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火气又回来了”
“A59请您用餐!”“A16的顾客在吗?”“B03,B03客人请进!”……12月23日下午,北京市朝阳区合生汇21街区,各家餐馆叫号的声音此起彼伏。21街区是合生汇的美食区,海底捞火锅、半天妖烤鱼、很久以前羊肉串……美食商肆沿街道依次排布、错落有致,街道上,人流如织。
“本来打算和朋友去吃海底捞,但没想到排到了130多号,估计得等一两个小时,就换到渡娘火锅了。”刚和朋友一起用完餐的李津表示,“我感觉现在的人流量和疫情前已经差不多了,恢复还是挺快的,有点出乎意料。”
西红门山姆会员店人流密集。
西红门山姆会员店人流密集。
“出乎意料”,也是近期电影消费者的心声。
“看电影之前我有一个心理预期,人会比前一阵多,但没想到会有这么多。”在北京荟聚购物中心内的金逸影城,一位观影者表示,这次来电影院看《想见你》,之后还会再来看《阿凡达:水之道》。
金逸影城自助取票的观众。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餐饮消费、电影消费等线下消费正在逐渐复苏。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呷哺呷哺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北京市第一波“阳康”外出,来餐厅吃饭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周末这两天人流量更多,半天时间不到就叫了100多号。呷哺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朝阳大悦城、新奥购物中心、石景山万达等门店迎来“新十条”后首个周末消费小高峰,燕郊、保定、邯郸等地门店客流也在恢复。
北京荟聚购物中心广场上的人群。
电影消费方面,金逸影城工作人员老高表示,“准确点说,12月10日,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不查核酸后,观影人数就多起来了。我们按照50%的限流要求售票,来观影的人每天有800人-1000人,这两天赶上周末,人流量更多一些,我们这个电影院售票量几乎能排到全国前三,最卖座的还是《阿凡达:水之道》。”
老高说,按照这个势头,后期如果新电影不撤档,春节档上新电影,电影消费可能会有一个爆发性的增长。
猫眼专业版12月25日12时发布的数据显示,12月24日当日票房为1.1亿元;全国影院线上客流达6216.4万人次,较上月同期增长182.92%;全国总出票数为239.0万张,较上月同期增长228.20%。
光大证券研究报告指出,防疫政策逐步优化,有利于促进线下各品牌门店客流逐步恢复,进一步带动线下消费恢复。华创证券研究所副所长吴一凡表示,政策调整可有效拉动需求复苏,以本地需求为代表的餐饮率先复苏,以异地需求为主的酒旅和航空也有望紧随其后,迎来恢复。
对于未来消费恢复态势,多位消费者表示,消费恢复速度快、消费热情逐渐高涨将是大的趋势。专家表示,政策层面关注扩大内需和促消费,预计2023年内需的修复将成为确保经济回稳向上的重要力量。
在促消费政策上,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随着防疫政策优化措施落地,线下消费场景重现,地方政府积极出台“消费券”相关政策以刺激消费需求回升。发放消费券对促进消费有积极效果,未来可能进一步加大推广范围和力度。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宏观研究部副主任蔡彤娟看来,当下,要避免脱离收入谈消费。只有切实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才能有效促进消费,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是中长期问题。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宁吉喆近日同样表示,要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不断增强居民消费能力。“2020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5.1%,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但明显低于疫情前2013年至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的年均实际增长率。必须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更好地恢复发展,有针对性地增加居民各类收入。”宁吉喆说。
“预计2023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8%-12%,社零增长7%-11%。”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分析,经济、就业恢复支撑居民收入回升,对居民消费能力形成提振;充足的居民储蓄“余粮”,为消费改善提供重要动力保障;疫情防控政策持续优化,将推动消费场景恢复,并提振居民出行和消费意愿,对消费恢复形成有力支撑;很低的基数也为消费增速反弹提供助力。
来源:中国证券报、新华每日电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