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康后,不少朋友都去做了健康体检,希望了解自己康复后的身体状况,不查不要紧,很多人在胸部CT的影像片子上发现了原来没有的肺结节,还有的人发现自己的肺结节数量增多了、变大了,难道这是新冠感染带来的吗?此时发现的肺结节该如何判断和处置呢?会不会有癌变的风险?
《我爱问医生》节目邀请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肺癌中心主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胸外科首席专家支修益教授,跟您关注:科学关注阳康后的肺结节。
新冠病毒感染,究竟会不会导致肺结节?
从肺结节的形成机理上来看,新冠病毒累及肺部,可能造成肺泡中出现炎症或感染,肺部有渗出液和炎性细胞,引起肺泡腔充气程度的改变。在 CT 检查下,片状磨玻璃阴影是新冠感染的主要影像学特征。
如果只是新冠感染产生的肺部磨玻璃样改变,会消失吗?
像这样因感染而产生的结节,通常会在痊愈的过程中被肺部自行吸收。但吸收的程度会因个人肺部功能不同而有差异,两三个月,三四个月,也可能出现无法吸收的情况。
所以,建议大家不要过分担忧此时新发现的“肺结节或磨玻璃影”,最少也是在三个月后再做一次胸部CT,进行比对,如果是新冠感染出现的变化,一定能够看到明显的变小甚至消失。
此时胸部CT发现的“肺结节”,会有癌变的可能吗?
很多人之前并没有拍过胸部CT,恰好是因为新冠感染才第一次做这项检查,发现了“肺结节”,担心会不会是“癌”,在这里告诉大家,因为第一次拍胸部CT而发现的肺结节、小结节,其中95%以上都是良性的,不需要做任何的干预和治疗。
哪怕高度怀疑是恶性的,也建议不要“上来就切掉它”,肺结节虽小,但是手术需要切除的组织却不小,对于肺部的影响还是需要注意的。
专家建议,最好先观察“它”的生长变化,同时可以多看两个不同科室、不同年资的医生,最后再综合考虑是保守治疗还是选择手术切除。
哪些人需要查肺结节?
肺结节并非疾病名称,而是在明确诊断之前的一种形态学描述,表示肺部有圆形或类圆形的病灶,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感受。
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做一次筛查,若发现肺部结节,缩短复查周期至3个月至6个月。
肺部结节高危人群建议在30岁左右就开始筛查,包括长期主动、被动吸烟,患有慢阻肺、肺气肿、肺结核等慢性肺病。
在辐射、污染环境工作或生活,有相关家族史等。最推荐的筛查方式是低剂量薄层高分辨CT,可筛查到毫米级别的结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