、水系修复、补种绿植、儿童游乐设施更换……一系列的变化让天鹅湾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让居民从“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积极投入到社区治理中。
天鹅湾社区包含天鹅湾小区、朝阳雅筑小区、景悦家园小区和宝成雅园小区,建成时间不同,居民的诉求也不尽相同。其中,天鹅湾小区是拥有2089户业主的商品房小区,小区年轻业主较多,他们对物业服务要求高,维权意识强,前些年因业主和物业之间沟通不畅,缺少固定且规范的沟通议事平台,产生过不少误解和矛盾。
为了解决双方矛盾,天鹅湾社区党委书记谢丽萍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一方面在线上积极回应居民诉求,邀请居民代表到社区共同探讨解决办法;一方面在线下数次与物业沟通,建议由社区来牵头,定期组织物业和居民召开沟通协商会。就这样,一个由社区党委、业主、物业公司组成的“三方议事协商平台”建立起来,三方共同协商处理居民诉求,合力解决居民的大事小情。
“三方议事平台”成立后的首次协商会上,招募的20余位热心居民都提出了“车库破”问题。小区A、B库漏水且年久失修,里面坑坑洼洼、破烂不堪,和小区形象极其不符,物业当场表态对两个车库进行翻新。经过多次三方讨论,车库效果图最终确定。去年,物业投资近600万元对两个面积近3.1万平方米的车库进行了整体翻新,地面刷了地坪漆、墙面及顶面重新粉刷、照明系统也全部换新。焕然一新的车库,让居民切身感受到了“三方议事协商平台”带来的新变化。
此前,天鹅湾南区5号楼居民向社区反映,5号楼家用自来水管出现了热水串水现象,洗把脸都要先用盆接出热水晾凉了再用。得知情况后,天鹅湾社区居委会立刻召集多名居民,以及物业公司、热力公司、自来水公司的工作人员,召开了“三方议事平台会议——南区5号楼热水串水问题专题会”。会上,各方工作人员从专业角度分析串水原因,并初步判定,可能因某些住户改造热水器,未安装逆流阀导致了热水串水。会后,物业公司立刻联合热力公司,逐户检查阀门、热水表,终于发现了问题所在,并现场进行了修复。
“利用‘三方议事协商平台’,可以线上发起活动,也可以线下组织居民协商议事、巡视小区,让居民增强了社区‘主人翁’意识的同时,也及时解决了居民烦心事。”谢丽萍介绍,为了给小区的电动自行车棚选址,一批热心居民多次实地查看备选的位置,在安全设施配备上主动跟物业提建议;为了协助做好地库翻修,热心居民事无巨细,帮助物业了解地库现状和居民需求。
“三方议事协商平台”成立至今,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热情也越来越高,目前,参与平台议事的热心居民达126名,基本覆盖了社区内的所有楼宇。居民志愿者也由之前的20多人增长至400余人。此外,“三方议事协商平台”还是一个监督平台。每次三方协商议事时,都会选择一方人员担当记录员,并将协商事件的处理过程、结果,及时公布在天鹅湾社区微信公众平台上,确保事情“在居民的眼皮子底下一办到底,有始有终”。
“我们的小区变化太大了,地库翻新、水系修复、补种绿植、儿童游乐设施更换,让我们住着更安心、更舒适。”天鹅湾小区居民付迎涛告诉记者,他是天鹅湾小区“三方议事协商平台”的一名热心居民,作为一名律师,他利用工作闲暇之余积极投身到社区治理中,参与了多项志愿服务。
在天鹅湾社区,曾有居民到社区办公点来找“天天”咨询求助。办公室里的社区工作人员说:“我们都是‘天天’,有什么事需要咨询?”其实,天鹅湾社区的“天天”是线上“虚拟社工”的微信名,也是社区探索“互联网+社区动员”的核心。
天鹅湾社区打造微信号全能社工“天天”、微信社群、微信公众号、微信链接小程序等“四微互联”的社区动员体系,联系服务群众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中,虚拟社工“天天”开通至今,微信好友达8000余人,基本实现居民全覆盖,随时在线回答居民的咨询,有事儿找“天天”已经成为广大居民的共识。
“以前居民联系社区主要通过拨打社区居委会电话、联系社工个人或者到社区面对面联系,但这三种方式使居民与社区之间的联系相对分散、黏性也不高。”天鹅湾社区服务站站长李晶表示,自“天天”诞生后,它作为社工团队的统一形象和口径与居民进行互动,解决事情“更方便、更及时、更快捷”。
天鹅湾社区以楼栋为单位建立了40余个微信群,住户能在微信群中随时与“天天”联系。每家每户都至少有一人加“天天”为好友,随时可以联络。对一些年老体弱者或不能熟练使用智能手机的居民,社区会安排专人打电话进行询问,电话无人接听的,工作人员便上门走访,张贴通知,做到百分百告知。
“天天”的打造,调动起了全体社工的力量。居民在线问孩子入学问题,负责教育工作的社工便接管“天天”进行回复;居民问疫情防控方面的问题,负责社区疫情防控的社工也会进行专业解答。
“‘天天’可以说是天鹅湾社区居民的百事通,‘天天’每天能收到几百条咨询求助建议的微信,社工对于每一条都会予以回复,对于一些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或是热点问题,我们会通过发布朋友圈推文,让居民了解到相关动态。而且我们会对‘天天’微信、朋友圈、社群内居民聊天记录进行汇总整理,针对多次出现的‘关键词’,社区会提前去做工作,把基层治理的关口前移,真正实现‘未诉先办’,这样小问题能得到及时化解,大矛盾也就不会积累发酵。”李晶说。
在天鹅湾社区里活跃着一支清雅巡楼志愿队,这支队伍于2021年11月25日成立。志愿者们定期巡楼,认真记录楼道堆物堆料和电动车进楼情况,为物业开展清理工作提供数据支撑。其实像清雅巡楼志愿队这样的志愿者队伍,在天鹅湾社区不止一支。据了解,在天鹅湾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涉及站岗巡逻、核单巡楼、小程序开发等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谢丽萍表示,天鹅湾社区越来越多的业主成为志愿者,主动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他们的加入为社区治理注入新的力量。
自疫情开始以来,天鹅湾社区充分发挥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组织物业管家、网格长、楼门长等深入各家各户逐一进行宣传排查,对外来人员逐一进行登记。
天鹅湾社区化危机为转机,将战“疫”当成一次发动、团结居民的良机,动员小区各群群主,成立“线上楼门长”群,每天转发社区防控信息,架起社区和居民之间联系的桥梁,并发动志愿者在高峰时段协助门岗工作,营造“防疫人人有责”的社区氛围。一些居民在安排好家里的事后,投入到防控工作中为居民服务。同时,社区还积极调动辖区单位联手参与社区治理。
去年底,天鹅湾社区党委举办了2022年天鹅湾社区志愿者表彰大会,表彰去年在疫情防控、社区治理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志愿者、志愿商户、志愿队伍。“我们希望通过志愿者先行这一星星之火,带动更多居民、辖区单位参与社区治理,携手打造我们欣欣向荣的生活共同体。”谢丽萍说。(文/付佳 图/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