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穿“一河一路一遗址”!京唐城际接入副中心隧道开挖
2023-02-27 10:1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机器轰鸣,2月25日9时30分,京唐城际铁路最后一段工程——北京段接入北京城市副中心隧道正式开挖。建成后,京唐城际铁路将实现全线贯通,唐山至北京城市副中心运行时间最快将缩短至一小时以内,助力京津冀地区经济协同发展。

 

图片

 

京唐城际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志强介绍,京唐城际铁路北京段地下段线路起自北京城市副中心站地下车站东侧,沿既有京哈铁路南侧,以隧道形式下穿“一河一路一遗址”即通胡路、路县故城遗址、运潮减河,上跨城际联络线,线路全长2.4公里,盾构段最大埋深约29米,隧道主体建设工期12个月。

图片

隧道不长,难点不少。中铁十四局京唐铁路八标生产负责人高志顺介绍,隧道经过区域以砂层为主,土壤承载力不足,要通过设备先将原有的土层挖出后填进混凝土。同时,为了保证盾构机顺利工作,盾构始发井要挖到地下49米的位置,用来承载盾构机的重量。

图片

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京唐城际铁路项目总工程师何津告诉记者,本次开工范围包含运潮减河隧道、U型槽路基和宋梁路简支拱中桥。其中运潮减河隧道为Ⅰ级高风险城市隧道,采用直径约13.3米的大直径泥水平衡盾构机施工,隧道长距离并行既有京哈铁路,先后穿越“一河一路一遗址”等重大风险源,技术难度大,施工风险高。围绕工程设计难点,设计团队先后攻克了超敏感环境下大直径铁路盾构隧道穿越文物遗址区沉降控制及运营减震关键技术、邻近繁忙铁路营业线深基坑系统设计关键技术,对我国城市复杂环境隧道建设具有推动作用。

图片

何津解释,“一河一路一遗址”区域虽然覆盖面积不大,但隧道整体要采用注浆加固的措施减少影响,预计沉降可控制在厘米级。在隧道与地面之间的明挖段还将使用U型槽结构,通过创新受力体系,将结构轻量化、模块化。构件在工厂制作,在施工现场拼装连接,像拼积木一样建铁路,能够大幅缩短工期、减少对既有线影响,保证铁路建设进展及运营质量安全的同时提升铁路工程工业化建造的整体水平。

 

图片

相关新闻

1

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

 

 

铁路部门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九年来,“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主骨架已经形成,京津冀一小时交通圈越织越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三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10933公里,其中高铁2575公里,实现铁路对20万人口以上城市全覆盖,高铁覆盖京津冀所有地级市,快速推进半小时、一小时城际交通圈,“双城生活”成为现实。

图片

据介绍,目前京津冀地区已逐步形成京津、京雄(石)、京唐、津雄四轴,衔接太原、郑州、商丘、济南、潍坊、秦皇岛、沈阳、呼和浩特8个方向的“四轴、八放射”路网布局渐渐成形。京津、京唐等多条高铁线路运营,北京、天津、雄安、唐山、秦皇岛、石家庄等地实现有效连通;京张高铁、京哈高铁北京至承德至沈阳段、石济高铁相继建成开通,与既有京沪、京广、石太高铁,共同形成了京津冀连接东北、西北、华东、华中、华南、港澳地区的高铁通道主骨架。

 

图片

相关新闻

2

雄忻高铁雄保段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雄安至忻州高速铁路(简称:雄忻高铁)雄保段传来新进展。2月25日,雄忻高铁新盖房特大桥施工建设现场,巨大的旋挖钻机缓缓钻进并打下首根钻孔桩,大桥建设正式动工,标志着雄忻高铁雄保段由此全面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雄忻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东连京雄城际铁路、在建雄商高铁,中连京广高铁、津保高铁,西接大西高铁,路网地位十分重要。线路东起京雄城际铁路雄安站,向西经雄安新区、河北省保定市,到达山西省忻州市,接入大同至西安高速铁路忻州西站,正线全长34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结构。

图片

图片

中国铁路北京局集团有限公司站房工程项目管理部工程部副部长谭先平介绍,雄忻高铁雄保段线路从雄安新区雄安站引出到保定南站,国铁北京局代建范围内正线全长54.34公里。此次施工的新盖房特大桥全长4304米,需跨越南水北调雄县支线、保静公路、马庄干渠,是标段的重难点和控制性工程。目前,雄保段一标共有3座特大桥、1座梁场及雄安动车所补强工程正陆续开工。

“我们将针对性地对大桥大跨径连续梁施工采用悬臂浇筑方法,确保工程建设优质高效推进,为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作出贡献。”中国中铁电气化局雄忻高铁项目总工程师李阳介绍,今年计划完成该标段内钻孔桩的全部施工,桥墩完成50%,2024年实现大桥主体全部完工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张群琛 

通讯员:岳阳 陆爽 雷海燕

微信编辑:詹一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