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舞台之外的艺术——北京人艺戏单
2023-09-01 16:43 来源:  北京号
丰富阅读生活,共建精神家园
关注

戏单是旧时称谓,今天的观众常习惯称呼为说明书。

其实戏单的叫法古来有之,自有皮黄喧嚣于舞台,戏园子为让观剧者在看戏前对所演出的戏有个大致了解,差不多都需先备个简单的文字说明给以交待,久而久之便有了“戏单”,这也成为了看一出戏时不可缺少的内容。

戏单将演员出场阵容、剧情梗概、故事的时间地点以及导演阐述、背景资料等,浓缩于方寸间。

角楼图书馆“北京人艺戏单”展览

千人千面,一戏一格,每张戏单也如此,它简直是在舞台美术创意上的一次微观展示,在对戏单的构思上,每一个设计者奇思妙想,风格鲜明,色彩纷呈,比较准确地传达出了本剧风格以及个人的审美情趣。

角楼图书馆“北京人艺戏单”展览

戏单具有收藏价值。

风来雨去,辛苦淘换,有朋登门做客,主人翻出一堆纸片儿,奇品共赏,触摸历史年轮,人物风情、轶闻掌故,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可谓乐在其中。故收藏戏单,也是人生大雅。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单展》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单展》2023年9月1日至30日在角楼图书馆一层展出,展览展出的是北京人艺建院以来部分舞台演出剧目的戏单,初衷是想向观众展示北京人艺在这个领域的家当。

许多观众也独钟北京人艺,看戏七十年,收藏七十载,为寻觅一张戏单。

“北京人艺博物馆”的老馆长刘章春先生说:“戏单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而言,乃是一部长长的历史和一串足迹,清晰可见,触手可及。它从另一侧面最直观地勾勒出演出剧目的历程,呈现出不同时代的美术设计风格和特点。由于年代的变迁,政治风向的变换,戏单也表达了特定时期浓厚的政治味道。它是历史的一部分。”

北京人艺建院后的第一场演出戏单

四小戏,1952年6月,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初建,为解决剧本的来源,全院把演员、舞美创作人员等100余人分成四个组,分赴工厂和农村去体验生活,创作了四个小戏,并于1953年1月15日在东单大华电影院公演。这是北京人艺建院后的第一次剧场演出。戏单在设计上虽简易平常,却是北京人艺的第一张演出戏单。

《龙须沟》戏单

《龙须沟》1951年由“老人艺”首演,焦菊隐导演,演出盛况空前,轰动京城,于是之当年23岁,主演鼓书艺人程疯子。1953年北京人艺重排此剧再次公演。戏单封面“龙须沟”剧名由北京市市长彭真题字。

北京人艺上演的第一部外国戏戏单

《非这样生活不可》1954年2月上演。北京人艺上演的第一部外国戏,作者是苏联剧作家安·索夫诺夫。欧阳山尊题写剧名。

首都剧场公演的第一部话剧《日出》戏单

自1956年8月20日起,首都剧场正式交北京人艺管理使用。由欧阳山尊导演的《日出》是北京人艺在首都剧场公演的第一部话剧,于当年11月1日首演。

《虎符》戏单

《虎符》1957年1月31日首演。当年,戏剧界提出中国的话剧要向传统戏曲学习,在这种形势下,焦菊隐提出以《虎符》为契机,进行大胆创新实验。此次实验在形式上许多地方模仿了戏曲艺术的程式化表演,甚至引入了京剧锣鼓点,成为我国话剧进行民族化探索的第一次有益的尝试。《虎符》戏单也制作了两个版本,一种为普通的单页,一种制作成小册子,并印上了演员的剧照,受条件的限制,在印刷效果上不是很清晰,但在形式上也算是一种创新。

《悭吝人》戏单

《悭吝人》戏单封面不仅是彩色印刷,而且运用了起鼓工艺。

《茶馆》戏单

《茶馆》1958年演出的戏单,设计新颖,像一本线装书的式样。

《蔡文姬》戏单,1959年

自1959年9月始,北京人艺用八部戏进行国庆献礼演出,其中对《蔡文姬》一剧特意精心制作了藏文戏单。这份戏单距今已经50多年了,品相极佳,完好如初。

《蔡文姬》戏单,2001年

2001年复排演出的《蔡文姬》戏单色调淡雅,设计印刷格外精美考究,内中收录有对作家、导演的介绍,特别收录了蔡文姬生平年表、《胡笳十八拍》全文及南宋时期所绘的《文姬归汉图》。

《丹心谱》戏单

在“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正常的艺术生产开始恢复,北京人艺的现实主义演剧风格回归舞台。这是剧院回归演剧风格后的第一部戏,此时的戏单也恢复了应有的色彩和风格。演出期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恢复名称,正在上演的《丹心谱》戏单便有了前后两个版本。

《香山之夜》戏单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话剧《香山之夜》在首都剧场首演。该剧用一段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超时空心灵对话,形成时间、空间、人物高度集中的独特戏剧构架。

《日出》戏单,2021年

2021年,作为北京国际戏剧中心开幕大戏,新排《日出》在摄影机的投射下,不同空间产生的画面实时投射,使人耳目一新。既是创作理念上、舞台形式、演员阵容上的新,更是一种对经典的全新视角、全新解读。

有观众或许要问,剧院这些戏单的设计出自何人之手?在北京人艺历史上有一传统,戏单往往是由该剧的舞台布景设计师来完成,其中原因则是力求做到舞台美术与戏单在表达内涵上的一致性。此传统约定俗成,沿袭达半世纪之久。

这次展览展出的戏单自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建院始,依照时代特征、设计风格特点及名人剧作等不同特点,涉及人艺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的多部代表剧目,近百张戏单。

角楼图书馆《北京人艺戏单展》
人艺演出剧目戏单

北京人艺对本院戏单的收藏应该是最权威的,展出的戏单不乏精品甚至是绝品,坊间也极少见到。在参观展览时,还可以免费获赠北京人艺博物馆重新印制的代表剧目戏单!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老戏单是一道独特风景,优秀剧目璀璨夺目,众多演员熠熠生辉,导演和舞美佳作频出,活字印刷术将他们的艺术业绩永远铭刻在老戏单上。

文/图 角楼图书馆


作者:

北京市东城区图书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