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听涛丨虎年说虎
2022-02-05 12:0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虎被称为百兽之王,是勇气、威武、胆魄的象征。其额头上的“王”字图纹,更显示出了虎的英雄本色。

在中国传统文化。虎为阳兽,代表着阳性,有阳刚之美。古人认为虎可以镇祟辟邪,护佑国与家的安宁。人们以虎来赞美比喻威猛的英雄,以虎来为孩子求得吉祥。勇猛善战的将军为虎将,称其子女为虎子、虎女;称大将长得虎背熊腰,称其子长得虎头虎脑,足见人们对虎的偏爱。

郑艺坤绘

1、图腾虎

老虎是世界上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生活在丛林中,处于食物链顶端,在自然界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老虎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呢?

根据在我国河南省渑池县发现的老虎化石,目前科学界的主要观点是:最早的老虎在200万年前左右出现在黄河中游地区。当时的老虎也叫古中华虎,科学家对其化石进行研究后发现,古中华虎的大部分特征和如今的老虎类似,体型介于老虎和豹之间。

在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人类在自然力和自然现象面前常常显得软弱无力,处于十分艰难的生存状态,于是具有原始思维的蒙昧性、混饨性和幻想性特点的一些氏族部落将威风八面的虎做为本氏族的图腾,将虎形象画在自己身体明显部位的皮肤上,服饰上或用具、武器、房门上也出现了很多虎型图案,以虎的形象作为自己氏族的名称、特殊标志和神圣护符,把虎视为整个群体共有的保护神而虔诚地顶礼膜拜,有的甚至还给虎画上了双翅,使之变成威力更加不可一世的“飞虎”,成为一种神兽。

传说,中国中原黄河流域部落联盟的首领──黄帝(轩辕氏)就曾率领包括以虎为图腾崇拜的部落在内的众多部落联盟军,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的地方打败了另一个部落首领炎帝。

司马迁在《史记·五帝本纪》中也对此有所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罴、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列子·黄帝》中也有:“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帅熊、罴、狼、豹、虎为前驱,以雕、鹰、鸢为旗帜。”的描述。此外,在《大戴礼记·五帝德》和《论衡·率性》都有关于这段传说故事的记载。可见,实力强大的虎图腾部落在当时是阪泉大捷中以黄帝为首部落联盟军的主力部队之一。

郑艺坤绘

2、敬畏虎

奉虎祖是人们对动物生肖神的一种信仰和崇拜,因为老虎是他们文化传承中的祖先神。由此,在历史上民间也出现了许多关于虎变人、人与虎成亲的传说。

在《太平广记》卷四二七引《广异记》中说:唐开元中,有虎娶人家女为妻,于深山结室而居,经二载,其妇不之觉,后忽有二客携酒而至,便于室中群饮,戒其妇云:“此客稍异,慎无窥觑。”须臾皆醉眼,妇女往视,悉虎也,心大惊骇,而不敢言。久之,虎复为人形,还谓妇曰:“得无窥乎?”妇言:“初不敢离此。”后忽云思家,愿一归觐,经十日,夫将酒肉与妇偕行,渐到妻家,遇深水,妇人先渡,虎方褰衣。妇戏云:“卿背后何得有虎尾出?”虎大惭,遂不渡水,因而疾驰不返。诸多的传说都反映了人们对虎既畏又敬的复杂心态。

在我国还有一些地区和民族有奉虎祖的习俗。把老虎看作是他们文化传承中的祖先神。

西南少数民族中彝族十二生肖由虎打头;

支南普米族以虎年、虎月、虎日为吉,排属相也以虎为首;

云南的白族更是崇虎的民族,民间传说中还有人与虎成婚并繁衍后代的故事。他们将虎奉为祖先,自称虎儿虎女,并供奉白虎为神,甚至认为人被虎食之可以成仙。

云南的纳西族用他们古老象形文字东巴文,记载了本民族的历史,其中就有《虎的历史》。他们以虎作为贤能的象征,出行时选定虎日,认为虎日吉祥,出行能得到虎的护佑,虎日出生的孩子格外受到重视,他们的门神是牦牛与虎为配,一左一右,以祈家宅平安。

郑艺坤绘

3、吉祥虎

在《周易·乾卦文》中就有:“云从龙,风从虎”的说法。因为龙飞于天,虎行于地,所以虎与龙结合一起成为雄伟强盛的象征和美化权威的典型形态,是人崇拜并畏惧的对象,有时也充当逐妖、怯邪、镇宅的角色,构成了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民族风俗文化特质。

古人对虎的崇敬已传承了几千年,把虎画在大门上,用以御凶在汉代已极为盛行,据考这种习俗起源于周代。《周礼·地官·师氏》“居虎门之左,司王朝”郑玄注云:“虎门,路寝门也。王曰是朝于路寝,门外画虎焉,以明勇猛,于守宜也。”

除夕在门上画虎的习俗,在晋朝非常普遍。晋干宝《搜神记》,佚文云:“,饰桃人,垂苇索,画虎于门,左右置二灯,像虎眠,以驱不祥。”直到唐代仍有门上画却邪之俗,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讲“俗好于门上画虎头,书聻字,谓阴刀鬼名,可息疟疠”的习俗。现云南丽江纳西族的门神“雷霆白虎之神”,就是这种古老习俗的遗存。

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喜欢在室内悬挂一张“猛虎图”以求吉祥、保平安、镇邪恶。古代人敬虎为神,为的是驱妖镇宅,祛邪避灾。

过去,北方许多地区每逢除夕,各家都喜欢在正厅挂年画——《镇宅神虎图》;南方地区挂贴的年画,画五只猛虎(谐音五福)称《五福图》;山东地区的年画有《神虎图》等。都表现了除夕画虎于门,这是传统习俗的流变。

虎文虎形象还有很多衍生,例如:

白虎

在古代文学中以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图像象征东、西、南、北4个方位。

先秦时期,《山海经·西次四经》记载:“又西二百二十里,曰鸟鼠同穴之山,其上多白虎、白玉。渭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河。” 汉朝时期,《河图括地象》记载:“圣王感期而兴,则有白虎晨鸣,雷声于四野。”《援神契》记载:“王者德至鸟兽,则白虎动。”晋朝时期,《中兴征祥说》记载:“王者仁而不害,则白虎见。白虎者,仁兽也。虎而白色,缟身如雪,无杂毛,啸则风兴。昔召公化行陕西之国,白虎应焉。”

虎是神的化身,虽然对人并不亲切,却给人亲切的印象,而且赋予它人性的美德与智慧,在人们心中,它既是神兽,也是义兽。

黑虎

武财神之一赵公明的坐骑。元明时《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云:“赵公明,终南山人,头戴铁冠,手执铁鞭,面如黑炭,胡须四张。跨黑虎,授正一玄坛元帅。能驱雷役电,呼风唤雨,除瘟剪疟,祛病禳灾。如遇讼冤伸抑,能解释公平,买卖求财,宜利合和,无不如意”。

赵公明,本名朗,字公明,又称赵玄坛,赵公元帅。为中国正财神,司掌世间财源。中国民间认为赵公明手下所掌管四名与财富有关的小神,其分别是招宝、纳珍、招财和利市,因而成为正财神。财神倾注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朴素情感,寄托着安居乐业,大吉大利的美好心愿。

穷奇

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凶之一,是西方天帝的后代。《山海经·海内北经》记载:穷奇外貌像老虎,大小如同牛般,长有一双翅膀。传说穷奇:性情凶狠,喜欢吃人。不忠不信,不听好人之言,专门听信别人的坏话

陆吾

即肩吾,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神明。据《山海经·西山经》记载:“西南四百里,曰昆仑之丘,神陆吾司之。”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陆吾神掌管这“帝之下都”,还兼管“天之九部”。

狴犴

又名宪章,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形似虎,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图像。

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官衙的大堂两侧。

狴犴既是牢狱的象征,又是黎民百姓的守护神。

郑艺坤绘

4、热爱虎

中国虎文化源远流长,它很早就成为中国的图腾之一。由于虎的形象威风凛凛,因此自古以来就被用于象征军人的勇敢和坚强。在文字、语言、诗歌、文学、雕塑、绘画、小说、戏曲、民俗,以及更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儿歌等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中,虎的形象无所不在,成为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虎文化是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它一直被当作是权力和力量的象征,为人们所敬畏。虎前额上的花纹构成中国的"王"字,事实上,中国的"王"字就是因了老虎而来的。虎是森林之王,因此中国人巧妙地以它前额上的花纹作为一个汉字,意思是统治者。如今,这个字已成为了百家姓中的一个了。 在中国的传说中,人们相信虎是极其有力的动物,它们能驱除家庭的三大灾难:火灾、失窃和邪恶。

相传,在远古时期,属相中还没有老虎,只有狮子。然而狮子脾气凶残,主管封赐属相的玉皇大帝想把狮子除名,将殿前的虎护卫替补为镇管山林的动物。于是老虎被派去了凡间,凭着自己勇猛和高超的武艺接连击败了狮子、狗熊和野猪。玉帝因老虎连胜三阵,便在它的前额刻下了三条横线,后来,人间又受到东海龟怪的骚扰,老虎又来到凡间咬了龟怪。玉帝一高兴,又给老虎记一大功,在额头的三横中间又添了一竖。从此,老虎便为百兽之王,总管百兽。

虎贲军

古代军种名称,根据《周礼》的记载,夏朝的官员里有虎贲氏,周朝沿用夏朝的官制也设有虎贲氏一职,军队中设立有虎贲,主要作为皇室的卫队,军官中也有虎贲中郎将、虎牙将军等。汉代有虎贲中郎将、虎贲郎,历代沿用,一直到了唐朝才被废止。古代称宫廷禁卫军的将领为虎贲,也称勇士为虎贲。虎贲的意思是如同老虎勇猛地奔走追逐野兽,形容一往无前。

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出自于《三国演义》,是指汉末三国时期,跟随刘备建立蜀汉政权的五位将军。分别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

虎侯

许褚(zhǔ)字仲康。东汉末年曹操部下猛将。容貌雄毅,勇力绝人。早年聚亲朋数千户共同抵御贼寇。后来,率众归顺曹操。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累迁武卫中郎将,赐号“虎侯”。在潼关之战中,许褚吓退马超。

白虎堂

中国古代把处理军机事物的地方叫做“白虎堂”

《水浒传》中讲述:高太尉为设计陷害林教头,事先暗中命人将自己的宝刀卖与林冲,过了几日后再让下人以看刀为名将林冲带入太尉府,欺负林冲不认识路把他带入了白虎堂。白虎堂为军机重地,林冲这等下级军官是没资格进的,更不许带刀进入。等林冲惊觉时已晚,高俅突然出现,指控林冲携刀私入白虎堂,欲行刺自己。林冲百口莫辩。高俅本想制其于死地,但在开封府尹的周旋下,林冲被判携刀私入白虎堂,刺配沧州。

虎符

虎符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用青铜或者黄金做成伏虎形状的令牌,劈为两半,其中左半交给将帅,右半由皇帝保存。只有两个虎符同时合并使用,持符者即获得调兵遣将权。

虎头鞋、虎头帽

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是一种童鞋,因鞋头呈虎头模样,故称虎头鞋。虎头鞋制作技艺已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有实用价值,也有观赏价值,同时它又是一种吉祥物,人们赋予它驱鬼辟邪的功能。虎头鞋做工复杂,仅虎头上就需用刺绣、拨花、打籽等多种针法。鞋面的颜色以红、黄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对孩子美好的期望,希望孩子走路不摔跤。

虎耳草

可入药,祛风,清热,凉血解毒。治风疹;湿疹,中耳炎

戏剧、贺岁戏

在历代的歌舞和戏剧中出现过很多虎的形象和称谓,如元朝杂剧《虎头牌》,清朝传奇《虎囊弹》、昆曲《虎囊弹》、京剧《虎牢关》、《卧虎沟》、《胭脂虎》等,不胜枚举。

在中国十二生肖中虎排位第三,普遍被认为是世上所有兽类的统治者,出生于虎年的人被认为是英勇的、乐观的,也是宽容的、慷慨的,他们能够长寿而且善于领导而非服从。

在中国传统生肖虎文化之中,虎分为五种,即:

上山虎——有福之虎

下山虎——勤劳之虎

过山虎——护佑之虎

林中虎——统帅之虎

立定虎——谦逊之虎

虎福

5、保护虎

古人认为虎是勇猛威武的象征。人们把它看做山中之君,百兽之王,既爱又畏。然而,老虎虽然被誉为万兽之王,在人类面前却十分脆弱。尤其是近二百年来,随着人口的增长,大面积老虎的栖息地被人类占领、毁坏,同时人类对老虎进行了大量捕杀,野生老虎的数量如今只剩下了几千只。保护老虎,刻不容缓。

以东北虎为例,20世纪 60年代之前 ,中国东北虎的分布非常广泛 ,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老爷岭和长白山地区均有分布。但 1974至1976年开展的黑龙江省珍贵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结果表明 ,东北虎在大兴安岭已经绝迹 ,小兴安岭尚有 4只 ,黑龙江省数量为80只左右。1975年调查吉林省东北虎数量为 48只。

目前 ,野外生存的东北虎种群数量总计约有 500只。其中有 95%分布于与我国相邻的俄罗斯远东地区 ,约为 480只。中国境内分布的种群数量约有 20只。东北虎种群的主要威胁因素是生态环境破坏及破碎化和猎物匮乏和人为干扰活动日趋频繁。

中国自古都有敬虎、爱虎的传统,中国人创造了一套完整的“虎文化”,千百年来人们把虎作为吉祥动物传承至今,生肖虎又是属虎人终身的护身符与保护神,因此我们在得到虎的护佑的同时,保护虎、爱护虎也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让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存。(文/李璐)


作者: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