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畔崛起人文之城!
2022-12-23 16:5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按下复工复产“加速键”,一项项“超级工程”从孕育到诞生,纷纷如梦境般照进现实,为城市副中心这座历史悠远又充满活力的千年之城增添了文化底蕴与科技魅力,成为北京面向世界的一张张新名片。

记者昨天从北投集团获悉,城市副中心多项“靓丽工程”在年底前频频取得新进展。古风汉韵的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主体结构即将封顶再现故城风仪;震撼升级中的台湖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配套酒店装修施工已完成,这处副中心文化魅力新地标与网红打卡地行将盛装亮相;集结诸多传统文化元素,宛如中国传统礼器“鼎”的北投大厦主体钢结构也即将封顶。

图片

路县博物馆效果图

 

路县博物馆钢结构完工将再现故城风仪

 

位于遗址公园主轴线东侧、镜河西侧的路县故城遗址是2016年城市副中心建设前期考古勘探时发现的西汉遗址,曾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作为其配套博物馆,位于路县故城考古遗址公园范围内,总建筑面积2.013万平方米,包括了藏品库区、藏品技术区、展示陈列用房、教育与公众服务用房、业务与研究用房、行政管理及附属用房等。

图片

大道至简寓礼于形。作为“六器”之一,玉璋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极为重要的礼器。北投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城”为意以“璋”为形,路县故城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崭新的博物馆在覆土之上的造型参照六器之玉璋,将建筑体量化为玉璋之形,作为历史的延续并简化成形。

“工程通过实施闭环管理,以两点一线的方式保障了施工安全。我们统筹调度材料和建设者,正在积极组织项目复工复产。目前,一线施工及管理人员已超过200人,将全力保障年底前实现主体结构封顶的年度目标。”北投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工程整体有望在明年12月实现完工。

作为这项工程的“灵魂”所在,目前博物馆主体多项重要施工节点相继完工,包括地上钢柱、钢梁、桁架安装已全部完成,一区和二区悬挑结构底板浇筑全部完成,四区悬挑结构防水全部完成,五区夹层、回填土全部完成,六区历史之眼底板浇筑全部完成,七区防水施工全部完成,东段负一层顶板浇筑完成,为后续施工奠定了坚实基础。

图片

记者还了解到,路县故城作为目前所知通州地区最早且唯一的秦汉时期城池,已经将通州的建城史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未来当游客步入这座博物馆,将亲身领略到秦汉古风,从这座汉代古城遗址感受到古色古香的十足汉韵。

图片

台湖酒店效果图

 

台湖图书城震撼升级配套酒店完成装修

 

打造展示城市副中心文化魅力的新地标与网红打卡地,身为北京市重点工程之一的台湖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如今在寒冬中工地现场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图片

 

台湖图书城提升改造项目占地约24.1公顷,总面积超过了14万平方米。该项目作为台湖演艺小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对推动台湖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助力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记者了解到,为盘活存量资源,按照台湖演艺小镇功能布局,台湖图书城启动了提升改造工程。该项目北至铺胡路,东至铺外路,南至张台路,西至台湖廉政文化广场,按照“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发展要求,将突出“生态+艺术+演艺”核心特色,以创意创作、展演交流为核心功能,以艺术推广、文化旅游作为衍生功能。

8字楼项目是台湖图书城的标志性建筑。从空中俯瞰,整座建筑以数字“8”为整体设计形象,用一个在平面穿越南北、高度贯通三层的中庭连接,连廊和台阶在中部和南北两端将各层展销厅从平面和剖面上连接起来,从而在空间上构成一个循环连续的“8”字形象。8字楼建筑面积约74748.95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五层,中庭玻璃屋顶及连桥采用张弦梁结构。未来8字楼将作为戏剧产业综合楼使用,一、二层为会展区,三层为演艺工作坊,四、五层为艺术创作室,联动青年艺术家创作群体,并建立青年创作孵化基地。

图片

B库项目则是一处集沉浸式表达、观演文化与活力商业、展览、管理办公等多种功能构成的新型文化综合体,包括多功能剧场、展览、商业、管理及配套设备用房,项目建筑面积70387平米。其中多功能剧场可容纳800人,满足交响乐排练及小型演出等室内音乐厅功能,以及小型戏剧、话剧等剧场功能,同时还可兼顾LIVEHOUS演出、沉浸式演出、音乐派对、互动娱乐等演出场景。

“截至12月18日,项目现场的330多位施工及管理人员,正全力推进8字楼外立面及新建能源中心的土护降施工,年底前将可确保8字楼外立面涂装完成,向大众展示出其提升改造后的崭新形象。”北投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项目配套的戏剧主题酒店装修施工已完成,12月底前8字楼、B库改造施工将可完成约40%,完成能源站、室外工程等改造施工30%。

图片

北投大厦效果图

 

扛鼎之作北投大厦年底主体钢结构封顶

 

作为城市副中心首家市属国企总部大楼,形如中国传统礼器“鼎”的北投大厦项目,年底有望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

北投大厦项目位于行政办公区东侧,人民大学通州校区西侧,邻近地铁6号线东夏园站。该项目总建筑规模约11万平方米,其中地下约5.8万平方米,包括地下四层与夹层,地上十层共有约5.3万平方米。按照工程计划,该项目计划于明年竣工。

图片

 

眼下,北投大厦项目的一节柱、二节柱、三节柱、四节柱,九层及以下钢梁已全部安装完成;二层、三层、四层的楼承板则已全部浇筑完成;北区夹层墙体砌筑完成80%、B3层墙体砌筑完成、B4层机房基础浇筑完80%、南区B3层与B2层墙体均已砌筑完成、B1层植筋完成。

在疫情中,该项目所有人员实行“两点一线”集中统一管理,供货有计划、有备案、有记录,对货物进行全面消杀,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展。“我们克服了疫情带来的影响,现在600多名建设者正在全面展开作业,地上地下项目已同时复工,正在向着年底主体钢结构封顶的目标全力冲刺。” 北投建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当明年竣工后,传统文化元素将在大厦中随处可见。这座宛如“鼎”形的大厦主体居中升起,基座水平展开,通过周边曲线道路形成向城市开放的空间与广场。不仅如此,大厦的幕墙也融合了传统鼎纹元素,呈螺旋规则上升,寓意以中心容纳四方的“和”理念。建筑内部则将实现自然通风采光,可提升使用的舒适度,也有利于节能降耗。

图片

北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进一步表示,大厦还规划设计了“地源热泵+市政热力+冷水机组+冰蓄冷”的复合式能源系统,该系统比传统供热系统运行效率提高60%以上。与此同时,为最大化利用太阳能资源,大厦屋顶还将布设约3700平方米的光伏系统,预计全年发电量可接近40万千瓦时。

记者了解到,北投集团是集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营于一体的城市综合运营商,随着总部入驻副中心,将有助其更好的参与副中心建设。

“身为城市副中心投资建设平台企业,我们在副中心承担的项目已经超过了280个,总投资则有约4000亿元。”北投集团董事长李长利表示,未来北投集团不仅将以“绣花功夫”在副中心持续打造一系列“超级工程”,更要带动市属企业共同参与副中心建设,助力副中心实现高质量发展。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赵鹏

编辑:澹台瑞芳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