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脏康复”?
2023-11-27 15:4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一面面锦旗、一封封感谢信,是患者对医院的信任与感激,更是患者对医护人员仁心仁术的最大肯定。近日,垂杨柳医院心内科就收到了一封来自患者家属的特殊的表扬信,而让其衷心感谢的,正是我院心脏中心近年来努力发展的心脏康复业务。

说到特殊,是因为这是一封手写的表扬信,字里行间饱含深情,传递着患者家属对心内科全体医护人员的感恩、信任和鼓励,同时,之所以得到患者家属的肯定,除了过硬的专业技术、热情的服务态度,更值得一提的,就是近年来心脏中心努力发展的心脏康复业务,让我们在心脏病的传统药物、器械治疗之外,拥有了额外的高效且重要的武器!

来信表达感谢的患者,是一位86岁的高龄老人,既往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陈旧脑梗死,曾行冠脉支架和冠脉搭桥手术,本次因为呼吸困难,下肢水肿诊断“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收住院。入院后主管医生刘乐评估患者除了心衰症状,活动耐力差之外,还有脑梗死后遗症的饮水呛咳,衰弱,肌力弱,日常生活都无法自理,因此在进行强化的抗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又请到了心脏康复治疗师刘冬为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经评估发现,患者吞咽障碍,吃饭喝水有呛咳,急性脑梗死后没有正规进行肢体康复,目前用助行架行走双腿迈不开的,只能挪着走,最多只能走5、6步,不能自己起床、下床,肌力评估显示左侧下肢近端的肌肉力量在3-级,远端3-级;右侧下肢近端肌肉力量3+级,远端3级;左上肢近端肌肉力量3级,远端3级;右上肢近端力量3-级,远端3-级;双下肢内收肌肌肉短缩,腘绳肌短缩,洼田饮水试验4级,指鼻试验2分,跟膝胫试验2分,核心力量较差,无法进行各种转移。为了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心肺耐力、增强下肢肌肉力量、转移能力,改善行走功能,康复治疗师刘冬为患者量身定制了:1.下肢力量训练 2.下肢肌肉牵伸治疗 3.呼吸训练 4.核心肌肉力量训练 5.转移动作训练6.步态训练等一系列的康复治疗计划,经过一周的精心康复治疗,患者下肢力量明显增强,可慢慢翻身坐起 可在助行架辅助下站起,行走时双腿可以迈开,可以自己去卫生间,一口气可以走70米, 吞咽功能改善,呛咳明显减轻。患者和家属都非常激动,连称没想到在心内科住院治疗心衰,同时还解决了多年来遗留的生活不能自理,不能走路和吞咽障碍等大问题,称心内科的康复治疗师创造了“奇迹”。

在心内科主任皮林的引领和积极推动下,心内科有多名医生对心脏康复专业进行了系统和专业的学习,通过自我学习、科室共同学习、外出进修等方式,以及招聘专业的康复治疗师等举措,让国内先进的心脏康复治疗理念、治疗方法得以在心内科付诸实践,让来到心内科就诊的心脏病患,得到了专业、有效的康复训练,在保证心脏安全的前提下,既减少了急性期身体机能的下降,也为日后的身体恢复提供保障,同时,对患者长期居家的心脏康复训练提出建议和指导。这封感谢信,正是对我们大力开展心脏康复业务的莫大鼓励!

以爱之名,用爱发光。对于医疗战线的医护人员来说,表扬信就是璀璨夺目的军功章,是对劳动和付出的最高肯定。收到表扬信只是垂杨柳医院心内科感人事迹中的小小一幕,每一句感谢和赞扬的背后都记载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和一段难忘的医患深情,和谐医患故事在垂杨柳医院心内科不断上演,这既是对医院工作的肯定,也给医护人员继续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增添了不竭动力。未来,垂杨柳医院心内科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做到让病人随时随地享受到人性化、有温度的专业服务,在满足人民健康需求和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不懈奋斗!

什么是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是通过药物、运动、营养、心理、戒烟五大处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运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复发。其中运动康复是通过心肺运动测试的科学评估,给出个体化的运动处方,包括运动强度、运动时间、运动方式、运动频率,保证运动的心脏安全性和心肺功能的有效性。

心脏康复团队出诊信息

李贵华主任医师:周三上午心内科知名专家门诊

皮林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心内科知名专家门诊

高蕾主治医师:周一下午心脏康复门诊

张明明主治医师:周一下午心脏康复门诊

张晓云副主任医师:周一周二周三下午营养门诊

*本文仅用于公益,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

北京市垂杨柳医院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