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婆媳对簿公堂,法理易通心结难解,简单的一句道歉,被执行人却迟迟不履行。面对多年累积的家庭矛盾,法官如何才能疏通情感矛盾、实质性化解纠纷?
一个迟迟不履行的道歉
“执行内容只涉及赔礼道歉,不涉及金钱履行义务,应该比较好处理吧。”
但与双方当事人初步沟通后,案件承办法官韩武发现事情并非像他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是一起行为类执行案件。刘某与济某曾为婆媳,后济某与刘某之子离婚,两家人之间也产生了矛盾。刘某为发泄情绪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些内容,引发了本案纠纷。案件经过二审终审,法院认定被告刘某侵犯了原告济某的名誉权,应承担致歉责任。生效判决作出后,双方仍未解开心结,判决迟迟未履行,济某申请强制执行。
一、二审判决的结果完全一致,但在侵权事实的认定方面,二审法院作出了较大调整。申请执行人济某认为,应当按照一审判决认定的事实进行道歉,而被执行人刘某认为,二审判决已经认定涉案绝大多数事实不构成侵权。
“道歉的内容必须要以法院最终的生效判决为准,在没有依法定程序撤销生效判决的情况下,谁都不能改变它的内容,既不能增加也不能减少判决的事实认定……”
在多次沟通后,韩武法官发现案件的关键点其实不在于致歉内容,而是双方当事人的“心结”。于是,他开始从感情维系、法律知识普及等方面给双方做“疏导”工作。
“人这一生,能成为一家人,是一种缘分,不管这种缘分以什么方式结束,但是你们毕竟一起经历过、拥有过亲人之间的关怀与美好回忆,想想那些令你们感动的瞬间,再问问自己,今后是想带着这些美好的记忆继续生活,还是想带着对彼此的‘怨恨’继续‘纠结’……不管我们处于亲人关系、朋友关系还是同事关系,都难免会有产生矛盾的时候,任何时候处理这些矛盾都不能突破法律这个底线,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网络平台上发言,也不能侵犯别人的名誉……”
经过韩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疏解,双方都对法律规定以及亲情、家人的意义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最终,双方放下了心底的情绪“包袱”,化干戈为玉帛,案件得以圆满解决。
执行岗位工作仅两个月
多名当事人来信感谢
案件结束后,被执行人刘某特意送来锦旗与感谢信,称韩武法官团队“公正执法、倾心为民”。
在执行过程中要关注纠纷的实质性化解,是韩法官常和团队成员强调的。他说,在每一次案件执行中,都要秉持善意执行理念,多说一句、多想一点,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执行的温度,感受到人民法院司法为民的情怀。
韩法官是今年新入额的员额法官,到执行岗位工作的两个月时间里,已经收到了多名当事人的感谢。
他曾坚持不懈地联系被执行人,终于让老赖向生效判决低头,申请执行人在感谢信中说他“说话温柔,但是个急性子,手里存不了案件……”
“一路公平公正,不厌其烦进行开导,在青春美好之际能遇见这样的好法官是此生之幸事。”一起名誉权侵权案的申请执行人收到被执行人的致歉信,特地向韩武法官的工作邮箱发送了感谢信。
“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做到了案结事了、矛盾彻底化解,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是我们执行法官的初心和使命。”韩武说。
供稿:陈晓玥
编辑:任惠颖、刘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