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中心桥梁之美
2023-07-24 21:47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落日时分,朝霞卸下红妆,一曲萨克斯从桥上飘来,几个孩子兵分三路上下追逐,大运河畔听风吟,人们到这里来看风景、运动健身、赏人间烟火,这条优美的“曲线”渐成副中心的水岸会客厅,每日迎来送往、络绎不绝。再次登上自己设计的千荷泻露桥,王国彬一阵感慨:“它越来越像我当初设计的样子了。”

桥,在中国文化的长廊中,极富魅力。当森林里的一棵大树倒在小溪之上,一座桥梁便产生了。纵观古今,既有古代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也有横跨于生死之界的“奈何桥”;既有出自大国工匠之手的“赵州桥”,也有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的“洛阳桥”……桥梁体现了城市的独特气质,默默见证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与古代的中华智慧。

在多河富水的副中心,有大大小小200多座桥,仅横跨大运河的桥就达18座,桥梁体现着人类生产力进步的同时,又成为河流之上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至今为止,千荷泻露桥是我最得意的、最引以为豪的作品。”王国彬说。2012年,作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的王国彬,与北京市易禾永颐环境艺术设计有限公司以及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组成联合体参与国际竞标,同时参加竞标的还有另外7家由国际与国内著名设计公司组成的联合体。8家公司各显神通,力求设计出能够代表通州特色地域文化的中国式现代化桥梁。

图片

“桥梁的设计不能纸上谈兵,不能仅从技术出发,更不能单独设计,还应该考虑它与历史(时间)以及城市环境(空间)的整体关系,我决定去现场寻找灵感。”漫步在原西海子公园、现在的大运河文化旅游景区,雨后的张张荷叶上,一颗颗露珠正接二连三往水面流淌,王国彬被这番荷叶田田、露珠倾泻的意象所吸引,一丝灵感映入脑海,这个意境能不能用桥来表现呢?

于是,一个曲线的荷叶边缘正在流淌露珠的意象被王国彬敏锐的提取出来,辅以参数化设计与3D打印技术,一座有中国意境、体现城市规划精神,并能传承千年大运河文化特征的现代化桥梁由此而生。桥身两侧用优美的曲线营造出层层“荷叶”,自然地划分出高低起伏的三层景观平台,将步道、自行车道与桥身融为一体。层层荷叶边缘的跌水景观,缓缓流淌在露珠般的桥墩之上,从而呈现出一番“干荷泻露”的唯美景象。

此桥的设计同时也凝聚了艺术大师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深刻思考。“在古代的通州,运河北端最高建筑就是燃灯塔了,‘古塔凌云’是通州八景之一,古塔何时能凌驾于云之上,那一定是远观。”思考到这的王国彬思路更加清晰,燃灯塔下一座白色的桥跃然纸上。桥梁波浪的造型既像荷叶,又好似翻涌的云朵,远远眺望,古塔与桥联手重现了“古塔凌云”的今时盛景。

更有意味的是,大桥不只连接彼岸,还暗含了大运河文化中的南北融汇。在南方,船是常见水上交通工具,因此桥拱很高;而北方主要通行骡马大车,因此桥面平坦。这些南北桥梁特色也都在千荷泻露桥上有所表达。在王国彬看来,城市生活的不同节奏在这座桥上都是可以被满足的。“你可以走在最下层,如同行走一座拱桥,以脚步体验传统到彼岸的情景;二层波峰平缓则适合观景,最上层十分平坦,留给赶路的人。”行至桥上,从南到北,从古至今,是传统到现代的变化。

在一座城里,公共环境中最美的风景无疑在桥上,不但可观波光掩映,而且目可及远。于是,“车走人留的友好性”成为王国彬设计的一个初衷,“千荷泻露桥应该成为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水岸会客厅,快闪活动、创意市集、个人画展、街头的小音乐会……如今,千荷泻露桥越来越被人熟知,成为人们游玩的目的地。”王国彬说。

桥是现代之路的延伸,也是运河古艺的繁衍。驻足桥上,往北可回看历史岁月,往南可感受现代魅力。北边是一座仿古桥名为北关闸,旁边就是曾经的验粮之所——大光楼,见证了古代通州南来北往的运粮船千帆竞过。往南看,是运河文化广场,清晨,跳舞的、练嗓子的、嬉戏的,无论老少,各得其乐,广场一直延伸穿过桥下,形成遮风挡雨廊。一座桥,万般好。

北运河上,上至温榆河大桥、邓家窑桥,下至上营大桥,还有与千荷泻露桥同时中标建设的、横跨通惠河的“柳叶浮波”桥都是王国彬和联合体设计团队的手笔。

连接北京城区、城市副中心和顺义区的邓家窑大桥是运河上的最美“浪花”。华灯初上,更能彰显它的魅力——“浪花”造型中点缀着灯光,仿佛沙滩上星星点点的贝壳,也如夏夜里清澈的星光。温榆河大桥则拥有最美“天鹅颈”,是城市副中心生态魅力的“写生”。

图片
图片

“副中心200多座桥梁都有我的足迹。”王国彬还参与城市副中心桥梁设计导则的编制工作,将十二个组团的桥分级分类,按照重点桥梁、标准桥梁、一般桥梁分别提出桥梁建设控制性条款,确定副中心桥梁景观按照友好、美景、先进三大目标,便捷、人性、多功能、城景、河景、桥景、生态、智能、科技9个维度营建,从而让桥梁成为城市的靓丽名片。 

日新月异的北京城市副中心,不但拥有大运河文化孕育的一座座古桥,还有一座座诸如千荷泻露桥等能够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新桥。这几座颇具代表性的桥梁设计通过专注实现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汲取古人智慧,同时发展基于中国文明的本土设计范式,以“主题叙事设计”方法为切入点,努力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

世界著名城市如威尼斯、阿姆斯特丹、圣彼得堡等都因拥有众多特色桥梁而闻名于世。在这些城市里,桥梁不仅是交通建筑,而且是富于浪漫气息的城市生活空间,每一座桥梁都是融汇美丽与实用的艺术品,而桥梁群整体更是城市魅力不可或缺的组成。

新时代的北运河正在成为一个“桥梁博物馆”,并积极探索如何使桥梁成为土地混合使用、提升公共空间质量、打造智慧城市的重要战略节点,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实现从“友好型”桥梁到“友好型”城市,最终达到 “友好型”社会的目标。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  曲经纬

摄影:党维婷

微信编辑:詹一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