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史|聊聊北京四合院的演变
2022-11-18 17:2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老北京人把四合院叫作“四合房”,顾名思义就是“四面都用房子合围起来”的住宅。其实,中国传统住宅有很多都是围合的院落形式,统称为“合院住宅”,北京四合院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种。

▲京城某四合院夜景 张肇基摄影

中国的合院住宅有很久的历史渊源。陕西岐山凤雏村有一片西周时期留下的住宅遗址,分为前后两个院子,四面都有房子围合。现代学者根据先秦的文献推断,这所合院住宅的大门前有影壁,前一个院子的正房是前堂,主要用于举行宴会以及礼仪活动;后一个院子的正房是后室,用作主人的日常起居,东西两侧的房子分别给家中其他成员居住。整个住宅的形式已经很清楚地把内外区分开,并且显示出家庭内部的等级秩序。

汉代的画像砖揭示当时合院住宅的生活图景。有一块四川出土的东汉画像砖上描绘了一户人家拥有多个院子,四周全部用房子或者廊子来围合,大门偏西,正堂很宽敞,前面的庭院中有两只鹤在翩翩起舞,东侧的院子里还建了一座高高的望楼,整组建筑形式十分丰富。

魏晋南北朝以后,合院住宅继续发展,并已经成为中国主流的住宅形式。隋唐五代时期,合院住宅的形式更加丰富,敦煌壁画中有很多图案表现深宅大院中的绚丽生活。

宋代的《清明上河图》《千里江山图》等巨幅画卷中都绘有城市和乡村中的合院住宅形象,其中的前堂和后室之间常常用一道廊子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工”字形的平面。这种形式也被元代的合院住宅所继承。

明清以来,中国传统的合院住宅趋于高度成熟,并且在不同的地区形成特色鲜明的地域风格。除了北京典型的四合院之外,东北、山西、宁夏等北方地区都有大同小异的四合院出现;南方的合院住宅形式更为丰富,包括江浙地区的“四水归堂”、徽州地区的马头墙民居、广东地区的“广厦连屋”、云南地区的“一颗印”等等,蔚为大观。

中国的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多年,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的社会行为规范,而合院住宅所具有的防卫严密、内向稳定、秩序井然的特点正与这套规范高度吻合。因此,合院住宅在岁月的长河中不断得到强化,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住宅系统。北京四合院正是这个系统中最完备的一种类型。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2012年第4期《静美四合院 雅居北京城》

作者:贾珺


作者:

北京参事室文史馆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