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来啦,一起探访副中心“新”校园!
2023-08-31 09:3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又到开学季,通州区教委按照实施中小学学位建设专项计划,加快推进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并积极面向校外拓展办学资源。今年9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将有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荣海小学、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3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启动合作办学新模式。通过多种方式满足副中心中小学学生就近入学需求,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

开学前夕,本报记者前往几所新校园提前探访。

图片

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

结合国际种业优势 创设综合实践课程

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经历了一番升级改造,9月正式开学。为满足新学年高一年级学生学习、生活需要,于家务校区按照潞河中学本部标准进行改造,建设4—6人间学生宿舍,扩充食堂可容纳人数,提供近700个餐位,重新修整操场塑胶跑道,保证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安全舒心。

老校区焕发新活力,不只体现在设施设备更新上,还体现于课程改革升级。据介绍,于家务校区与潞河中学本部将在潞河中学三个层面、十六个类别课程体系下重点构建与本部同质基础课程、于家务校区特色拓展课程、跨校培养提高课程体系。

图片

其中,特色拓展课程将利用于家务乡国际种业优势,深化劳动教育,并创设综合实践课程。高一年级中的5班和6班被命名为辛德惠实验班,以纪念和传承潞河中学老校友远大理想,并与中国农业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达成合作,打造校本课程,让实验班的学生们有机会进入高校科研院所参观学习,培养科学意识和科学理想。同时利用于家务校区原有的7亩学农基地,种植由种业公司提供的种子,拉近学生与尖端科技之间的距离。

图片

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教学副校长包绍洁介绍,学校还将为入学新生提供生涯指导课程,帮助他们平稳度过初高中衔接阶段。在第二个学期,将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探索,激发学习兴趣、明晰专业职业匹配度,为学生未来道路打好基础。

图片

 

荣海小学

发挥空间优势  让学习随处发生

崭新的教学楼、宽敞的运动场、整洁美观的绿化……荣海小学邻台湖镇荣海大街,因街得名。学校位于庆平西二路2号院,建筑面积2.7万余平方米,办学规模24个教学班,最多可提供1200个学位。“我们今年一年级招了3个班,一共102个孩子。学校活动的空间特别大,而且教学区与活动区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同时,学校还按照北京市义务教育现代办学标准配备设施设备,设有报告厅、室内体育场馆、劳技室、图书馆、实验室、录课教室等现代化功能室,满足师生教学需求。”该校负责人蒋志清告诉记者。

图片

校园内整洁靓丽,楼内共有30个宽敞明亮的标准普通教室,还配有1160平方米的篮球馆、250个座位的阶梯教室,多功能教研室以及科学、书法、美术、手工艺、音乐、舞蹈和录播室等专用教室一应俱全。该校还配置有课堂直播设备、交互式液晶书写屏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此外,学校还为学生配备了午休课桌椅,提高学生的午休质量。“学校将会充分发挥空间大的优势,将课程与空间相结合,打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展示的小空间、小舞台、小剧场,让学习随处发生。”蒋志清介绍说。

图片

据介绍,作为公租房配套小学,该校今年首次招生,面向周边的公租房、规划小区居民招收适龄儿童入校就读。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文化特色等方面利用其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和成熟的办学经验,不断完善。目前,该校有教职工20人,其中高级教师4人,区级骨干教师3人、研究生4人,是一支融经验与创新于一体的朝气蓬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图片

“荣满校园植桃李 海纳百川育英才”,开学后的荣海小学将致力于探索“rong文化”,构建“以荣相融、以荣育人”的“生活·实践”教育特色。“在实现课程育人方面,我们努力打造‘融课程’,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其中,周一开设魔方课程,周二至周五开设艺术类、体育类、舞蹈类的课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程,激发孩子在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发展孩子的个性。”蒋志清介绍。

图片

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

提供学习交流的多种场景

“这新学校可真带劲!”每个从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门口走过的路人都会向校内张望,经过粉刷的教学楼上白下红,校门口立起了拱门,热情迎接一年级新生入校。

图片

今年9月1日起,位于通运街道桦秀路的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将正式投入使用,560余名学生将走进崭新的校园,开启新学期的学习生活。去年在通运小学借址办学的一年级学生,今年将转入新校区入读二年级。

图片

走进校园,新修的操场平整宽阔,校园内绿意盎然。窗明几净的教室里摆放着全新的绿色桌椅和储物柜,不仅养眼,实用性也很强。桌椅均有防滑脚垫,椅子靠背像展开的芭蕉叶,弯曲程度贴合人体曲线,辅助养成良好坐姿,横向镂空纹路透气舒适。课桌边的挂钩方便悬挂书包、雨伞,桌面凹槽让物品不易掉落。坐在座椅上看向讲台,可推拉的黑板后藏着一块显示屏。教室配置双师互动教学系统、交互式液晶书写屏等现代化教育教学设备,为学生构建良好学习环境。

图片

后南仓小学紫运校区总建筑面积2.1万余平方米,共建有志道楼、据德楼、依仁楼、六艺楼4栋教学楼,设有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体育馆等场馆,建有美术、音乐、书法、科学、劳动技术以及录课室等十余个专业教室,提供学习交流的多种场景。

新校区的人员配置和课程体系方面也全面升级。据介绍,后南仓小学向紫运校区派出管理和教育教学团队,确保紫运校区在办学理念、管理模式、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文化特色等全面实现与后南仓小学资源共享、平台共建。通过特色课程实施、课堂文化打造、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实现“促进学校全面健康发展”的共同目标。

图片

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

十一学校管理团队正式入驻

今年九月,还有一所“新”学校要招生入学了。由通州区政府与北京市十一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的通州区宋庄学校,实行法人一体化管理,更名为北京市十一学校通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通州实验学校),纳入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今年9月起,将招收首批135名小学一年级新生。这也是今年又一落户副中心的优质教育资源。

与其他几所新建设的学校不同,这所“新校”的“新”,指的是通过合作办学新方式,将优质教育资源带入副中心,进一步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据悉,日前通州实验学校工作启动会已顺利召开,十一学校管理团队正式入驻通州实验学校。

据了解,北京市十一学校成立于1952年,是一所由周恩来总理亲批、极具教育品牌影响力的现代化完全中学。学校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办学理念,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方面全国领先。在近些年的办学实践中,打造了一套成熟的“选课走班”模式,构建了“分层、分类、综合、特需”的课程体系和全员、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根据合作办学协议,通州实验学校将成为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学校成员校。由十一学校选派校长、组建优秀管理团队全面负责通州实验学校办学治校,按照十一学校的办学理念、治理结构进行现代学校治理体系建设。

十一学校对通州实验学校的管理、教育教学进行业务指导、质量评估和监督,为学校提供优质教育服务资源;支持通州实验学校与其同步开展教育部新课程新教材国家级示范校、九年一贯制“学习蓝图”实验、北京市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学校的创建;为通州实验学校提供课程体系,开放最新教育成果,选派专家指导办学、开展教师培训。在此基础上,十一学校还将对通州实验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管理评估与诊断,确立发展规划,全面提升通州实验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

目前,在通州的北京市十一学校联盟学校还包括北京第一实验学校和即将建设的北京第一实验中学。“作为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进集团化办学和一体化办学实践探索,目前已取得一定效果。”区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统计,截至目前,城市副中心已有12所跨区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区内教育集团12个、一体化办学学校6所,全区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到60%,有效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在推动副中心教育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王军志、王倚剑

摄影:唐建

微信编辑:詹一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