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大都存世时间并不长,但是,它在整个中国都城的发展史上,在北京历史进程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之相辅相成的,是元大都地区园林的发展,表现出十分独特的园林文化。因此,对元大都园林发展史应该有一个较为全面和客观的评价。
鸟瞰元大都遗址公园海淀区段 张保旗摄影
第一个评价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金中都成为金朝的首都之后,这里的园林文化有了初步发展,这种文化是以仿照北宋园林文化的形式表达出来的。而元大都的园林文化,又将金中都的园林文化包容在其中,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承上。元大都的园林,又对明清北京园林建设和园林文化进一步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廉希宪所建万柳堂的影响一直到清代初年。而在今天的诸多公园中,也可以依稀见到元大都私家园林的影子。
第二个评价是,带动了私家园林的发展。在元代之前,北京地区还很少有私家园林的建造;而到了元代,北京(时称大都)地区的私家园林建造成为一种时尚现象,不仅地方乡绅因地制宜建造了一批私家园林,官僚士大夫也参加了私家园林的建造行列,甚至就连那些进入中原地区定居的少数民族人士,也成为私家园林的建造者,从而使私家园林文化成为整个大都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景象的出现,表明元代的京师园林文化开始逐步走向繁荣。
第三个评价是,进一步丰富了北京地区历史文化的内涵。在元代之前,北京地区就有许多名胜古迹。但是,当时人们对这些古迹的关注度还比较低,只是到了元代才逐渐开始被人们所重视。例如,著名的“燕京八景”是京城内外最具代表性的名胜之地,虽然始于金代的大定、明昌之间,然而其最终定型则是在元代。其他燕京旧城的宫殿残迹、寺院道观、民间祀祠在元代以后都慢慢地成为了人们岁时游览的名胜古迹。不断有旧的名胜消失了,又有新的出现了,一直流传到明清时期,乃至于当代。
如今,人们对元大都时期的园林发展史和园林文化传播及影响的研究还很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在今后北京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园林文化仍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目前,研究北京园林史的学者大多数都在关注清代三山五园的研究,而对此前的金、元、明三代北京园林史的研究还留有大量的空白。就历史学的研究角度而言,溯本寻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了金、元、明各朝代京城园林发展的大致概况,才能对清代三山五园的研究更加深入、更加扎实。北京园林史是一个整体,缺失了某一个环节都会使相关研究受到影响,而元代的大都园林,正是北京园林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文章出处:《北京文史》——《元大都园林述略》
作者: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