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五天,海淀法院综合审判庭的王志勇法官团队一大早便收到了三份特别的礼物:三双鞋垫、三包口罩、三个保温杯。带来这些礼物的是刘阿姨,一名身患重病却不顾多次劝阻、坚持从外地赶来送锦旗的司法救助申请人。
老家在辽宁抚顺的刘阿姨今年53岁,年纪虽还没那么大,却已被疾病折磨了25年,身体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坏。据刘阿姨说,她自患病后就一直没有正式工作,主要靠丈夫的照顾和父母弟妹的接济过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刘阿姨的弟弟骤遭不测去世。
刘阿姨拿着向父母借的钱以及弟弟的30万元赔偿款到北京看病时,经人介绍,头脑一发热,将看病钱全部投到了饭店生意,向王某支付了34万转让费。不成想,王某提供的证照不全,导致店面仅开了两个多月就被迫关门了,王某还拒不退还转让费用。于是,刘阿姨将王某起诉至海淀法院。尽管法院判决刘阿姨胜诉,但因为王某已无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法院穷尽各种财产线索后,仅执行回案款1412.06元。生活贫困的刘阿姨遂向法院提交了司法救助申请。
收到案件后,王志勇法官迅速掌握了案件基本情况。知道刘阿姨患病来北京不方便,也为了进一步核实刘阿姨的困难程度,王法官带领团队一行三人驱车数百里,来到刘阿姨的现在打工并居住的河北省辛集市农村的一家养牛场实地走访。
见到王法官的第一眼,刘阿姨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似乎是不相信法官真的会来,原本迷茫的眼神刹那间显现出一丝希望。在养牛场几平米的小屋内,刘阿姨向王法官继续诉说着自己的不幸。原来,刘阿姨的父母在自己诉讼的这几年里已相继去世,唯一的亲妹妹也因为自己的长期拖累,已不再来往。然而祸不单行,刘阿姨的丈夫在今年确诊了肝癌,刘阿姨的病情也出现了进一步恶化。前不久,刘阿姨甚至还因突发脑梗住进医院,经过几番抢救,才得以活下来。为了谋求生计,刘阿姨和丈夫目前在这家牛场打工,尽管包吃住,但每月微薄的收入根本无法支撑刘阿姨和其丈夫高昂的医药费。刘阿姨只能按照医书买中药给自己和丈夫治病,生活极其困难。
“我还有一个儿子,在北京当消防员,到了结婚的年纪,就是受我们的连累……他爸的病和我现在的情况我们一直没有跟儿子说,如果我没有活到领取司法救助的那一天,希望法院能把救助款发给我的儿子……”谈到自己的儿子,刘阿姨眼神里充满了亏欠与自责,看得出来,比起自己身体,她显然更牵挂自己的儿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王法官为刘阿姨现场办理的司法救助申请的相关手续,并嘱咐刘阿姨夫妇:“一定要保重好身体,相信党和国家,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位困难的人民群众掉队!”
回法院的路上,王法官心中五味杂陈,都说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可这么多不幸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还是不免让人心生伤感与同情。回院后,王法官当即开展工作,找到刘阿姨的儿子小齐核实情况,小齐告诉王法官:“今年5月份我和女友领了证,只是没钱办婚礼,前不久我爱人怀孕了,除去每月要付的房租,我们的收入也就刚刚够生活。我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得了这个病,可父亲患癌症这事此前一直没告诉我……他们是怕我担心,怕拖累我吧……”提到父母没有将这些烦心事告诉自己,身为人子的小齐脸上写满了自责。王法官劝慰小齐:“同为人子,我理解你父母的苦衷,也理解你的心情。平时多给爸妈打几个电话,多关心关心他们。”
根据现有的证据材料及调查情况,基本可以认定刘阿姨生活确实比较困难。虽然并不符合七种具体救助类型,但能通过援引“人民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其他人员”处理。为了让确实困难的刘阿姨能够获得救助,法官决定向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救助委员会请示相关情况。
北京高院收到报告后通过视频方式向刘阿姨再次核实了情况,并对该案提出了指导意见,最终批复本案符合可予以救助的情形。根据上一年度北京市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为基准,综合考虑刘阿姨实际遭受的损失以及家庭困难情况等各方面因素,海淀法院最终决定给予司法救助金刘阿姨12万元,并通过银行转账形式发放到了刘阿姨手中。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时的一幕。来到法庭后,刘阿姨有些局促地捏了捏布袋子,拿出了一面锦旗和她“精心准备”的礼物,还不停地解释着:“不是什么值钱的东西,但是我真真切切的一份心意。三双鞋垫,这上面的字是我亲手写的,感谢你们不辞辛苦,大老远的到我家走访调查,帮助我办理申请手续;三包口罩,是盼望你们办案中注意安全,做好防护,带着党的好政策去,带着平安回;三个保温杯,是因为上次在我家你们没喝上一口水,希望你们以后出差办案随时将保温杯带在身边,喝水时能想起我.....”
端详着书写着“怀爱民之心,办利民之事”的锦旗和“走得直、站的正”“日行千里、为民分忧”“千里之行、护民周全”的三双鞋垫,王法官的眼睛湿润了:鲜红的字迹,像一道强光,穿过瞳孔,点亮人心,映照出群众的信任与期盼;轻柔的鞋垫,却输出了千斤的力量,激励着人民法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大道上勇毅前行。这承载着群众满满期待、深深情谊、重重嘱托的礼物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
经向纪检部门请示,王法官婉拒了刘阿姨的保温杯,留下了刘阿姨赠送的锦旗、鞋垫和口罩,并回赠给了刘阿姨一个保温杯,希望她早日康复。王法官清了清哽咽地嗓子,郑重地向刘阿姨作出保证:“我会牢记您的嘱托,时刻鞭策自己‘站的正、走的直’,多为老百姓做好事、办实事!”
其实,刘阿姨已经不知道是王法官救助的第多少个人了。扎根基层法院涉诉信访、司法救助工作十余年,王法官始终坚持用“脚”走访调查,用“脑”研判创建,用“手”扶危济困,用“心”关爱温暖。他所创制的“一二三四多”信访工作法、司法救助‘四体’工作法,始终传递着党的温暖和司法的温度,彰显着扶危济困、关怀民生的法治精神和人文关怀。
临行时,刘阿姨向王法官坦言:“我本是很悲观的,不知道自己余生还有多久。但你们的出现,帮我解决了困难,增加了我的信心,你们是我一生不可以忘记的人!”
那天的清晨,有点阴冷,但每个人的心里都是温暖的。
法官心语
王志勇:
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司法救助是一项司法制度,也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为民解愁盼,为党守民心的重要的政治任务。因此,我们在办理司法救助案件时,要救助人身,更救助人心。应当牢记习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